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氣候嚴寒,人們常常喝酒取暖,因此俄羅斯人給世人留下了能喝善飲的印象。俄羅斯人的酒精消耗量居世界之首,一個俄羅斯人一年喝掉的酒中起碼含有15升純酒精,而每7個俄羅斯人里就有一個“犧鬼”。
俄羅斯酒鬼名揚天下。上世紀60年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政治笑話:赫魯曉夫到美國訪問,尼克松對他說:“你們國家的酒鬼太多了!”赫魯曉夫不服氣,反唇相譏道:“難道你不覺得你們美國的酒鬼多嗎?我在街上就碰見過?!边@時尼克松拿出一把手槍交給赫魯曉夫,對他說:“如果你在美國街頭遇見酒鬼,可以立即將他擊斃,不須負任何法律責任?!焙蒸敃苑虼笙?,晚上溜出去,在街道的拐角處連續(xù)擊斃了三個醉醺醺的家伙。他得意洋洋地吹吹槍管,等著明天出尼克松的丑。誰知第二天一早,報紙登出一條消息:“昨晚三名蘇聯(lián)使館人員神秘失蹤,今天早上清潔工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尸體。”
其實俄羅斯人的杯中之物——伏特加的度數并不高,只有 40度,遠比不上我國50度以上的烈性酒。這是俄羅斯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計算出的水與酒精的最佳比例。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媒體上頻繁出現(xiàn)研究俄羅斯人醉酒原因的文章。其中有代表性的說法是:俄羅斯人原本并不容易醉酒,但是被蒙古人統(tǒng)治了約240年之后,由于通婚等原因許多俄羅斯人身上留下了蒙古人的基因,所以體內酒精的新陳代謝方式就變得跟蒙古人一樣了。蒙古人屬于游牧民族,他們用馬奶釀酒,這種酒度數相對較低,飲用后人體內會產生一種酶,用來分解酒精,速度相對較慢;而高加索地區(qū)的歐洲人用葡萄或糧食釀酒,酒的度數較高,酒精的代謝方式與蒙古人不同,速度相對快得多。有蒙古人基因的俄羅斯人在酒后新陳代謝的方式上,與其他歐洲人差異很大,但和蒙古人幾乎差不多,所以喝了同樣多的烈酒后,俄羅斯人會更容易醉。
俄羅斯人喝酒有些近似吸毒,許多人都染上了酒癮,其中包括年輕婦女和老太太,而且僅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中酗酒的比例是很高的。自從我十幾年前去俄羅斯起,街頭隨處可見一手拎酒瓶,一手夾香煙的好酒之人。而身材修長、金發(fā)碧眼的俄羅斯姑娘,在街心花園的長椅上,一邊抽煙一邊喝酒,優(yōu)雅的舉止成了俄羅斯城市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中國,喝酒是調節(jié)氣氛的一種潤滑劑,而俄羅斯多數人喝酒就是為了醉倒。因此和他們喝酒不必勸酒,他會自己先把自己灌倒,因為他們認為酒是好東西,可以讓自己享受一下。但是,在喝完酒以后,一多半的俄羅斯人都會變得非常傷感,會向人談起非常傷心的事情,甚至聲淚俱下,在喝酒的過程中,俄羅斯人既豪爽又脆弱的天性得到了典型的體現(xiàn)。怪不得俄羅斯哲學家別爾嘉耶夫曾說過,德國是歐洲的男人,俄羅斯則是歐洲的女人。
俄羅斯城市街頭隨處可見衣冠不整、走路踉蹌的酒徒。他們大多沒有什么惡意,真正具有攻擊性的是極少數。相反,酒后他們卻變得更加可愛。本國人不愿搭理他們,因此他們會拉住外國人不放,尤其是中國人。他們似乎更愿意把心中的苦悶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向我們訴說。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一口一個“孩子”叫得滿懇切,每次我都會忍不住停下來聽他們倒苦水。
在街頭也有醉醺醺的人攔住你是為了要一根煙抽,在俄羅斯向素不相識的行人要煙是很正常的事。
在賣酒商店門口酗酒的俄羅斯人如果主動與你搭訕,多半是他們幾個湊不夠一瓶酒錢,要你提供幫助。俄羅斯不出售零酒,要買的話只能買一整瓶,當然瓶有大有小,最小的有四分之一升。許多到俄羅斯的中國人不了解這一點,見了他們如臨大敵,不待他們上前就退避三舍,往往會把他們激怒,有時甚至挑起他們的攻擊欲。其實這時你給他們一兩個盧布,往往會解決他們的大問題,他們有時會很感激地邀你加入,當然這時最好還是趕緊離開。記得有一次我買完啤酒后,一個跟在我身后多時的酒徒饞壞了,看看他手中的錢,再看我拎著的酒,他一個勁兒地舔嘴唇。我順手將找給我的零錢全給了他,他抬起手對我說他的地址,要我有空去他那兒做客。
酗酒問題始終困擾著俄羅斯社會,過量飲酒曾一度造成該國的健康危機,俄羅斯男人的平均壽命僅為59歲。酒后誤事,使夫妻反目,兄弟為仇,家庭破裂,朋友失和的事屢見不鮮,而且是造成社會不穩(wěn)定的罪魁禍首。從沙皇時代起,俄羅斯歷界政府推出了各種舉措,力圖根治這一頑疾。列寧曾經號召民眾下國際象棋,想以此使俄羅斯人遠離杯中之物,但都收效甚微。
前不久,俄羅斯議會下院(國家杜馬)剛剛在第三次表決中通過了《關于限制銷售和飲用啤酒法》,對街頭當眾喝啤酒的要罰款100盧布。據說這個罰款標準是根據勞動部規(guī)定的人均最低日工資標準而確定的。出人意料的是,與俄羅斯議會通過其他法案時各方爭吵不休不同,這次表決居然是破天荒地以絕對多數一致通過。有411名議員投了贊同票,投反對票的僅有一位被稱為“僻酒人”的議員。這在代表各種勢力和利益的矛盾重重的國家杜馬中是極為難得的。
此項法律出臺后,從此樓道口內摻雜著啤酒味道的尿液會銷聲匿跡,電氣列車上的空啤酒瓶子會大大減少。但許多人擔心警察會以此為借口濫用職權,此舉只會使街頭值勤警察的口袋日見脹鼓,會使經多年努力爭取到的人權受到侵犯。有許多人在接受凋查時表示:法律是法律,但我們還是照喝不誤,不就是交罰款嘛,交就是了。對俄羅斯人來說,春光明媚的五月不拿瓶啤酒坐在街心花園嫩芽初綠的樹下,簡直是不會享受生活,“再說去體育場看比賽又怎么能少了啤酒呢?!”
此項法律能否根治已沉淀于民族文化之中的癇疾,許多人對此表示懷疑。
酗酒歸酗酒,俄羅斯人的豪放、友好并未因酗酒而消失。我送愛人回國時在莫斯科就碰到一位心地善良的俄羅斯酒徒。
為了能在莫斯科多玩一段時間,我們一大早就趕到莫斯科。幾經輾轉來到距“青年賓館”最近的地鐵站,拉著沉重的行李一時不知該走哪個出站口。而當時正好是星期天,偌大的地鐵站內空蕩蕩的,少有的行人急急匆匆,只有幾位衣著不整拿著酒瓶正在爭論的人。盡管心中有些忐忑,無奈之下還是硬著頭皮前去問路。其中一位五十開外、一只眼睛有些斜視的老人,以出乎我意料的熱情給我指路。
我們按他所說向前走去。幾經周折走過一個空曠的市場時,一只黑狗突然沖著馬路對面狂叫。此時對面咣惚有個人影向我招手,我沒有理會,繼續(xù)向前走去。我又很清晰地聽見對面有人氣喘吁吁地對我喊:“到這邊來,從這邊走!”我{子細瞧正是在地鐵站內給我們指路的老人。“壞了,他肯定是來要酒錢了?!蔽也挥勺灾鞯匕咽稚爝M口袋,攥緊了50盧布,向他走了過去。
看他急促的呼吸,就知道他是……路小跑趕上我們的。
“你不要往前走了,剛才我忘了告訴你,要在馬路這邊走。不然,到了賓館前面,你要過地下通道,你的行李太沉了,從這里過人行道就不用那么費勁了?!睕]等我謝字出口,他就轉身離去。我手攥著那50盧布,不知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