“麥當勞化”代表著什么?社會學教授里澤在《麥當勞夢魘》這本書里把它歸納為:
追求高效率——如果不能讓食品的制作程序和銷售過程“快”起來,就不配作“快餐”;
追求可計量性——每一杯飲料,每一包薯條,每一個操作的時間長短,都應該可以計算;
追求可預測性——對每一天的商品表現(xiàn)、營運效果和顧客反應都能預測到;
追求可控制性——店內任何要素,包括顧客動線和背景音樂,部在精心安排的控制之下。
“迪斯尼化”代表著什么?社會學家布里曼在《迪斯尼風暴》一書中將其歸納為:
商業(yè)模式的主題化——用一個來自藝術,歷史等領域的主題,對項目進行整體包裝;
讓顧客產生混合消費——例如,他們可以在這里購物,也可以在這里休閑;
不斷把項目內容商品化——例如,迪斯尼動畫主角被制成玩具、飾品等,
員工所從事的是表演性勞動——賣場不再僅僅是出售商品的地方,而是一個舞臺,是員工帶著商品一起表演的場所。
商業(yè)人士認為,麥當勞化的項目將受到顧客潛在的心理抵制。并不是顧客都轉而追求健康食品了,而是他們認為:麥當勞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確定性”太高了!
當然,這種確定性有它的價值:在任何一個具有美食傳統(tǒng)的國度,如中國、印度,麥當勞在發(fā)展初期都能占據(jù)上風。這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顧客在自己或推薦朋友第二次進入麥當勞時,他無需擔心因口味變化而讓自己丟面子。隨時隨地,麥當勞提供的產品都非常單一、非常標準,也非常同質化。
但顧客到餐廳,并不僅僅是為了吃飯。據(jù)調查:大約2/3的顧客在就餐時會感到無聊或尷尬,因為討論飯菜和酒飲有時毫無意義,而討論工作或家庭又讓人感覺緊張、疲憊。他們需要更多的休閑娛樂信息,能在他們動口的同時,充斥他們的眼睛、耳朵或鼻子,直到放松他們的神經。
經過變革的麥當勞門店已經對顧客的需求做出了反應。例如麥當勞在門店中設置兒童樂園,調整背景音樂,播放電視短片,包裝玻璃墻和柱子,訓練店員展示愉悅顧客的微笑,都是希望從整體上給顧客更歡快的感覺。
但這還不夠。
顧客正在向更為娛樂化的主題店鋪分流,例如:
熱帶雨林餐廳這是世界上最熱門的主題餐廳之一。顧客“置身其中,可以看到青蔥茂密的森林,宏偉壯觀的巖石,栩栩如生的電動野生動物,驚心動魄的火山、瀑布,讓人在與大自然的交流中,享受美妙而難忘的用餐經歷?!?/p>
禪酷餐廳:北京的一個監(jiān)獄式餐廳,四周是鐵窗,店員打扮成獄警,米飯叫“重犯”,石頭炒牛肉叫“烙刑”;顧客甚至可以帶著鐐銬就餐。
西貝莜面村:一個西北風味餐廳,包間是陜北窯洞式設計,每間都配有現(xiàn)場廚房,大媽扮演的母親做菜,女兒端茶送酒,還為顧客伴唱西北民歌,營造鄉(xiāng)土家庭氛圍。
當然,并非所有的主題餐廳都能成功,從迪斯尼樂園的經驗來看,創(chuàng)業(yè)者要做到:
1.必須以“麥當勞化”為基礎,用操作工廠車間式的標準手法,更快地推出新品、保持主題標準,長期保證商品/服務品質,不因人廢事。
2.核心產品一定要差異化,品味獨特出眾;核心產品群不斷更新,并接受顧客的檢驗。
3.主題并不代表整個賣場渾然一體,要注意“分區(qū)”??系禄驮趯W習這一點,用不規(guī)則的圍欄、高臺圈出風格不同的區(qū)域。
4.員工的表演要自然,要符合主題。由于基層員工的流動性,要求培訓在高效和深入兩個層面上做好。
最后你可能要問:哪些內容可以被用于項目的主題化?布里曼教授給我們羅列了一些,如:地點式主題(貴州風情、泰國餐廳)、時間式主題(未來餐廳、老上海)、體育主題、音樂主題(鄉(xiāng)謠)、電影主題(武俠、魔幻)、物品主題(汽車)、自然主題(雨林,火山)、文學(化身博士、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