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視的色彩構成已成為進行影視藝術審美活動的人們關注的問題之一。文章分析介紹了影視色彩構成的形式,以及它們在影視片中的表現(xiàn)力和美學特點,認為影視的色彩美正是反映在其色彩構成上,色彩是構成畫面總體視覺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強有力的造型表現(xiàn)手段。
[關鍵詞]影視藝術 色彩 色彩構成 審美
引言
色彩,是自然美的一種最生動的屬性,人們對色彩的感覺,又是一般美感中一個重要內容。
色彩的產生離不開光,光以不同的波長展示出五彩繽紛的色彩;物體對陽光的散射、反射和折射,形成空間的色彩氛圍,物體反光選擇性越強,它顯示的色彩就越豐富、越深濃。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色是光與特定物質的對應反射而呈現(xiàn)出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光是色之源,色是光之流。
藝術作品中的色彩,來源于大自然及現(xiàn)實生活,但它又不是客觀色彩的重復,藝術中的色彩,是作品中的一種語言因素,是藝術家審美活動、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果;當藝術家把客觀世界中的色彩形象反映到藝術作品中時,需要捕捉那些形成特定感受的視覺元素,以及它們在整體結構中的有機聯(lián)系與和諧一致。
影視藝術是光、影的藝術,色彩是影視藝術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色彩運用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影視作品內容的表達。因此,影視的色彩構成作為研究、探討影視藝術的審美對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進行影視藝術審美活動的人們關注的問題之一。
1.影視的色彩
影視藝術是富于結構美的藝術,影視的造型結構是由不斷運動、不斷改變著的形、光、影與色彩構成,而色彩是影視畫面中最令人矚目的因素,一幅有魅力的畫面,最先吸引人注意的往往總是色彩效果。影視片中的色彩在屏幕視覺形象的表現(xiàn)、對比、逐漸展開及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從屬于影片的造型結構,是形成影視造型結構及結構美的重要組成因素。
一幅繪畫作品,講究畫面色彩布局與色彩構成的美,畫面中美的色彩配合,既是表達含義與突出情緒的重要因素,又可促進物象之間及其含義上的組合,使觀者能感受到整個畫面所提供的信息、情緒、思想、精神及美感。影視中的色彩形式結構,要比繪畫中的復雜龐大,組成影視作品色彩的結構形式,是在不同的鏡頭畫面色彩、場景色調、色彩主題在布局、比例相互關系中形成的。而整個影視作品的色彩面貌,又要體現(xiàn)出統(tǒng)一的色彩基調,展示出影視作品特有的完美的色彩結構。
在色彩構成中往往由于人的視覺特性影響而不能客觀地反映色彩的原貌,而形成感覺與現(xiàn)實的差別。因此,利用色彩構成的變化及對心理的影響,在影視作品制作中,利用光源、物體、視覺及心理之間復雜、微妙的關系,經過精心設計及恰當制作,嚴格控制景物的色彩或人為地制造某種心理上的影響,可以產生完美的藝術效果。
2.影視色彩構成的形式
影視作品色彩構成的具體行為是色彩構圖,它是為了突出畫面主體、表現(xiàn)情節(jié)、渲染氣氛而選擇具有相應特征和關系的色彩。進行恰當布局,形成一種有變化、對比、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因此在影視創(chuàng)作中,我們要從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出發(fā),巧妙運用明暗、色彩等手段,把主要部分強調出來,然后再確定哪些是次要的、從屬的,哪些又是過渡與聯(lián)系的部分,并從含義上、形式上保證各個部分之間的依存關系,使每一個局部都在構圖中各司其職,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在影視作品的色彩構圖中,常見以下色彩構成形式。
2.1色彩的表情性構成
影視片色彩的表情性構成是傳達人們的情感或精神的某種愿望。廣義的說,特定內容的色彩構成,其性格特征具有普遍的共通性,這種共通性不但體現(xiàn)在色彩的自然物理屬性上,而且也反映在色彩構成的社會群體意識上,是人類長期觀察、領悟和應用色彩的必然結果。不同色彩個性所蘊涵的客觀表現(xiàn)效果和潛在表現(xiàn)價值不同,通過這些色彩所包含的心理現(xiàn)象,能夠折射出人類精神與情感世界的豐富多彩及其博大深邃。
例如紅色,在其高飽和狀態(tài)時。其表情性構成是向人們傳達熱烈、喜慶、吉祥、興奮、激情、危險等心理信息。它又會因所處環(huán)境不同,而表露出迥然各異的表情個性。深紅色底上的紅色具有發(fā)揮和熄滅熱度的效用;而黃綠色底上的紅色好像一個冒失的闖入者。在影片《老井》中,主人公夏天穿紅背心,秋天穿紅球衣,冬天穿黑棉襖,里面穿紅球衣,在這里紅色表現(xiàn)的是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青年農民對理想的熱烈追求。
2.2色彩的象征性構成
它是通過客觀色彩現(xiàn)象表明一種概括的、抽象的、哲理的特殊思維形式或藝術表達方法。由于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民族、歷史、宗教、階層等背景中的人們對色彩的想象、需求的不同,所賦予色彩的特定涵義及專有的表情特性也就各具意義。
為了加強色彩的情緒效果,突出色彩的象征意義,可以用集中、夸張、變形等手法來處理畫面色彩。如張藝謀導演在他的一系列影片中,為了突出色彩特有的情緒效果,對自然界中色彩的真實面貌進行重新安排,純象征性地使用色彩?!都t高粱》中的紅色基調,《菊豆》中的暗色基調,《英雄》中前后幾個段落中色彩基調的不同變化,都體現(xiàn)了不同的象征性意義。
2.3陳述性色彩構成
它多用于表現(xiàn)人物性格、環(huán)境、歷史背景、環(huán)境氣氛,造成矛盾與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等,它是影視片色彩構成的最基本形式,我們在任何彩色影視片中都能見到它的使用。
如在《黃土地》中,影片一開始,便是大片的黃土地和渺小的行人,黃土地的黃色和行人則向我們陳述了這是發(fā)生在黃土地上的故事。
在影片《十面埋伏》最后一段雪地戲中,也用了大量鏡頭向觀眾展現(xiàn)了白色的雪原,茫茫林海,從而真實地再現(xiàn)了故事的地理環(huán)境,烘托了影片的氣氛。
類似的例子在影視片中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贅述。
2.4聯(lián)想性色彩構成
把色彩進行一定組合刺激人的視覺器官,以喚起人腦的色彩記憶,并將眼前和過去的色彩經驗聯(lián)系在一起,經分析、比較、想象、歸納、判斷形成新的情感體驗和新的思想觀念,并產生相關的色彩聯(lián)想。它與個體的心理、年齡、性格、氣質、文化修養(yǎng)、政治信念、生活經歷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屬于主體感受誘導出的深層理性思維活動。一定的色彩構成會形成不同的色彩聯(lián)想內容。藍色,使人聯(lián)想到藍天、大海,白色,使人聯(lián)想到白云、冬天。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曾播出的一則廣告,就是利用了人們的色彩聯(lián)想心理,畫面中一排樹的色彩變化從綠、青、橙到白,使人們很容易地聯(lián)想到一年中的四季。
2.5隱喻性色彩構成
隱喻性色彩構成是由一定的色彩構圖來造成一種特定的情緒氣氛,協(xié)助突出主題,形成人物與事件在真實感上的、內涵深度上的補充或延伸。畫面中色調不拘泥于色彩的真實傳達,而通過不斷變幻,或光影與色彩的分布及運動和攝像技巧的使用,使色彩在對比中形成屏幕色彩節(jié)奏的千變萬化,顯示出其對人們感覺的強烈刺激力量以及對情緒的作用力量。
每一種色彩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常由于人們對色彩的理解和使用等的影響,而被賦予了一定的民族文化意義、社會文化意義。對于不同的社會集團,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國度等,每一種色彩的文化寓意也就不盡相同,造成了影視作品色彩構成中不同的色彩文化特征。
例如黃色,它的宗教文化涵義在佛教和基督教中就完全不同,佛教中,黃色代表著虔誠,而在基督教中黃色卻有背叛的意思。在影片《黃土地》中,這種文化特征的色彩構成也正是它的一大特色,黃土地成為一塊大面積的黃色,而人則是其中十分渺小的一個影子。由于中國人的膚色是黃色的,中國人也崇尚黃色,因此在片中,黃土地則是大地母親的體現(xiàn),對于大地母親的博大胸懷,我們是多么渺小,她孕育著千千萬萬黃土地的兒女們,也孕育了黃土地的文化。
2.6戲劇性色彩構成
在強調真實視覺效果的電影、電視中,總是強調特定光色條件下的色調氣氛,或者是借助自然界色光變化的可能性與合理性來突出不同色調的戲劇作用。這種戲劇性的色彩構成常以單鏡頭的色彩構圖,或對場景色調的調度以及色彩的蒙太奇處理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對于單鏡頭畫面的戲劇性色彩構成,常以平光照明來顯示不同色之間在色相與純度上的相互關系及彼此的差別,來強調突出被攝對象固有色配合效果的畫面。如在影片《甘地》中,在甘地去南非首都火車上受白人侮辱被驅逐下車的那場戲中,有一個鏡頭畫面表現(xiàn)了一個站在車下風沙中抱著孩子的南非婦女形象,在沙土飛揚幽暗凄愴的青綠色調里,車廂內的溫暖色調和車廂外夜空的寒冷色調形成對比。這一特定光線條件下的色調氣氛,對于當時南非社會的真實寫照,造成了一定的戲劇效果。
場景色調的調度是對片中特定場景的色調特征或同一場景在不同片段中呈現(xiàn)的色彩面貌的調整、改變,以達成對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人物性格的色彩特征的營造,達到戲劇性色彩構成所創(chuàng)造的色彩氣氛和色彩戲劇作用。
影片《阿Q正傳》的“社戲場”片段里,場景色調處理表現(xiàn)了南方農村社戲場面的真實氣氛。在暗藍色夜空的籠罩下,有紹劇演出戲臺處較明亮活躍的暖色調區(qū)域;有被燈光照亮的觀眾區(qū)的各種色彩形象;有戲臺附近的吃食攤、賭攤各自小燈照明的使用,生動地構畫出夜景場面的真實氣氛。當阿Q被打被搶后,隨著觀眾與攤販的散去,帶走了使場面色調活躍起來的各種燈光,場景色調中溫暖的色彩隨之消失,夜空寒冷的色調統(tǒng)治了一切。此時,我們看到了在空蕩的石板地面上碎紙和落葉隨風起落,倒在地上的阿Q慢慢爬起,在場景色調前后對比的情況下,這一場景顯得異常凄涼。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場景色調構成了具體的、令人信服的特定環(huán)境的真實氣氛,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改變,場景色調也由于色彩的時間性質產生改變,從這一種色調轉向另一種完全對立的色調,成為渲染主人公當時內心世界和推動事件發(fā)展的有力手段,從而形成了強烈的戲劇效果。
色彩的蒙太奇處理是造成情節(jié)戲劇性效果的另一種手段。它是在影視片制作過程中,把鏡頭畫面色彩結構根據(jù)情節(jié)需要進行分切與重新組接,使不同色調鏡頭畫面在屏幕上停留的時間長短不一,造成色的運動,達到比客觀色彩更加強烈、更為流暢、更富于動勢感的變化、對比與和諧,體現(xiàn)出一定的情緒效果,造成人物性格、事件發(fā)展的戲劇化。如美國影片《金色池塘》中,當諾曼老夫婦倆送走女兒后,鏡頭化入深秋的紅葉叢美麗激動人心的色調,緊接著又化入金色池塘早晨湖岸樹木的逆光景色,突出了色彩的情緒節(jié)奏,造成了一定的戲劇效果。
結束語
總之,作為審美對象的色彩美,是色彩構成的最終結果,對影視的色彩美也是如此,影視的色彩美也正是反映在其色彩構成上,色彩是構成畫面總體視覺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強有力的造型表現(xiàn)手段。影視作品的主題是其色彩構成的主要依據(jù),色彩運用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內容的表達,因此在創(chuàng)作中要充分利用光源、色彩,以及鏡頭的運動等來獲得滿意的、與作品內容、情節(jié)、氣氛相符合的色彩構成形式。在色彩的運用上不僅要精心設計,有的放矢,還要對色彩進行適當控制與調節(jié),并用影視手段記錄下來,再進行適當?shù)纳式M接,使色彩在流動中、變化中發(fā)揮其表現(xiàn)力,從而完成影視色彩構成的任務。實現(xiàn)其自身的審美價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