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教育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人們心悅誠服地接受或改變某種思想觀念,從而指導行為實踐的一種教育方法。它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則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種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實證明:教師順應兒童天性,選擇恰當?shù)恼f服方法,能夠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觀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適當贊美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別人能了解自己、贊美自己。所以,我們在說服學生時,不妨用“放大鏡”觀察他們言行中的閃光點,在實施說服教育時既肯定成績又指出問題,給被說服者一,個超過事實的美名,讓對方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進而使其在較為愉快的情緒中接受你的勸說,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學會自律。
二、借物明理法
在教育過程中,說服教育絕不是死板的說教和簡單的訓斥。說理不僅需要依賴于抽象的邏輯思維來“證明真理”,而且離不開具體的形象思維去“顯示真理”。所以,教師應該借助一定的事物來將道理說得生動、具體、形象。應該用新穎的形式、生動的語言,將深邃的哲理、豐富的意蘊,用熟悉的趣事、巧譬善喻的實例,淡淡引進、漸漸深化,進而使受教育者領悟教育的要求,明確進取的目標。例如:古時孟母斷機教子就是借物明理最好的例證和典范。
三、妙喻說理法
運用妙喻說理能把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能把深奧的哲理講得淺顯,能把生疏的事物說得熟悉,能用生動鮮明的喻體吸引對方去思考,使對方冷靜深思而豁然頓悟,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因此,在說服過程中,教師與其滔滔不絕地把道理灌輸給學生,不如引用有說服力的名言警句、寓言故事以及形象的比喻等,讓學生自己去思索、去回味,自己得出正確的答案,從而增強教師語言的感染力和說服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既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又使學生受到高尚的文化熏陶。
四、幽默說服法
幽默是引人發(fā)笑的語言藝術,恰如其分的幽默,可以使教育對象在笑聲中順利地接受說服。在說服中運用幽默,可以在突出思想性的前提下,用生動活潑的話語來表現(xiàn)教育工作者的睿智和風趣,增強說理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同時還可以擺脫窘境,緩和緊張的說服氣氛,讓學生在笑聲中接受教師的教育,在笑聲中同不良的習氣告別,同壞的行為習慣進行斗爭和決裂,使學生笑過之后得到深刻的哲理啟示,在心目中留下嚴肅、高尚、美好、善良的印跡。這就是幽默說服的無窮魅力。
五、角色置換法
在說服過程中如果遇到十分固執(zhí)的對象,可以運用由此及彼、角色置換的類推方法,先由不經(jīng)意的問題切入,引導對方設身處地去考慮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達到說服教育目的。
說服,不僅是一種教育方法,也是一種教育藝術;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根據(jù)兒童身心發(fā)展特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說服教育的藝術技巧,運用靈活多樣的說服方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