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忠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文明行為。”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庇纱丝梢?,教育濃縮地講就是培養(yǎng)習慣。人民教師的光榮使命,就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那么,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習慣。習慣就是人在長時間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wěn)定的、甚至是自動化的行為。用心理學的話來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wěn)固鏈接。壞習慣是一種藏不住的缺點,別人都看得見,他自己看不見,因為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一種潛意識的行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為。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的習慣,也一定有些不好的習慣。
“智育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德育必須從小抓起,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無論是道德習慣、學習習慣,還是別的習慣。
許多專家一致認為,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少年兒童的道德教育應從培養(yǎng)良好習慣開始,良好習慣是健康人生之基。少年兒童時期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將對一生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影響。
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好的習慣可以幫助人們成就事業(y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會議期間,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呢?”
“是在幼兒園。”
“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些什么?”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p>
從幼兒園學到的最基礎的東西,直到老年時還記憶猶新,可見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這也恰好說明了從小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會對我們的人生和成就事業(yè)有很大的幫助。
壞的習慣,也會給自己造成損害。有一個在職場很流行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yè)招工,對學歷、外語、身高、相貌等的要求都很高,當然薪酬也高,很多高素質(zhì)的人才都去應聘。有幾位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終于到了最后一關——總經(jīng)理面試。他們想,這很簡單,只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
他們沒想到,這次面試出了問題。一見面,總經(jīng)理說:“很抱歉,年輕人,我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鐘,你們能不能等我?”幾位年輕人說:“沒問題,您去吧,我們等您?!笨偨?jīng)理走了。幾位年輕人十分得意,圍著總經(jīng)理的大寫字臺看,上面堆著摞摞文件、資料和信函,他們你看文件,我看來信地翻了起來。
10分鐘后,總經(jīng)理回來了,說:“面試已經(jīng)結(jié)束?!薄皼]有啊,我們還在等您哩!”總經(jīng)理說:“我不在的這10分鐘,你們的表現(xiàn)就是面試,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人被錄取,因為本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
任何一種習慣都是條件反射行為,習慣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下面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有父子倆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山路崎嶇,彎道特別多,老父有經(jīng)驗,坐鎮(zhèn)駕車,兒子眼神好,總是在要轉(zhuǎn)彎處提醒到:“爹,轉(zhuǎn)彎了!”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zhuǎn)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還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情急之中,只有一個辦法可以試試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叫道:“爹,轉(zhuǎn)彎了!”牛應聲而動。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著。
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反復訓練。
有目的的訓練很重要,潛移默化的影響更重要。成年人是孩子的樣板,孩子是成年人的鏡子。同樣,什么風格的老師,就會教出什么風格的學生。成年人和老師對人生的看法,對社會的評價,在金錢與尊嚴面前的選擇等,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或者學生。
當學生有了好習慣的苗頭,教師要通過及時鼓勵來強化。鼓勵的方法很多,有語言、體態(tài)、神態(tài)、物質(zhì)獎勵等,但是鼓勵要及時、要具體。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根深蒂固的習慣,好的和不好的,幾乎都跟教育有關。很多家長也好,老師也好,對習慣這個問題都越來越忽視了,太重視孩子或?qū)W生的功課怎么樣,分數(shù)怎么樣了,實際上一個人的習慣怎么樣可能更重要。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這“留下來的”就是習慣。一個習慣可以折射出教育的成果。
去年9月,公安部常務副部長劉京回到母校重慶市人民小學參觀,與母校師生合影以后,他恭敬地取下佩帶的紅領巾,把它當作珍貴的禮物。他一邊細心地疊放,一邊說:“當年老師就是這樣教我們疊紅領巾的。”見此情景的母校老師都十分感慨,若干年后,學生還能如此清晰地回憶起當年老師教給他的點點滴滴。這既說明老師的盡職盡責,又說明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教育是科學與藝術的結(jié)合,讓我們大家多學一點教育學生的理論和方法,注意適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講究教育藝術,就必定會提高教育的效果,必定會讓學生養(yǎng)成更多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