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
推薦名家:評論家謝有順
推薦作品:《第九個寡婦》嚴歌苓著作家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推薦評語:我推薦的長篇小說《第九個寡婦》,理由有很多,但我只想強調兩點:一、這部小說的人物立得起來。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叫王葡萄的女性,她以自己渾然不分的仁愛,應對著世道的詭秘多變;她本然,粗礪,強大而囂張,堅忍而嬌媚,極富個性。二、作者通過單純的人心成功地書寫出了一個復雜的世界。王葡萄過的是簡化的人生,再多變的歷史,再繁復的人心,一到她這里,都被精簡。她用自己的單純,敞開的其實是一個豐盈的生命空間?!兜诰艂€寡婦》的出版,為現(xiàn)代中國提供了新的關乎歷史與人心的生動注釋。
推薦名家:評論家洪治綱
推薦作品:《生死疲勞》莫言著作家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推薦評語:這是一部用古典小說的胚胎孕育出來的現(xiàn)代文本。它將傳統(tǒng)的章回、志怪、輪回等審美元素重新激活,并巧妙地融入到魔幻、變異、黑色幽默等現(xiàn)代藝術思維之中,使小說敘事閃爍著奇特的智性之光。它帶著奧威爾式的熱情和詭異,在審度曲折歷史的過程中,穿越了階級論的既定思維,將豐茂的人性與廣袤的大地糾結在一起,為沉重的鄉(xiāng)土、苦難的記憶和那些生生不息的靈魂,獻上了一曲悲欣交集的長調。
中 篇
推薦名家:作家東西
推薦作品:《上邪》陳希我著載《人民文學》2006年第6期
推薦評語:在大架子和假史詩流行的今天,我特別推薦這篇直接跟心房對話的小說。一個名叫葉賽寧的詩人,堅持愛與性的結合,卻讓變異的我們不可思議。愛是什么?是行動或是儀式?在身體背叛自己之后,他在說的儀式中獲得滿足并選擇“離開”。陳希我敢于追問這么陳舊的話題,問得如此令人信服,這緣于他對心靈的絕對誠實。當遠方和過去,風景和廢話頻頻招搖上榜的今天,我希望這篇拿心靈開刀,解決身邊事情的小說引起讀者的注意。
推薦名家:評論家汪政
推薦作品:《雙驢記》王松著載《收獲》2006年第2期
推薦評語:《雙驢記》按過去的說法該屬“知青文學”。也許因為時日已久,人們終于能借助距離對那段時光重新進行打量與反思了,小說中人與驢的博弈實際是兩種力量、兩種文化甚至文明的較量,顯得意味深長。
王松的小說的發(fā)動機往往是一些奇特的事件,這些事件關乎相當專門的知識,這一篇顯然與生物學和家畜馴養(yǎng)有關。不管你信不信,王松復活了小說的一些傳統(tǒng),如博物、有趣、奇觀,他讓人想起八十年代一個繞人的話題,小說家要不要學問?
推薦名家:作家鐘求是
推薦作品:《晉安河》北北著載《小說選刊》2006年第1期
推薦評語:這是一篇關于精神孤獨者抵抗現(xiàn)實的小說?;加芯駶嶑钡哪舅霝榱吮3值赖碌母蓛?,選擇“單純”的三山組建了家庭,但生活中的意外插曲攪亂了她的設計。在認證生活真相的過程中,她自筑的精神圍城一點點坍塌。最后,善走偏鋒的木穗仍為生活所傷。北北通過精致老到的細節(jié)敘述,步步進逼的心理追蹤,向我們指出:強大的世俗生活里已很難安放一個童話。
推薦名家:作家吳玄
推薦作品:《新死》曹寇著載《西湖》2006年第2期
推薦評語:《新死》的故事是舊的,俗的,大抵也就是個偷情的故事,但曹寇試圖穿越故事,抵達人物的內心,而內心大抵也就是那件廉價的夾克,捐了還在,扔都扔不掉,簡直就是光天化日下的一場夢魘?!缎滤馈吩诮咏蟊姷倪^程中,依然保持著先鋒敘事的動力。
短篇
推薦名家:評論家、復旦大學教授張新穎
推薦作品:《拾嬰記》蘇童著載《上海文學》2006年第1期
推薦評語:“降落”在羊圈的可以視作一個人/羊混合的生命體,橫亙于出、入口之間的迷宮之旅,是并存可能性(為人?為羊?)的擇取過程。小說“非人”結尾是悚人的,回頭再看,這股“非人”的力量在迷宮旅途中已然開始積聚。沒有任何人、任何部門愿意接收哪怕暫時收留棄嬰;到了結尾處這股恐怖的力量終于膨脹到極點,嬰兒“為人”的可能性就這樣被堵塞了。嬰兒流浪展示的卻是成人世界:小說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是外在于事件的旁觀者,他們都參與到了嬰兒“為羊”的殘酷過程中。讓人省思的是:我們是否也曾經(有意或無意)抹煞過周圍生命體在成長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可能性呢?
推薦名家:評論家、復旦大學教授王宏圖
推薦作品:《你在紐約做什么》唐穎著載《收獲》2006年第1期
推薦評語:哲子這個從上海到紐約暫住的中國女人,在一次聚會中結識了勞倫斯。他們之間似乎有什么故事有待發(fā)生,但陰差陽錯,他們終于未能有更多的交往,留下了諸多遺憾。事后哲子一直為之惋惜。但這一切都無可挽回。正如唐穎《理智之年》中的女主人公那樣,她們感情纖細豐富,但缺乏冒險的勇氣,缺乏豁出去一搏的野性,最后她們的人生限定在了某一處,她如看風景那般觀賞著別人的生活,而自己卻免于受到狂風暴雨的沖擊。精明乎?怯懦乎?
推薦名家:作家薛榮
推薦作品:《坐搖椅的男人》田耳著載《人民文學》2006年第4期
推薦評語:跟時代,跟生活也有關,但歸根結底這是一個以生命作底色的好作品。在小丁、老梁和曉雯之間,作者細致的筆觸鋪陳開了迷惘、失意哀傷等情緒。奇異的是老梁的“精神癱瘓”竟然吸引了小丁,并以婚娶的方式占據了空缺出來的搖椅。生命的代際戲仿和“癱瘓”的延續(xù),揭示了一個令人心悸的命題。
(排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