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整體設計
一、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自主閱讀、收集和處理信息、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學習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的品質(zhì),共同探討、解決疑難問題。
二、單元設計思路
本單元共有四篇記敘性散文。這種文體以敘述和描寫為主,兼有適當?shù)淖h論和抒情,結構上有一條較明顯的線索貫穿全文?!侗秤啊放c《永久的悔》為精讀課文,教學這兩篇文章,宜通過作者對親情的感悟,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珍惜、學會感激、學會理解與寬容。《鐵騎兵》和《蘇珊·安東尼》為略讀課文,教學這兩篇文章,可以通過文章中表現(xiàn)出的革命信念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引導學生學會堅強、建立自信。
學習本單元這四篇課文,可以“情”為主線,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可采用朗讀教學法、情感體驗法、優(yōu)美詞句品味法,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得審美愉悅和情感熏陶。
三、單元教學目標
學習本單元應抓住文中的“情”與“神”,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fā)感情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感悟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四、課時分配
總課時7課時:《背影》2課時,《永久的悔》2課時,《鐵騎兵》1課時,《蘇珊·安東尼》2課時。
(福建省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鄭麗洪)
《背影》教學設計
一、設計說明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語言樸實,意蘊深厚,“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美學風格,深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教學中,宜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采用朗讀、研讀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有感情的誦讀以及對文章重點詞句的分析,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感受濃濃的人間親情。
二、教學目標
1.揣摩文章樸實而簡潔的語言,感悟文字中蘊涵的父子深情。
2.仔細研讀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時的“背影”,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3.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進一步體會親情的內(nèi)涵。
三、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著名的紀實散文,作為語文教材的傳統(tǒng)篇目,它感動了很多很多讀者,因為它寫出了人世間至深至誠的父子之愛?,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2.整體感知(自主學習)
(1)聆聽配樂朗讀,小聲跟讀、模仿,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容。
(2)朗讀課文,進一步體驗作品的情感。
(3)討論交流。針對閱讀中不理解的地方,如某些詞語、句子等,提出疑問。梳理篩選,將學生比較關注的、較有價值的問題找出來,共同解答。
3.研讀課文(合作學習)
(1)在寫父子離別之前,作者還交代了隨父奔喪、家境衰敗、父親到南京謀事等內(nèi)容,從中可見父親當時怎樣的處境和心情?這對寫“背影”有什么作用?
(2)作者寫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運用了哪些富于表現(xiàn)力的詞語?從中你看到了什么?
默讀第六自然段,注意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語句的讀法。
(3)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過程中說的四句話,并體會它們的含義。
(4)配樂朗讀最后一段,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5)課件展示:父愛深深
4.品味鑒賞(探究學習)
(1)本文語言平淡中蘊涵深情,請從文中找出兩個句子加以品味。
(2)課文寫作者一見父親的背影就流淚,為什么?
(3)文末作者再次寫到父親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4)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5)仔細觀察課本彩頁中羅中立的油畫《父親》,說說畫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拓展)
5.拓展延伸
提供舒禾《尚在旅途》片段(略),讓學生拓展閱讀。
(福建省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鄭麗洪)
《永久的悔》教學設計
一、設計說明
本課是一篇充滿真情的敘事散文。語言平實自然,既沒有任何渲染,也沒有什么表示強烈抒情的字眼,但卻蘊涵著至愛深情。學習本課應抓住敘事散文的特點,反復誦讀,領會文中深厚的感情,理解寓深情于平實語言的寫法。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使其懂得審視自己的行為,珍惜親情,探尋與父母、長輩相處的最佳方式。
二、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在《世上只有媽媽好》音樂聲中朗誦“感動中國2004年度十大人物頒獎儀式”頒獎詞。
出示投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百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jīng)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
田世國用他的行動盡了孝,可又有幾個人可以無悔如他呢?季羨林老人的一篇《永久的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未能盡孝的孩子對母親的深深的愧疚之情。
2.作者簡介
出示投影:
季羨林,出生于1911年8月,山東清平人……曾長期致力于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著名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著有《天竺心影》《朗潤集》《季羨林散文集》等。
3.分析課文
(1)閱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2)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l、2自然段。思考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3)學生閱讀第3、4段,找出段中體現(xiàn)父輩生活艱辛的詞語,思考這兩段主要講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母親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5)如何理解“這個五里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組織學生討論)
(6)讓學生細讀5~8段,掌握其內(nèi)容。
(7)吃“白的”是最高標準,其次是“黃的”和“紅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用原文詞句回答。
(8)讓學生齊讀第7段,注意讀出感情。思考并討論:文中母親在中秋節(jié)給我半塊月餅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處對母親行為的描寫,語言極其樸實,卻讓人感觸甚深,為什么會有這種效果呢?
(9)范讀“我在她身邊只待到六歲……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思考文中“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10)有感情地齊讀10、11段,背誦第10段。
4.師生互動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想想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做過讓你后悔的對不起父母的事。小組交流、發(fā)言。(老師講自己后悔的事引發(fā)學生的表達欲)
5.小結:背景音樂《?;丶铱纯础?。
6.拓展延伸
賞析冰心《紙船——寄母親》(略)。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中學顏美真)
《鐵騎兵》教學設計
一、設計說明
《鐵騎兵》是本單元的略讀課文,文章懸念多,情節(jié)曲折。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注意學習本文口語化的語言風格,增強對語言的駕馭能力;了解本文運用襯托的修辭手法,在描寫人物、敘述故事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學目標
1.找出文中的懸念及其表達效果,體會并學習本文的語言風格。
2.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線索,最后針對楊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
3.了解并學習八路軍不畏艱苦、靈活應戰(zhàn)的作風。
三、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A:在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克強的戰(zhàn)爭,同學們能不能說出一兩個?
B:有人認為“鐵騎突出刀槍鳴”雖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卻恰好可以作為楊朔筆下一群抗日英雄的最佳寫照,這個讀來讓人心情激奮、意氣飛揚的故事究竟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吧!
2.重點難點的突破
讓學生采用精讀的方式找出吸引他們往下讀的關鍵語句并做記號。反復品味本文的語言特點。
3.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滲透
學生會覺得文中所寫的幾個騎兵打亂敵人作戰(zhàn)部署的偶然性較大,在教學時要加以分析。
4.拓展延伸
提供白美萬《鐵騎突出刀槍鳴——〈鐵騎兵〉賞讀》(略),供學生拓展。
(福建省漳州一中分校李麗)
《蘇珊·安東尼》教學設計
一、設計說明
本課屬于略讀課文,是一篇以人物主要活動為線索的敘事散文,情節(jié)簡單明了,但是文中語言十分精彩,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為主,通過小品劇表演及小型辯論學習口語論辯技巧。
二、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一百多年前,美國只有男子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女子是沒有這份殊榮的。一位女子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用她的勇敢、智慧、堅毅,為女性的權利,為女性的自由、平等,高聲吶喊。她感動并帶動了一群群的婦女加入她的行列,同她一起振臂高呼。今天,我們就來領教一下這位勇敢的女性——蘇珊·安東尼。
2.學生閱讀課文,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帶著以下三個問題閱讀課文。
(1)這篇文章寫了哪件事?重點描寫了哪些場面?
(2)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
(3)蘇珊·安東尼的斗爭方式是什么?
學生合作閱讀解決問題。
(1)文章以蘇珊·安東尼爭取選舉權的男女平等的斗爭為重點,著重寫“投票斗爭”和“法庭斗爭”兩個場面。
(2)順敘——插敘——順敘。
(3)發(fā)表演講,與男人辯論,寫宣傳冊和抗議書。
3.各個小組合作閱讀后,從重點描寫的兩個場面中選擇一個,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來。
學生合作探究后,進行小品表演。其他小組同學觀看,概括出蘇珊·安東尼在斗爭中的性格特點,分析蘇珊·安東尼的論述的條理,找出精彩的人物語言。
示例:
A:蘇珊·安東尼的性格中的優(yōu)秀品質(zhì):堅定的信念、大無畏的氣概、堅忍不拔的意志、卓越的聰明才智等。
B:投票斗爭——總統(tǒng)是每個公民的總統(tǒng),婦女是公民;婦女生育了國家的保衛(wèi)者,國家離不開婦女;憲法中“人人生而平等”,婦女也是國家公民,因此婦女完全有權參與投票。
法庭斗爭——三個反問句駁斥并否定強加給她的罪名;憲法中的“法律面前的平等權利”指出真正有罪的是那些違背了憲法的人。
C:駁斥并否定強加給她的罪名的三個反問句,感情強烈,增強了批駁的力量。前后五個排比反問句,氣勢如虹,充分顯示了她的自信和毅力。答案是豐富的,學生可以各抒己見。
4.拓展延伸(選做一題)
(1)上網(wǎng)了解美國歷史中女性是如何爭取、獲得平等權利的。
(2)舉出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事例,通過上網(wǎng)或到圖書館查找資料,分析根源。
(福建省漳州五中徐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