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個學校校本研訓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教師學習專業(yè)理論,走出去、請進來互相觀摩課堂教學,評課、交流等形式豐富多彩。但往往是各學科組各自為政、相互獨立。
其實,一個學校的教師群體應該是一個整體的資源,蘊涵著不同的教育概念、教育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技巧。我們有必要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讓這些資源在共享中形成教育合力,在交流、爭鳴中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
當前一些教育界的有識之士提出:“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學看教學,跳出學科看學科?!边@是避免“當局者迷”的有效方法,體現了專業(yè)交融、教學兼容、學科并蓄的教育觀念和大家風范。正是基于此,我校提出改革以往校本研訓模式,鼓勵教師去聽其他學科的課。在聽課的過程中注意兩個方面的研究:1.執(zhí)教者怎樣根據本學科特點,按照學生的身心特點,遵循新課程理念及課堂教學規(guī)律,深入落實素質教育,做到在學科教學中的主體性、全面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差異性,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2.這些相關學科的教學改革有哪些是可資借鑒的理論、觀念、原則和策略?有哪些是可以融通移植的?如何借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
這樣一來學校校本研訓活動可就呈現出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壯觀景象。各位老師除了聽本學科的課,還聽起了其他學科的課。語文教師走進了英語、體育課堂,數學、美術、科學老師聽上了語文課……
開始有些教師對校長的做法不理解。校長解釋說:“盡管大家所教的學科不同,在教學上有明顯的個性差異,但是學校各個學科的教育對象是相同的,我們的教育目標是統(tǒng)一的,都是為了教書育人。基本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和原則應該說在所有學科之間也是相通的。張大眼睛去看身邊的生活,不是只趴在書上教書,關起門來教學,不是閉門造車。多聽聽其他學科的課,多向其他老師學習,了解別的科目的改革進程、舉措,以他人為鏡必能照出自己的不足,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F在我不必急于夸大這樣做的好處,咱們‘秋后算賬’,到時再看效果?!?/p>
一段時間以后,看到老師們的聽課隨筆,校長笑了——
張老師: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第一次聽音樂課,看到課堂上孩子們激情涌動、手舞足蹈,學得是那么投入、動情,我想:我們的語文能不能多引入一些音樂的成分呢?于是我就做了大膽的嘗試。教《媽媽的愛》一課,我請學生聽《世上只有媽媽好》,激發(fā)學生對媽媽的熱愛;教習作課《家鄉(xiāng)的變化》我安排學生聽宋祖英的《越來越好》,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教古文時讓學生聽聽古箏曲,孩子們學習起來可感興趣了!
王老師:聽了幾節(jié)語文課,我們這些副課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自己太需要進行文學方面的學習了??慈思艺Z文老師講課妙語如珠、文采飛揚,各種詩詞佳句信手拈來,又用得恰到好處。怪不得每當寫論文時我們就犯愁,就干著急。真應該好好學習語文。
趙老師:今后我應該向數學老師學習,向他們請教如何做到精講精練,然后在自己的課堂上多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達到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李老師:聽了一節(jié)科學課,看到孩子們興趣盎然地動手操作,熱火朝天地討論、交流、匯報,我就想:我的作文課上孩子無話可說、無話可寫,不就是缺少生活嗎?我真應該像科學老師那樣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些自己動手實驗的機會,孩子們一定會喜歡上那樣的作文課。
丁老師:數學課不應該再是枯燥無味的了。我們應該學習語文老師的創(chuàng)設情景;學習音樂老師的調動興趣;學習體育老師的開展活動??傊Х桨儆嫷刈寣W生喜歡上數學課,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
終于“山花爛漫”了。其實在新課程改革之初,一些專家就提出學科兼容的設想。目的在于打破學科分得過細、分得過開的不利局面,以實現資源整合。但由于種種原因這種設想沒有大面積實施。但是這種整合課程資源、打通學科聯系的想法還是值得學習和推廣的。筆者以前在農村小學任教,因為教師緊缺實行包班制,各科都由我來教,我就什么都得學習。幾年下來,雖說成不了“雜家”,至少也是“雜師”了。
學科整合不是趕時髦、湊熱鬧。在學科整合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迷失了自己,更不要東施效顰、邯鄲學步。要優(yōu)勢互補但不是兼收并蓄。要求同存異、互惠互利。要尊重本學科的特點,數學課就要有數學的特色,語文課就要有語文的味道。
(作者單位:河北省玉田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 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