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選文1
獨處的滋味
王偉政
有人說:寂寞是因為被人遠離而產(chǎn)生的無助,孤獨是因為遠離別人而產(chǎn)生的堅強。因此,很多時候,我寧愿自己是孤獨的,而不是寂寞的。或許是因為小時候在父親工作的水文站上很少能與同齡人玩的緣故,我很早就習慣了一個人獨來獨往,我喜歡一個人跑到屋后的竹山采竹筍,去屋前的橘園摘果實。上學了便在那里一個人靜靜地看書,累了就倚著樹睡覺。我喜歡一個人的感覺:風是那樣輕,陽光是那樣柔,一切都靜寂無聲,像兒時媽媽的懷抱。
習慣一個人靜靜地思索,自己處理自己的心事和情感上的折痕。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總是向別人訴說自己的苦悶和失意,一切怎樣來就讓它怎樣去。在成長的過程中,誰能沒有自己苦悶的事呢?問題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的頭腦去解決它,解決不了的丟在一邊不去理它,連竹子都知道把自己心中解不開的疙瘩化作向上成長的節(jié),何況我們人呢?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渴望被人關懷、被人理解、被人撫慰。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一個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余杰說:“人在最脆弱的時候相信愛?!泵慨斘掖嗳醯臅r候,我就與心中的自我對話,一個自我安慰另一個自我:別煩,煩什么呢?相信自己是自己永恒的愛人!一個人去散散步,看看風景,心又趨于平靜了,也就更堅強了。
群居讓我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貴和自己存在的價值,但獨處卻能讓我的思想自由馳騁,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人生和世界,因此,我偏愛獨處。一個人獨處一方,感受到周圍的一切都屬于自己了,鳥鳴也好,蟲唱也好,每一朵花開、每一片葉落都是那么富有詩意。時常,我會一個人坐在高高的陽臺上,盡情地在書中漫游,困了就伏在書桌上做一個屬于自己的夢,不必擔心別人的打擾,也不必擔心別人的窺探。
世界上很多人不理解獨處的妙處,認為獨處是不合群是封閉自己是自命清高。實際上,獨處是一種心境,是一種思想和靈魂的洗禮、反思。獨處的滋味很美,它能洗去一個人靈魂中的喧嘩,還靈魂以清爽;它能讓人摒棄浮躁,回歸平靜;它能讓人擺脫虛偽,回到真誠;它能讓人走出膚淺,變得深刻理性;它能讓人不再脆弱,拾起堅強;它能讓人不再迷信別人,轉而相信自己……
獨處是美麗的,我們?yōu)楹尾欢嘟o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呢?
考點訓練
1.作者認為沒有必要向別人訴說自己的苦悶和失意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末說“獨處是美麗的”,結合文意,談談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機會讓你“獨處”一段時間,你會怎樣來安排?試用200字概括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技法
闡述道理,是向人們表明自己觀點的一種方法。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學會思考,學會獨處。作者通過對獨處的品味,開宗明義地提出自我的觀點,表現(xiàn)出一種真正的成熟。
精彩選文2
成長的君子蘭
憶凡
記得以前家里養(yǎng)著一盆很大的君子蘭,老爸很喜歡,但他工作繁忙,所以都是老媽澆灌著。
有一年這大君子蘭旁邊生出了兩株小君子蘭,老爸工作之余經(jīng)常用并不怎么細膩的心思仔細欣賞。正是那年我正鬧著要外出闖蕩,但由于我在當?shù)氐墓ぷ髡粽羧丈?,且很得領導的重用,所以爸媽都不同意。
小君子蘭長出的葉子已經(jīng)由于受大君子蘭花稈的阻擋而偏轉時,我毅然決然地在集市上買來了一個盆口大小適宜且很深的灰瓦花盆,將大君子蘭身邊長得比較挺拔的一株分了出來。這是我第一次養(yǎng)花,對我來說其“政治”原因要大于實際對花的喜歡。
可能是受父親的遺傳影響,我并不懂得如何去養(yǎng)花,大多時候倒是父親和母親在澆花時都不忘記幫我在小花盆里澆上水,但我澆花時卻從不管其他的花盆,這樣一來君子蘭受到的澆灌是最多的了。看著它一天天茁壯成長,我心中暗喜,這更證明將花果斷分盆理論的正確了。后來另一株小君子蘭被姐姐挖走了,我打聽過一次,姐說長得也挺大了。
之后幾年里,經(jīng)過我的努力和爭取,終于借口到北京大學深造而離開了家鄉(xiāng),順理成章地來到了北京。這期間我就再也沒有澆過我那棵長得很好的君子蘭了,只是有一次回家我看到那大花盆里的君子蘭有些衰敗,只剩下左右不多的幾片葉子,也失去了往日的挺拔和濃郁的綠色。我?guī)е唤z的憐惜問老爸時,他告訴我花生病了,都好幾年了,也老了,他還打比方說這老花就是他自己,還指著我分到另一盆里長得正旺的君子蘭贊美了一番。
我明白老爸的意思,難免有些失落。在他眼中值得欣慰的是我能像那株小花那樣充分地成長起來了。時間又過了一年多,我如往常一樣有時間就往家里跑?;氐郊依锍顺阅赣H做的飯之外,就是帶著自豪的心情跟他們講些我工作上的進展,父母總是很耐心地傾聽。
一次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大花盆里的君子蘭變得依然挺拔和濃綠了,而且葉子也比以前更整齊,更繁茂了。我很欣喜地欣賞著,盆里的泥正有些濕潤??梢钥闯?,這是有規(guī)律澆灌的結果。我好奇地從母親那里得知現(xiàn)在澆花的大多是父親時,心里有些竊喜。因為向來粗線條方式做事的父親現(xiàn)在也能如此精心地養(yǎng)花。
后來老爸不經(jīng)意中告訴我,這大盆里的君子蘭是以前我挖出來的那一小株,這個盆里的大的已經(jīng)枯萎了……
考點訓練
1.細讀文中畫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把養(yǎng)花看作一次“政治”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夠小心地經(jīng)常伺候自己心愛的君子蘭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結合上下文的文意,理解“我明白老爸的意思,難免有些失落?!边@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文意,簡要說說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技法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借花寫人,作者以小君子蘭的蔥郁來襯托年輕人敢于抗爭命運、追求理想的生活,也表現(xiàn)了長輩對晚輩的悉心關懷和愛護。寫出了人間最真切、最淳樸的家庭情感。
精彩選文3
莫扎特的成長
莫扎特的父親列奧波里很重視對子女的早期教育,他看出盡管兒子有優(yōu)越的音樂素質,但倘若不加以嚴格訓練也成不了才的。所以從四歲起,他就開始教兒子彈鋼琴,拉小提琴。
父親在教小莫扎特音樂時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只教點簡單的曲子,但莫扎特接受能力很強,許多曲子聽了一遍就能毫不費力地記住了。父親怕兒子負擔過重,所以沒有過早地教他作曲,可是五歲的莫扎特在旁邊看著父親書寫樂譜,也開始學著作曲。有一次,父親和朋友走進莫扎特的房間,見他正在五線紙上專心地寫東西?!澳?,你寫什么呀!”他隨手拿起兒子寫的東西一看,不禁吃了一驚,原來兒子在寫鋼琴協(xié)奏曲,而且寫得完全符合規(guī)則。他故意逗兒子說:“你可知道,你這個曲子不能演奏??!”小莫扎特生氣地回答:“我知道,哪個曲子在演奏前不需要修改呀!”父親竟然被反問得說不出話來。
父親很驚異于兒子的音樂天賦,此后也開始教他一些難度較大的作曲練習。小莫扎特非常聰明,而且勤奮好學,別的小孩子玩的時候,他卻成天呆在家里不是練琴就是作曲,五六歲的孩子就像一個大人一樣埋頭于音樂。老莫扎特為了讓兒子能開闊眼界,少年時就有所成就,從1761年秋天,他帶著六歲的兒子小莫扎特和女兒南列爾,到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演出。這次演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接著,父親又帶他們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和瑞士演出,每到一個地方,都獲得觀眾的好評。但在一次旅行演出中,老莫扎特也清楚地看到了兒子身上的缺點:他雖然有出色的音樂天賦,但是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普通教育,文化基礎也很差。旅行回來后,父親為兒子進行系統(tǒng)的補課,教他學習拉丁文,學習音樂家必修的意大利文,還學習法文和英文。
正是在老莫扎特的嚴格要求下,再加上小莫扎特自己的刻苦努力,最后終于使他成為一位世界著名音樂家,并為世界音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考點訓練
1.五歲的莫扎特學作曲,父親逗兒子時為何會被反問得說不出話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莫扎特帶六歲的小莫扎特去維也納演出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行演出大獲成功,老莫扎特滿足了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單談談莫扎特成功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技法
語言描寫是本文描述幼年時代的莫扎特的一個重要特點。人物的描寫,有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等,對人物的刻畫,唯有抓住一種或多種描寫方式才可以讓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