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瑋華
僅僅因為兒子未完成作業(yè)被老師“教育”了一頓,學生家長便糾集數人將老師毆打至死——這是近日發(fā)生在陜西銅川耀州區(qū)南街小學的一個令人震驚的慘劇。被害人邱淑娥是該小學的語文老師,帶頭行兇者張宏文則是她班上一名學生的父親。
一位被鄰里們稱為“好人”,曾獲過“陜西省優(yōu)秀教師”稱號的小學女老師,竟然慘死在學生家長的拳棒之下,對此我除了感到無比憤怒,更多的是難以言狀的悲哀。在我看來,這場慘劇雖是個案,卻又是學校與家長、教師與學生之間多種矛盾的集中爆發(fā),不僅揭示了中小學教師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的嚴峻現實,又折射出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的現實困境。
這幾年,有越來越多關注教育、研究教育卻不是從事一線教育的人,把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把師生之間出現的矛盾全部歸咎于學校和教師,似乎誰都可以對教師指手畫腳,口誅筆伐。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人們希望把更多的自由和權利還給學生,這原本沒有錯。但是,少數在家嬌寵過度的學生越來越難以管教,如果我們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味偏袒學生,很多家長一味為子女護短,甚至惡語傷人、無理取鬧,勢必使得社會和家長越來越不尊重、不理解、不配合教師的工作,使得學生在教師面前變得越來越有恃無恐、越來越囂張。去年11月11日,浙江溫州靈昆鎮(zhèn)中學校長到一名曾因違紀受到批評的學生家里家訪時被該生家長殺害。慘劇發(fā)生后一名學生一邊拿著三角鐵追打女教師,一邊當著區(qū)教育局領導的面說:“對老師,我想罵就罵,想打就打。”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對如今一些中小學教師的心態(tài)再了解不過。很多中小學教師說,學生就是他們的“上帝”,他們現在不敢批評學生了,更不敢懲罰學生了,只好像“伺候老爺”一樣地連討好帶哄騙學生,如果學生家長不反過來傷害他,或者班里沒有那種因受了幾句批評就去自殺的學生,就是萬幸了!
現在的中小學教師可謂是心力交瘁:一方面要推進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完成上級下達的升學指標;一方面要把學生教好,保證學生不出事,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用來管教學生和保護自己的手段越來越少,越來越無力;一方面要讓家長滿意,另一方面又要讓學生滿意。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學生又希望自己不受束縛,能由著性子調皮搗蛋……諸如此類的多種矛盾使得教師們左右為難,使得中小學教育陷入困境之中。背負著升學、素質教育壓力以及來自社會和家長的壓力,多重壓力讓很多中小學教師不堪重負。
古人說:“玉不琢,不成器”。我們應該反思,批評、管教、懲罰,是不是教育學生必不可少的手段?我們在一遍遍呼喚尊重學生權利、給學生尊嚴時,是否考慮過教師的權益誰來維護?教師的尊嚴和威信還要不要?這些,也許是發(fā)生在陜西銅川這起教師遇害慘劇后最值得我們的反思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