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副職在領導集體中處于比較特殊的地位。當好副職,要注意處理好與“一把手”的關系;努力抓好分管的工作;與同級副職精誠團結;具備良好的品性修養(yǎng);善于領導部屬同心協(xié)力工作。
關鍵詞:副職;“一把手”;領導藝術
中圖分類號:C9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6)04-0027-05
在我國各級領導活動中,一個領導班子能不能貫徹好民主集中制,執(zhí)行好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帶領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開創(chuàng)工作新局面,“一把手”固然負有首要責任,但與副職也息息相關。副職在領導活動和領導結構中占據(jù)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履行著參謀、助手、配合者一類的職責,其在分管工作中所作的決策、表態(tài)等,往往關乎工作的實際進展,關乎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甚至關乎法律責任。因此,研究怎樣當好副職,是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處理好與“一把手”的關系
要當好副職,首要的就是從講政治的高度善于與“一把手”搞好團結,齊心協(xié)力干工作,這是副職,尤其是“二把手”特別要處理好的問題。為此,必須努力擺正位置,甘當配角,盡力當好參謀。
所謂擺正位置、甘當配角,主要是指副職能以領導班子整體效應為前提,“角色”意識比較強,能尊重正職,服從正職,不越權、不越位,自覺、主動、積極協(xié)助正職做好工作,體現(xiàn)出謙和、得體、平淡的副職風度。領導規(guī)律表明,任何組織或系統(tǒng)只能有一個指揮的神經中樞,領導不能有多中心,工作不能層次不清。正職是領導集體“一班人”中的班長,通常在這個集體中經驗較豐富、綜合素質較好、威信較高;而且,正職所處的位置,一般來說也更便于從全局的角度來觀察問題,提出正確的處理意見。因此,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都需要副職自覺服從組織的安排,甘當正職的左右手,在分管的工作中身體力行,不折不扣地貫徹正職代表領導集體作出的決策,并注意增強與正職的相容性,誠心誠意、盡心竭力支持、協(xié)助正職。平時要能從工作的需要出發(fā),圍繞主角、突出主角,不計較個人的風頭名利,低調從政、謹慎從事,說話、處事掌握好分寸,不喧賓奪主,不刻意張揚。要注意通過各種方式維護正職在全局工作中的核心領導地位及威信。例如,重大事項讓正職在公開場合表態(tài);重要活動邀請正職出席助威;對了解到的下情要與正職及時通氣,經常向正職匯報分管工作的情況,適時得到正職的指導。領導工作的實踐還表明,副職(包括常務副職)還須具備適應不同個性正職的素質。盡管這種適應性要求從理論上說應當是雙方互動的,但實際上首先是向副職提出的要求,也就是副職不僅要甘當“綠葉”扶持“紅花”,而且對不同的“紅花”還要能作出不同的扶持。副職愈注意擺正自己的位置,維護黨委的核心領導地位,突出正職在領導團隊中的領軍地位,一個地方的領導集體就愈有權威,自己在干部群眾中的威信也愈高。
在必要的時候,副職還要能做好對正職的補臺填缺,也就是當正職工作中出現(xiàn)疏忽急需有人挺身而出、出面負責時,能以積極的補位意識去開展工作,主動擔當責任,并在事后盡快向正職匯報處理的經過和結果,以取得正職的理解和支持。對于正職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其它薄弱環(huán)節(jié),副職聽到了、看到了,也要及時作出恰當反應,主動為其排憂解難,雪中送炭,而不能袖手旁觀,甚至以正職的某些不足來炫耀自己,或以正職一時的考慮不周而夸大自己的作用。一般來說,“小補”可以自行處理,“大補”則應視情況,或報告、或請示、或提出建議由正職酌定。特別是涉及改變正職或領導集體決策的問題時,一定要向正職或領導集體提供盡可能有說服力的事實,由正職或領導集體重新決策后再付諸實施。平時的補臺,還表現(xiàn)在一些細小的問題上,如節(jié)假日能主動多值些班,給正職更多一點閑暇休整的時間等。
副職作為助手,應當尊重、服從正職。但服從不等于盲從,尊重不等于畏首畏尾、唯唯諾諾,把自己當成附庸。正職和副職只是分工的不同,沒有人格的高低,副職要謙和但不阿諛。對于與正職之間在工作和思想認識上的不同意見,尤其是對那些涉及原則的大是大非問題,副職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作無原則的妥協(xié),該講的話要講到位,該堅持的原則要堅持到底。當然,也要處理好堅持原則與維護正職的核心地位的關系,講究方式方法,注意場合,考慮效果。比如,不在基層和下屬面前對正職說長道短,不把自己與正職的意見分歧公之于眾,不做貶低正職抬高自己的事,盡量爭取讓忠言“順”耳、良藥“可”口。反之,不但會事與愿違,達不到效果,還會使部下無所適從,影響工作,影響班子的凝聚力。
當好參謀,主要指在擺正位置的基礎上盡力為領導集體或正職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這其實也是副職作為班子成員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領導集體之間關系的問題。副職對領導集體的服從,很大程度體現(xiàn)在對正職“拍板”的服從上,但這并不意味著副職就可以在領導集體中當思想懶漢。因為,正職的“拍板”應當是在領導集體成員充分討論基礎上的“拍板”,所以,副職的服從也是對集體決策的服從。在集體決策時,正職與副職對班子做出正確決策所承擔的責任是相同的,每人都只有平等的一票權。加之副職都分管著某一方面的工作,對這方面的情況比較熟悉、了解,因此,副職在集體決策中應發(fā)揮好自身特有的作用,積極建言獻策,用好用足自己的一票權。副職在集體決策過程中,應既能站在大局的高度審時度勢,用心思考和謀劃本地區(qū)、本部門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和工作方法,力求觀點全面、深邃,又能設身處地地站在主要領導的角度,著重考慮其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自覺為其分憂。要以事業(yè)為重,出以公心,堅持說真話、進諍言,而不是揣摩主要領導的心思,獻媚進讒言,誤導領導集體的決策。
要實現(xiàn)正副職之間的團結,除了正職姿態(tài)要高,要嚴格要求自己外,副職也應氣度大、胸襟寬。由于工作的關系,正職與副職相互接觸多、聯(lián)系多,加之各人的性格、經歷、工作方法以及認識事物的程度不同,難免會產生一些分歧和摩擦,這就需要互相謙讓,從工作的大局出發(f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成功的喜悅共分享,挫折的苦惱共分擔。對副職來說,要虛懷若谷,事事多講風格,時時多顯謙遜,多看正職的長處,勇于服從真理,誠懇地接受正職的批評和幫助。副職對于正職的缺點和錯誤,在提意見或建議時要心平氣和,能“冷處理”的絕不搞“熱加工”,以免傷害友誼和感情。副職平時還需多理解、體諒正職的苦衷與難處。正職往往處于多種矛盾的焦點,承擔著較多的工作責任,也承受著較重的心理壓力,由于自身知識、能力、時間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對任何問題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使人人滿意。因此,副職要善于多做換位思考,多多理解、體諒正職。
副職尊重正職,不僅要體現(xiàn)在尊重能力比自己強的正職上,更要體現(xiàn)在尊重能力可能不及自己的正職上。無論正職年齡大小、資歷深淺、性格強弱、學歷高低,都應尊重。特別是資歷較深、能力較強的副職,尤其要注意不擺老資格,更不能有意貶低年輕的、經驗不足的正職。年輕能干的副職,也要注意把握住自己,不鋒芒畢露,不在正職面前講過頭話、辦過頭事,忘乎所以。副職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正職,心態(tài)端正了,自然就會與正職加深感情,相互間的矛盾就會大大減少。作為副職,必須認識到只有幫助、尊重正職,獲得正職的信任和支持,才有可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做好本職工作。相反,不尊重正職,引起正職的猜疑和忌恨,到頭來不僅個人可能會受到更多的限制,還會影響整個班子的工作。
二、努力抓好分管的工作
在領導集體中,正職總攬全局,副職獨當一面。所以,副職必須按照職責權限和分工負責的原則,履行職責,恪盡職守,努力抓好分管的工作。
要抓好自己分管的工作,首先必須明確它在全局中的地位,明確它是工作整體中的一個部分,因此,對分管的工作做決策,應在認真吸取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形成工作方案,再提交班子集體研究,做出決定,然后再組織力量來貫徹落實。副職要既能在分管工作中堅決支持和服從正職的指揮調度,配合正職做好工作,又能虛心聽取下級的意見,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幫助下級排憂解難,為他們順利開展工作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和條件,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出色的分管領導者。
抓好分管的工作,要講究效率,注重實效,富于創(chuàng)造性。講究效率,注重實效,主要是指抓工作要有一定的力度,采用督促、檢查、考核和獎懲兌現(xiàn)等方法來推進工作。為了發(fā)揮和調動好部屬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注意在領導過程中既不越位,即不超越自身權限,事無巨細,樣樣躬親;也不缺位,即不是做事有頭無尾,馬虎敷衍,缺乏管理和考核的力度。富于創(chuàng)造性,就是善于在分管工作中吃透上級及集體決策的精神,并使之與本單位實際,特別是與分管工作的實際相結合,善于找準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并能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在重點、難點中尋找到突破口,不斷破解難題,實現(xiàn)預定的目標。
抓好分管的工作,副職須處理好辦事謹慎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日常工作中,副職往往有兩怕:一怕問題拿不準,一旦錯了承擔不起責任,落個“吃不了兜著走”的下場;二怕費力不討好,背上“越權”、“越位”的壞名聲,因此事事小心謹慎,不敢越雷池半步。當然,副職工作謹慎總比粗枝大葉好,但過分小心翼翼,就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所以,關鍵是要學會怎樣妥善地應對和處理問題,怎樣合理地用權。正確的做法是:該請示匯報的就請示匯報,該把自己的工作打算向領導集體和正職表明的就和盤托出,盡力爭取得到支持;對于那些自己職權范圍內的事,即使有一定的難度,也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干凈利落地處理好,而決不能有等待、依賴的心理,把矛盾上交,指望上級或正職來為自己解難題。
副職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獨立負責地處理問題,必須力戒兩種傾向:一是在執(zhí)行過程中不善于發(fā)現(xiàn)新情況、新問題,而是唯上級或正職的意志是從,機械地照搬上級的決策,充當簡單的傳令兵的角色;二是剛愎自用,自以為是,憑個人的是非好惡指導分管工作,甚至完全背離領導集體做出的決策。要克服這兩種傾向,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提高工作的責任心。在工作中,凡是出現(xiàn)原定工作方案難以實施的情況,一定要及時與正職及相關領導成員進行溝通和商討對策,由正職或領導集體研究、調整工作的方向和策略。同時,副職也須有承擔風險的勇氣,對分管的工作要敢于負責,不要輕易把矛盾上交或把困難下推,而是抱著既對上負責,也對下負責的態(tài)度,盡量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二是不擅自以領導集體或正職的名義行令。該領導集體或正職表態(tài)的,要由集體或正職表態(tài);未經領導集體或正職批準或授權,副職不能代行表態(tài)或拍板。三是不能趁正職不在之時辦正職不同意辦的事,弄得正職下不了臺。四是不得架空領導集體或正職。副職不得視分管的工作為“獨立王國”、“勢力范圍”,更不能獨斷專行、態(tài)度驕橫,其他領導一過問就斥之為“干預”、“插手”、“不信任”;應用權而不專權。
副職搞好分管的工作,特別需要具備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要深入實際,親臨一線,從制定計劃到組織實施,從檢查督促到工作總結,都要無一疏漏地認真完成。平時不好大喜功、華而不實,講目標能兌現(xiàn),講成績不夸大,講問題不遮掩,有喜報喜,有憂報憂,不搞虛假政績,更不搞勞民傷財、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副職抓好分管的工作,還須增強大局意識,能隨時關心整體、全局工作的進展,從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觀察問題,自覺把分管的工作放在全局的范圍內來謀劃和統(tǒng)籌,時刻注意克服局部利益及本位主義傾向,使分管工作與大局合拍。
副職必須具備與形勢發(fā)展、任務要求及自身領導崗位相適應的本領和能力。作為分管領導,須有獨當一面的工作能力,政策水平要高、業(yè)務本領要強,是真正的行家里手。為此,副職平時應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持之以恒地學習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論水平;學習科技、經濟、法律、金融等方面的新知識,使自己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時,還要善于摸索和總結副職領導工作的規(guī)律,如:什么是自身工作的重點?一年中要做哪些事?突出抓什么工作?怎樣妥善處理分管工作與全局工作的關系等。平時對這些問題能積極思考,自覺地揣摩、研究和總結,事到臨頭就胸有成竹,處理問題就得心應手。
三、與同級副職精誠團結
領導班子中的同級副職,分管工作各不相同,相互關系不像上下級那樣具有法定的領導權和統(tǒng)御權,而是平等的合作者,是同舟共濟的伙伴。同時,同級副職又是潛在的競爭者,都期望自己分管的工作干得更出色。這種潛意識的競爭心態(tài),未必不是一種激勵因素和前進動力,但是如果超過限度,就有可能發(fā)生齟齬。同時,因分工不同,對各方面情況的了解程度不同,同級副職往往容易產生認識上的分歧和矛盾,如果處理不當,還會使矛盾加深,出現(xiàn)“拳頭握不緊,指頭倒挺硬”的情況。因此,同級副職必須相互尊重、精誠團結、密切配合、唱好“將相和”,構建和諧型領導班子。
構建和諧型領導班子,搞好副職的團結,首先要在工作上加強相互溝通和協(xié)同。副職分管的工作雖有不同,但都是整體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割斷或忽視這種內在聯(lián)系,互相封閉,各自為政,甚至彼此拆臺,勢必會導致各方面工作相互制肘,給整體工作造成損失。所以,每位副職要既講分工和競爭,又講合作和協(xié)同,互相支持不拆臺,互相忍讓不積怨,分工不分家,相互通情況,各方協(xié)同,共同把事業(yè)推向前進。
構建和諧型領導班子,搞好副職的團結,相互間還應經常溝通情感,培育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情感氛圍。經驗證明,善于溝通的副職容易被對方理解和信任,而彼此缺乏溝通的愿望,懷有戒備心理,“臉上笑呵呵,懷里揣秤砣”,就容易發(fā)生心理沖突和怨恨猜忌,導致關系僵化。其實,副職之間發(fā)生的不愉快,往往并不是因為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有分歧,而是由于思想感情上有隔閡或處理方式不當導致的。因此,副職之間經常溝通,消除猜疑,交流意見,化解誤會,確實很有必要。
必要的時候,副職也要做好相互間的補臺填缺。同級副職也常常會遇到一些工作職責上的交叉,會有一些需要共同處理或相互補臺的事。這時,大家都應懷著團結互助的誠心,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對交叉的工作不推諉、不扯皮、不敷衍,將各項工作統(tǒng)籌兼顧起來。特別是當其他副職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或出現(xiàn)失誤和差錯時,更應主動補臺,盡力為之排憂解難,做到既明確職責,又發(fā)揚風格,而不是落井下石。領導實踐表明:同級副職間的補臺、幫助和配合,非常有利于增強班子的合力,使整個班子配合默契,共同演好一臺戲。相反,如果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那這個班子就是一個散班子、無能班子,此所謂“互相補臺,好戲連臺;互相拆臺,早晚垮臺”。不過,這種補臺要掌握好分寸、時機和方法。如果超越自身的分管權限,不適當?shù)貜埩_別人職權范圍內的事務,則可能打亂別人的部署,影響別人的工作情緒。為此,副職間的補臺和協(xié)同應盡可能在領導集體或正職的指導下進行。
為了搞好團結,必須正確對待班子內的意見分歧。這主要是指不要把有意見分歧與搞不團結等同起來。許多意見分歧屬于工作中的正常矛盾,完全可以通過心平氣和的討論來統(tǒng)一認識。一時統(tǒng)一不了,也可以暫時保留意見,按照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正常地開展工作,這并不會影響班子的團結。
四、具備良好的品性修養(yǎng)
副職必須特別注意培養(yǎng)甘于吃苦的精神。副職是具體工作的組織和實施者,這種地位要求其不能整天想著工作如何輕松、待遇如何優(yōu)厚,而要甘于吃苦,勇于承擔高強度的工作。貪圖安逸,不耐繁雜,懶于跑腿,疏于用筆,把艱苦的事推給下屬干,自己坐享其成,這樣的人絕對無法適應副職的職位要求。當好副職,就應當時刻有吃大苦、打硬仗的思想準備,并具有吃苦的能力,在意想不到的困難來臨時,能勇于上陣,當好主帥的先鋒;在平時,則甘當“清道夫”,勤勤懇懇不畏難,任勞任怨不偷閑,該管該做的事,不論難易,不論苦樂,都能盡心盡力去管去辦去干。
副職還應能正確對待功名利祿。作為副職,自然會力求工作上有突破,事業(yè)上有成就,這無可厚非。但如果過分追求功名,就不是應取的態(tài)度。副職應能時時以事業(yè)和大局為重,甘于寂寞,甘于奉獻,甘當無名英雄。要防止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對著正職或其他副職,把他們的好主張、好思路、好經驗以及取得的成績說成是自己的,而把過錯往他們身上推;對著下屬和群眾,也把好事往自己身上攬,卻把他們的要求和不滿往集體領導或正職身上推。為此,副職應有承擔責任的品格和勇氣。自己工作中有了失誤,首先作自我檢查,至于上級、班子和正職該負什么責任,那是上級、班子及正職去認定的事。如果個人分管的工作有了起色,絕不能把功勞全記在自己的名下,該得的得,不該得的一定不要爭,盡可能把功勞、榮譽讓給下面真正干事的人,做到既不“爭功搶績”,也不“諉過推責”,多攬事不攬名,多攬責不攬功,把精力用在謀事業(yè)、圖發(fā)展上。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個人的品位,也非常有利于搞好班子內的團結。因為,每個副職都真正樹立起正確的名利觀,權力不爭,責任不推,困難不讓,有功不居,有過不諉,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就必然會更加密切、融洽,就能步入患難與共、和衷共濟的高尚境界。
副職還須具備忍辱負重的品質。副職的助手地位要求其比常人更能忍耐。副職雖然不是領軍人物,但在某些時候、某些場合卻要打頭陣,出面代表班子承擔責任,如果沒有忍辱負重的涵養(yǎng),是萬萬難以擔當好這種角色的。因此,副職應當根據(jù)自身的工作定位,注意這方面的修養(yǎng)和磨練。當自己分管的工作遭受非議時,要勇于出臺亮相、承擔責任,而不能急于把領導集體或正職推向前臺。當個人受到上級或正職誤解,或個人暫時遭受挫折和冷遇時,肚量要大,能聽得進、裝得下。此時若急于爭辯,往往會影響班子的凝聚力。要相信,只要自己是正確的,時間會慢慢說明一切。在為正職或班子的疏漏、失誤和偏差承擔責任時,更要能忍耐,要有犧牲精神。此時,為維護全局的穩(wěn)定,哪怕受再大的委屈、吃再大的苦累,也絕不聲張、絕不氣餒,要有這樣豪邁的情懷和坦蕩胸襟。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吸取教訓,盡快糾正錯誤,也能給領導集體以緩沖和應變的機會,不但不會貶低自己的形象,而且會在正職和其他副職及干部群眾面前展現(xiàn)自己的胸襟,有利于班子增強團結。
副職要有見賢思齊的修養(yǎng)?,F(xiàn)實中有一些副職害怕別人超過自己,患得患失,妒賢嫉能,一旦發(fā)現(xiàn)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就妒火中燒,使得關系緊張,工作受到影響。因此,副職必須具備容人之短的度量和容人之長的胸懷。要勇于承認自己的短處,多看別人的長處。以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增長才干,不斷進步。
副職也要注意自身內在形象的塑造。做人要正直、正派,辦事要公正、公道,對上對下都要誠實、坦率,在條件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里能嚴格要求自己,在艱苦的崗位上能以身作則,時時注重自己的“小節(jié)”,處處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副職在政務上清正,生活上清廉,慎獨慎行,不僅是取信于黨、單位、正職和群眾,實際上也是對自己負責。
參考文獻:
[1]姚先國、倪云虎等:《德國經濟研究叢書》,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
責任編輯: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