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聞晨報》和新華網(wǎng)報道:上海市陜西中學年僅14歲的初一學生劉偉,在多次對周老師公然漫罵之后,竟然把年逾五旬的周老師從學校辦公室里拖出來,在學校教學樓的走廊里,當著他父親的面,對周老師進行了長達5分鐘的毆打,造成老師“腹部軟組織挫傷,肩胛骨有裂痕”。整個過程,劉偉的父親對兒子的暴行一直無動于衷。
這樣的事情,除了讓我們感到無比憤怒外,更多的是難以言狀的悲哀。劉偉毆打教師的行為屬于何種性質,其父親的縱容態(tài)度該如何評價,人皆能詳,自不必我多言。那么,劉偉為何如此囂張?是誰給了他毆打老師的膽子?
人們很自然地把罪責歸咎到劉偉父親的身上,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這種說法當然沒錯,但是,如果我們深切思考這起事件,那么在學生打老師的背后,則是教師不受社會尊重、教師威信喪失的普遍社會現(xiàn)實。
一方面,教師的收入普遍偏低,導致教師社會地位不高,在許多家長以經(jīng)濟收入作為衡量一個人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唯一標準的同時,很多學生也因受到世俗風氣的浸染而習慣用勢利的眼光看待一切、評價一切。教師這個職業(yè)不僅讓許多家長低看,同樣讓很多學生瞧不起,這些學生的父母親戚隨便從事什么工作,都比自己的老師有錢,都比自己的老師有氣派、吃得開。雖然人們賦予了教師這個職業(yè)以崇高的美譽,但是當整個社會都難以真正尊重教師的時候,怎么可能指望學生們打心眼里敬重老師呢?
另方面,這幾年,有越來越多關注教育、研究教育卻不從事一線教育的人,把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把師生之間出現(xiàn)的矛盾全部歸咎于學校和教師,似乎誰都可以對老師指手畫腳,口誅筆伐,甚至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得不好的老師”。人們希望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把更多的自由和權利還給學生,這原本沒有錯。但是,在學生越來越調皮、越來越大膽、越來越難以管束的現(xiàn)狀下,社會輿論和教學政策一味地倒向學生、偏袒學生,勢必使得社會和家長越來越不尊重、不理解教師,使得學生在老師面前變得越來越有恃無恐、越來越囂張。
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管教學生和保護自己的手段卻越來越少,越來越無力,教師的權威和尊嚴喪失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以前為了鼓勵上進、鞭策落后,教師可以把學生的成績張榜公布,現(xiàn)在這樣做卻被視為侵犯學生的人格,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傷害;以前學校和教師有權阻止中學生談戀愛,現(xiàn)在卻有教育專家提出“早戀”這個詞不能用了,因為它有明顯的歧視性;以前學生搗蛋,老師可以批評,可以罰站,學??梢蚤_出各種“罰單”,現(xiàn)在不行了,幾乎學校和教師采取的每一種懲罰措施都會遭到社會輿論的強烈批評……
很多中小學教師都說,學生就是他們的上帝,他們現(xiàn)在不敢批評學生了,更不敢懲罰學生,只好像伺候老爺一樣地連討好帶哄騙學生,如果學生不反過來懲罰他,或者班里沒有那種因受了幾句批評就去自殺的學生,就是萬幸了!由此可見,發(fā)生劉偉公然謾罵老師、毆打老師這樣的事情,絕非偶然,也并非個別,是藐視教師權威的社會輿論給劉偉及其父親撐了腰、壯了膽,是欺凌教師尊嚴的社會心理給這種事情的發(fā)生提供了滋長的土壤。
我們如此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是不是過于寵慣學生了,會不會把學生寵壞了?我們是否應該認識到,批評、管教、懲罰是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我們在一遍遍呼喚尊重學生權利、給學生尊嚴時,是否考慮過教師的權利誰來維護?教師的尊嚴和威信還要不要?這些,才是透過這起毆打教師事件最值得我們反思的。
(來源:東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