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guān)于掛國旗、奏國歌
一國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等領(lǐng)導(dǎo)人訪問他國,在其住處及交通工具上懸掛本國國旗(有的元首掛元首旗),有的東道國則在上述領(lǐng)導(dǎo)人下榻的住處及交通工具上懸掛雙方國旗。一些重要的官方活動有時也需懸掛國旗。一國駐他國外交代表在其辦公處、官邸及交通工具上需懸掛本國國旗。國際會議除在會場上掛與會國國旗外,各國政府代表團(tuán)團(tuán)長也可按組織者規(guī)定在一些場所或車輛上懸掛本國國旗。一些國際性展覽大會和體育比賽,也要分別懸掛有關(guān)國家的國旗。
在室外或建筑物上懸掛國旗,一般是日出升旗、日落降旗。懸旗致哀,通常是先將旗升到旗桿頂,再降至離旗桿頂約三分之一處。降旗時,也是先升至旗桿頂,再降下。
懸掛雙方國旗,以右為上,左為下。兩國國旗并掛,以旗面本身面向為準(zhǔn),左掛主方國旗,右掛客方國旗。所謂主方、客方,不是以活動發(fā)生的所在國為依據(jù),而是以舉辦活動的主人是誰來確定的。比如,A國總理訪問B國舉行答謝招待會,因為招待會的主人是A國總理,故掛國旗時A為主方。并列懸掛兩國國旗,如兩面旗大小比例相差較大,應(yīng)將其中一面適當(dāng)放大或縮小,以使其面積大體相同。
有些重要活動要奏兩國國歌。先后次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按主方講話-客方國歌-客方講話-主方國歌;另一種是按客方國歌-主方講話-主方國歌-客方講話。從外交講究對等及尊重客方考慮,一般不將主方講話和奏主方國歌都安排在客方前面。
二、國際交往中的稱呼
一般對男子稱先生,對女子視具體情況稱夫人、女士或小姐,注意不稱未婚女子為夫人,但可稱已婚女子為小姐。在日本,對身份高的婦女也稱先生。上述稱呼前均可冠以職稱、銜稱、姓名等,如“市長先生”“少校先生” “秘書小姐”“貝克夫人”等。
對部長及其以上高官,在多數(shù)國家可尊稱為“閣下”,也有稱職銜或先生的,如“總統(tǒng)閣下” “部長先生閣下”等。對大使一般都尊稱為“大使先生閣下”或“大使閣下”。對任高官的婦女,同樣可稱“閣下”。對君主制國家的國王、王后、王太后尊稱“陛下”,對親王、王子、公主等稱“殿下”,對有爵位的可稱爵位,也可稱“閣下”或“先生”。
對軍官、警官一般要以軍銜、警銜或軍銜、警銜加先生相稱,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名,如稱“某某上校”“少校先生”“某某上尉先生”等。對神職人員一般可稱教會的職稱,或姓名加職稱,如“牧師先生”“布萊克神父”等。對主教以上神職人員也可稱“閣下”。對有學(xué)位、職稱的人員可單獨稱“教授”“律師”“法官”等,也可在學(xué)銜、職稱前加姓氏,或在學(xué)銜、職稱后加先生,如“懷特教授”“律師先生”“懷特博士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