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法國人說:“每天伺候家里的狗,真麻煩!可不養(yǎng)不行啊,要讓孩子從小學會愛動物呀!”我養(yǎng)過動物,知道那份辛苦,更知道失去寵物時的悲傷。我很佩服那些為后代而奮不顧身的父母,可我并不認為養(yǎng)寵物就是愛動物的惟一表現(xiàn)。
人類養(yǎng)寵物不完全出于對動物的愛,主要還是出于對自己的愛,寵的不僅是動物,更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需要動物的那種毫無條件的忠誠和依賴,這能給我們安全感和滿足感。而最幸福的動物是生活在大自然里的,并不是生活在人家里的寵物。我甚至認為,一個真正愛動物的人是不會將它們關(guān)在家里當玩具的。
在美麗的花園洋房中有孩子和貓狗歡跳奔跑,那是一幅幸福的圖景,無可非議??墒?,西方社會有那么多以寵物為人生伴侶的人,他們實在不能算是幸福的人,他們的寵物也算不上幸福的動物。每當我看到孤獨的老人以狗為伴,終日跟狗對話,總感到那是一種凄涼的晚年生活。我還見過一些曾被人傷害過、因此移情于動物的人,他們的生活幾乎以寵物為中心,甚至把動物當孩子養(yǎng),以顯示其愛心之重;他們每日談的話題總是貓兒狗兒,而且要求所有人都對他們的寵物大感興趣,不然就指責別人缺乏愛心;每當別人談孩子,他們就把話題轉(zhuǎn)向貓兒狗兒,這樣的感情錯位實在可悲。
昨日,我在巴黎“戰(zhàn)神廣場”上目睹這樣一幕:
一個男孩兒在踢球,一條巨大的西藏犬撲過來搶球,那家伙并無傷人之意,只是想玩兒,可它又高又大,全身黑毛,來勢兇猛,男孩兒被嚇壞了,大叫著跑起來,而那狗以為男孩兒跟它玩兒,奮力追趕……幸虧一位身高體壯的男人攔住了那狗,將它按在地上。再看那孩子,他在一個女人的懷里哭著,渾身劇烈地顫抖……這時狗的主人們過來了,那是一對很年輕的男女,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他們竟然斥責那男人對狗太狠。他們的言行激怒了周圍的人,大家七嘴八舌地批判起來:“難道你們的狗比人家的孩子還重要嗎?”“你們沒有權(quán)利放它自己亂跑!”“是呀,這里是公眾場所,不是你們家的花園!”……那女的辯解道:“它才一歲半,小狗呀,一條多溫柔的狗,從不咬人,它就愛跟小孩玩兒!”那男的居然對小孩兒說:“要是你不跑,它就不會追你!狗總是追怕它的人!”摟著孩子的女人火了,對他喊:“你如果認為自己還屬于人類,你就先替你的狗向我的孩子道歉!讓一個孩子在他不認識的大狗面前表現(xiàn)出鎮(zhèn)靜自若,這也太強人所難了!”這時,一輛警車停在人群邊,兩個警察走過來,原來幾分鐘前有人打電話報警了!看著那一男一女狼狽不堪的樣子,我又覺得他們有點兒可憐,也許他們不是壞人,只是無知而自私,這回說不定要為狗吃官司了!
鄰居的小女孩兒很愛她的貓。一天,郵遞員把汽車停在她家的門前,同她的父親聊起天來,那只貓就在車輪邊躺了下來。過了一會兒,郵遞員要走了,在他啟動汽車時,小女孩兒奮不顧身地撲到車輪前去救她的貓,她父親嚇壞了,失聲大叫,郵遞員停了車,面色也慘白。幸虧沒有出事,孩子的父親抱起她,過了好一會兒才說出話來:“……傻孩子……先要保護自己!……你可比貓咪重要呀!”
我外出旅行時,常把女兒托給一對農(nóng)場主夫婦看管,他們已退休多年,不再靠經(jīng)營農(nóng)場生活,卻保留了原來的生活習慣,養(yǎng)了馬、牛、羊、雞和兔子,家里還有果園和菜園,都是供自家食用的,另外也是個消遣。他們在家中辦了托兒所,幫村里人看孩子。他們能教給孩子們許多城里人學不到的知識,比如,怎樣給母牛擠奶,怎樣進馬棚而不被馬蹄子踢傷,怎樣與貓和狗交朋友,怎樣喂兔子而不被咬手……作為農(nóng)民,他們與動物的關(guān)系絕對不是主人與寵物的關(guān)系,動物對他們來說就像田地、樹木和雨雪一樣寶貴,是上天賜予人類的賴以生存的必需品。讓孩子從小對動物有這樣的態(tài)度,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其實,動物生來不是為了給人當寵物的,它們的生存能力本來很強,它們賴以生存的并不是人類之愛,而是廣闊的大自然。是的,大自然才是天下萬物之母,如果人類善待她,那她就把我們當成她的寵物。也許,從我們開始拿別的生命當寵物那天起,我們自己就不再有資格作自然的寵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