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上冊課文《犟龜》是德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家米切爾·恩德的一篇童話,是首次入選我國初中語文教材的新課文。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曾組織學生討論了這樣一個問題:小烏龜是失敗者還是成功者?
在討論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部分學生認為小烏龜是失敗者,另一部分學生認為小烏龜是成功者。我叫主張“失敗”或“成功”兩種觀點的同學分別舉手,認為小烏龜是失敗者的同學有19人,認為小烏龜是成功者的同學有28人,有8名同學未舉手表態(tài)。接著,我將全班學生分成三組:“失敗”論者為甲組,“成功”論者為乙組,讓甲、乙兩組分別選出代表闡述理由;未舉手者為丙組,負責觀察評判。
甲組:小烏龜不聽人勸阻,雖然“越過種種障礙,日夜不停地趕路”,但由于行動緩慢,最終沒能參加,也不可能趕上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所以小烏龜是失敗者。
乙組:小烏龜憑著自己的勇氣和毅力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阻礙,朝著認準的目標一直向前,最終參加了獅王二十九世“從未有過的、最美麗、最盛大的”婚禮而“感到非常幸?!?,所以小烏龜是成功者。
甲、乙兩組各持己見,爭論不休,丙組保持沉默。我認為,甲、乙兩組同學之所以產生截然不同的觀點,是因為他們對一些相關的問題有著不同的理解。于是,我從小烏龜是失敗者還是成功者這個問題中生發(fā)出以下幾個思考題:
1.小烏龜“越過種種障礙,日夜不停地趕路”的目標是什么?
2.作品題目是“犟龜”,應如何理解“犟”字的含義?
3.從作品所敘述的故事中,作者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作者對作品中的小烏龜抱怎樣的態(tài)度?
4.作品結尾寫到小烏龜參加獅王二十九世的婚禮“感到非常幸?!?,應如何理解小烏龜的“非常幸福”?這么寫有什么好處?
圍繞這些思考題,我讓同學們開動腦筋,深入思考,再分組發(fā)言、進行辯論,將討論一步一步推進。學生辯論時,我認真聆聽他們的發(fā)言,并沒有以老師的身份闡明看法,更沒有急于表態(tài)支持哪一方,我作為組織者,只不過是引導學生將辯論井然有序地開展下去。下面摘錄的是學生發(fā)言的主要內容:
1.關于小烏龜的目標:
甲組:小烏龜的目標是參加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
乙組:小烏龜的目標是參加“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婚禮”。
甲組:課文第一段鴿子的話說得很清楚:“獅王二十八世要舉行婚禮了,它邀請所有的動物前去參加?!?/p>
乙組:“獅王二十八世要舉行婚禮了”一句只是鴿子對小烏龜說的話,小烏龜聽后陷入沉思:“為什么我不去參加這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婚禮呢?”這正與課文結尾所寫的“從未有過的、最美麗、最盛大的慶典”的意思一致。小烏龜想的是“參加這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婚禮”,而不在乎是誰的婚禮。
甲組:“參加這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婚禮”中有個代詞“這”字,這個代詞指的是獅王二十八世。
丙組:課文結尾所寫“從未有過的、最美麗、最盛大的慶典”是指獅王二十九世的婚禮,說明獅王二十九世的婚禮也可以是“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婚禮”。當時獅王二十八世已經去世,他的婚禮已不可能舉行,“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婚禮”自然就落到了獅王二十九世的婚禮上。從全文來看,作者避開了獅王二十八世或二十九世的說法,不在于是誰的婚禮,而在于“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婚禮”。
2.關于“犟”的含義:
甲組:“犟龜”的“犟”字是“固執(zhí),不聽人勸”的意思。
乙組:小烏龜并非不聽別人的正確勸阻,當他聽到蝸牛說“你的方向完全反了”的話后,小烏龜非常感謝蝸牛的指路,虛心接受了蝸牛的勸告,慢慢地調轉方向繼續(xù)前進。
甲組:“犟龜”的“犟”是指小烏龜固執(zhí)、愚蠢的犟脾氣,他本來本領低劣、行動緩慢,卻自不量力、好高騖遠,去參加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而時間又是那樣短暫,他不可能準時到達目的地,其結果必定要失敗。
乙組:“犟龜”的“犟”可以理解為“倔強”“頑強”“有毅力”,一個“犟”字概括了小烏龜的性格特征?!瓣瘛敝傅氖切觚斦J準一個目標堅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難和阻礙都不改變初衷的一往無前的精神。
丙組:我們同意乙組的。
3.關于作品主題及作者對小烏龜的態(tài)度:
甲組:這篇童話通過所敘述的故事,嘲諷了小烏龜這類固執(zhí)愚蠢、不聽勸告、本領低劣,卻自不量力、好高騖遠的人,這就是作品的主題。小烏龜是作者嘲笑、諷刺的對象,作者對小烏龜持否定、批判的態(tài)度。
乙組:做任何事情要想獲得成功,不僅要認準一個目標堅持到底,還要有勇氣和毅力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這是這篇童話所揭示的主題。作品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小烏龜的勇氣和毅力的贊美,作者對小烏龜持肯定、贊揚的態(tài)度。
丙組:支持乙組。
4.關于作品的結尾:
甲組:課文結尾寫小烏龜“感到非常幸?!?,并說:“我一直說,我會準時趕到的!”這純屬小烏龜失敗后的自我解嘲。這樣結尾更加形象地表現出小烏龜固執(zhí)、愚蠢、可笑的“犟”脾氣,深化了童話的主題。
乙組:“感到非常幸福”寫的是小烏龜參加“從未有過的、最美麗、最盛大的慶典”時的內心感受,他在幸福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或者說在成功中感受到了幸福。
甲組:可別忘了,課文最末小烏龜還說了一句話,這句話你們又如何理解?
乙組:課文以小烏龜說的一句話結尾,這句話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小烏龜成功時自豪、愜意的情態(tài)。結尾一段寫小烏龜成功的感受,以個性化的刻畫,使小烏龜的形象更加完美感人,揭示出“犟龜”這一藝術形象的積極意義,寄寓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具有振奮人心的鼓舞力量。
學生的辯論停下后,再一次舉手表決,丙組同學全部支持乙組的觀點,甲組有15名同學放棄了原來的觀點來支持乙組。至此,我作為執(zhí)教者才明確表態(tài)支持乙組,并對學生的辯論進行了總結評價。我對踴躍發(fā)言的同學給予表揚,指出文學作品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得到多種解讀,鼓勵同學們今后在閱讀作品時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膽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