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煤價一路狂飆中,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yè)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神華集團)正在進入上市的沖刺階段。緊隨其后的,是中國煤炭出口的龍頭企業(yè)——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
今年2月春節(jié)過后,神華集團的發(fā)行上市材料已報送至證監(jiān)會發(fā)行部。此前,2004年底,神華集團向中國證監(jiān)會提交了境外上市的申請;隨后經國務院“特批”,免除了輔導期滿一年后才能申報發(fā)行材料的限制。著名投行中金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財經》,目前神華仍在等待證監(jiān)會發(fā)行審核委員會的最終決定。
觀察家認為,一旦發(fā)審委審核通過,神華上市的步伐勢必提速。
距資本市場似乎只有一步之遙,但是,這個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全球排名第五的煤炭集團最終將拿出哪些資產上市,至今仍是投資者猜測的焦點。
礦權評估50億
《財經》近日從神華集團獲悉,神華集團將從下屬的40多家公司中,剝離出13家主營煤炭開采及配套業(yè)務的公司,置入去年11月成立的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神華能源)旗下。
這13家公司資產之和,約占集團公司總資產的80%,主營收入和凈利潤之和均占集團的90%以上,幾乎完整覆蓋了從煤炭生產、運輸、銷售到資源綜合利用的完整的生產鏈。而神華集團則保留與其存續(xù)業(yè)務和經營相關的資產、負債和權益,業(yè)內爭議較大的煤制油項目也將留在母公司中。
上市大勢既定,資產將如何定價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而礦產企業(yè)上市,最大的賣點就是其所擁有的采礦權,也就是這一權益背后所代表的礦產資源——它究竟值多少錢,投資者和監(jiān)管部門最為關心。
接近神華集團的一位人士向《財經》透露,中介公司已對與神華能源相關的東勝、準格爾煤田等29個礦山共29個采礦權分別估算后進行了匯總,據稱采礦權總估值約50億元人民幣,約占其全部上市凈資產的25%。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于1996年修改之后,礦業(yè)權評估金額最大的一例(礦業(yè)權包括探礦權和采礦權)。修訂后的新法規(guī)定,采礦權今后必須有償取得。一旦神華成功上市,這些采礦權將隨同礦山一并從神華集團轉入上市公司。根據財政部、國土資源部2004年的規(guī)定,這筆價值50億元的礦業(yè)權將計入神華集團的國家資本金。業(yè)內人士指出,這也是中國煤炭行業(yè)涉及金額最大的一筆礦業(yè)權轉讓。
在高華證券一位資深分析師看來,此次神華與中煤上市之舉,將促進中國煤炭業(yè)礦權問題進一步明晰。“煤炭行業(yè)資源的所有權歸屬國家。過去,國有企業(yè)大多通過無償行政劃撥獲得礦業(yè)開采權,靠政府的權威來保障和認可,其間是一種默認關系。現在通過上市,這個方式得到明晰化。”
神華集團成立于1995年,下屬礦山大都是通過行政劃撥而來。有些以前沒有拿到采礦權證的礦山,在此次上市籌備中都辦理了相關手續(xù),取得了采礦權。
“沒有恒產,哪來恒心?”北京海地人資源咨詢有限公司(下稱海地人公司)首席評估師彭紹賢對《財經》說。記者從國土資源部門了解到,正是該公司去年4月受神華集團委托,為其評估礦業(yè)權價值,歷時半年終于完成評估。
然而,這一評估在業(yè)內亦引起不小的爭議。一位主管部門負責人得知價格后立即質疑——“是否價格定低了?”
1噸煤=1元?
作為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yè),神華集團下屬礦山資源相當豐裕。其中內蒙古東勝、陜西神府煤田是最大的兩塊,其探明儲量已達2236億噸,目前神華擁有采礦權的儲量就有52億噸。
國務院研究發(fā)展中心的煤炭專家錢平凡告訴《財經》, 此次神華50億元的采礦權評估價值,代表著每噸煤的資源費約1元錢——假設神華的回采率為0.9(煤開采的效率,0.9意為1噸資源能采出0.9噸煤,是一種相當理想的狀態(tài)),根據神華目前約1 億噸煤的年產量計算得出。
在錢平凡看來,神華目前評估出的采礦權價值并不是真正的市場價格。如果以此價從集團公司轉入即將上市的神華股份,可能存在被低估的問題。但他認為,問題并不出在評估環(huán)節(jié),而是神華早年從國家拿到采礦權時,價格就被嚴重低估。
1996年修改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明確了資源的有償使用原則:對于已經通過行政劃撥獲得資源的企業(yè),國家按產量或銷量收取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對于新設立的礦權,國家根據儲藏量收取一定的資源費用。
但是,無論獲取新設立礦權所支付的費用還是轉讓礦權的轉讓費,價格都很低,大致為0.3元-0.6元/噸,并未反映出資源的真實價值?!叭绻诠_市場上競價拍賣,礦業(yè)權的價值會高出很多?!卞X平凡說。
可以比照的例子是2002年11月中國首次拍賣煤礦采礦權。其時,經過33個回合的爭奪,新疆廣匯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終以4900萬元的高價,拍得黑山煤礦20年的采礦權。位于新疆烏魯木齊市附近的黑山煤礦礦區(qū)探明儲量2566萬噸,含可采煤層四層,可采厚度達40米。
2003年12月,湖南第一起煤礦采礦權拍賣在衡陽市開拍。耒陽市永耒礦區(qū)東沖煤礦、明沖煤礦采礦權共計1684.4萬噸基礎儲量,分別以6100萬元和6800萬元的價格被買走,均高于兩礦的起拍價格4600萬元和4900萬元。
今年2月,起拍標的為6000萬元的“四川第一礦”——古藺縣岔角灘井田(煤礦)的二年探礦權、30年采礦權,被天津寧發(fā)集團以1.95億元競得,創(chuàng)下了四川煤礦拍賣的最高價。岔角灘井田可開采面積7.55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5987萬噸,最低年開采能力60萬噸以上,開采年限30年。以此估算,“四川第一礦”的采礦權價格相當于每噸10元左右,與神華此次評估的礦權價值相差懸殊。
“當初政府并沒有按市價把礦業(yè)權賣給神華,這次上市,礦業(yè)權也只是從集團公司轉入股份公司,屬于關聯交易,而不是在不同法人之間真正按市場定價機制進行的轉讓?!卞X平凡說。
礦業(yè)權真實價值的缺失,帶來了管理者對資源寶貴性的長期忽視。據悉,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石油公司到海外上市時,都沒有進行油氣資源的采礦權評估。這意味著,資源的價值未能充分體現在后來的上市定價之中。
資源配置方式未能真實地反映資源獲得成本,造成了煤炭行業(yè)發(fā)展的散亂無序和低效,也是目前礦難頻頻的一個主要根源。專家指出,煤炭行業(yè)只有經過真正市場化的改革和全行業(yè)重組,才可能走出當前的困境;但采礦權評估和轉讓市場遠未成熟,使改革難以推進。神華礦權評估引發(fā)的爭議再度凸顯了這一現實。
收益分配之爭
礦業(yè)權轉讓市場癥結到底何在?國研中心產業(yè)經濟研究部專家錢平凡一言蔽之:“一級市場政府轉讓的價格嚴重偏低,扭曲了二級交易市場的真實價值。”
“國家每噸煤只收取幾角錢的成本,煤炭企業(yè)當然不愿按這樣的價格轉讓?!笨刂屏速Y源的地方國有煤礦獲取資源的成本很低,達不到預期價格就握著資源不放,實際上限制了二級市場的交易量。
錢平凡曾與其他專家對安徽淮南礦業(yè)集團公司下屬謝橋煤礦的煤炭資源采礦權進行評估,認為要達到10元/噸左右才較為合理?!艾F在想投資煤礦的人不少。只要不再使用過去行政劃撥低價轉讓的方式,而是進行拍賣,采礦權價格必定會有較大提升。這有助于掃清二級市場中的障礙,從而實現資源的市場化轉讓?!?/p>
二級轉讓市場運作不暢,還與目前實行的礦業(yè)權收益分配有關。根據國土資源法規(guī),除了一些小型礦井,礦業(yè)權轉讓的收益應全部上繳中央。地方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往往為此設置障礙。有的地方不成文地規(guī)定煤炭采礦權的評估標準不得超過每噸0.9元,這使采礦權的持有者更不愿轉讓。有專家認為,如果將采礦權的收益在中央、省市和地方之間按30%、30%和40%的比例分成,會大大提高地方的積極性。
按國土資源部要求,從2003年起,一級市場的采礦權必須公開掛牌拍賣。但在此前,全國已勘探出的煤炭資源幾乎都被瓜分殆盡,山西、內蒙古、陜西等主要產煤地區(qū)已勘探的資源基本被分割完畢。
據權威部門最新統計,中國煤炭儲量(礦山保有儲量乘以可采系數)為1800多億噸,現已探明資源幾乎都集中在國有企業(yè)手中。目前掛牌拍賣的采礦權大多是各礦山在原有煤田范圍內開發(fā)出的新礦,準備開采前“走個過場”,并不全是市場競價,價高者得。
“現在煤炭行情看好,大礦都被攥在手里,新礦又沒有足夠的投入去勘探,所以二級轉讓交易市場就成無源之水了?!卞X平凡說。
2004年,全國探礦權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共614件,出讓價款7.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9%和147%;全國采礦權以招標拍賣掛牌的方式出讓的共13390件,出讓價款42.9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和78%。礦業(yè)權轉讓雖有所增加,但實際上,除去新疆黑山煤礦、湖南兩礦及剛剛發(fā)生的“四川第一礦”拍賣,真正體現了資源公平市場價值的煤炭采礦權轉讓實例寥寥無幾。
山西省煤炭采礦權分布廣泛,其中有證礦3000個,據說95%以上礦山的采礦權實現了有償使用。但山西省國資委宋處長接受《財經》采訪時承認:“現在礦業(yè)權轉讓只是經營權的轉讓,而且一般都是在地方礦中進行,大多是私下協商,還沒有形成規(guī)范的市場?!?/p>
評估之難
一級市場價格扭曲,要完全依靠中介機構發(fā)現、判斷采礦權的真實價值,便成為一個極具爭議的難題。
北京礦通資源開發(fā)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注冊礦業(yè)權評估師童海方說,評估中的技術難點在于礦產資源具有不可比性,其價值只能相對貨幣化。今年初,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礦產開發(fā)管理司組織專家重訂出版了《礦業(yè)權評估指南》,對評估方法、評估要素及指標參數作了規(guī)范要求,但煤礦具體情況相當復雜,很難建立一個固定的模型。
評估基準日時的市場環(huán)境及價格水平,也會對礦業(yè)權的估值產生巨大影響?,F在煤炭行情看漲,采礦權也水漲船高。在煤炭企業(yè)眼里,確是轉讓或上市好時機。
根據《礦業(yè)權評估指南》,大型生產運營中的礦山礦業(yè)權評估采用“收益法”,新建、擴建或者在建的礦山采用“折現現金流量法”。據專家分析,神華集團采礦權價值的評估模式應屬“收益法”,即按照“將利求本”的思路,通過估算待評估采礦權實施后的未來預期收益,扣除分配給開發(fā)投資者的合理收益之后的剩余凈利潤現值之和。
海地人公司去年10月完成了對神華煤炭資產的評估。按規(guī)定,基準日期與評估報告日期之間間隔不能超過兩個月。因此,神華選定的基準日應在2004年8月到10月的某一天。根據當時企業(yè)的保有資源儲量、開采儲量、生產能力、礦山服務年限、采選技術指標、成本費用、折現率和價格,假設其維持基準日的條件下連續(xù)經營30年,將每年實現的銷售收入減去所有相關費用后得到凈收益,折現后減去礦山投資活動產生的額外收益,剩余的就是資源本身的價值,即采礦權的估值。
根據國土資源部采礦權評估確認的審批程序,采礦權出讓機構應在評估基準日起半年內,向管理部門提交采礦權評估結果確認申請,管理部門在審查申請人和評估機構資格和評估程序等之后,決定是否批準。
這種審批式做法看似嚴密,其實暗伏訟爭?!耙坏┑V業(yè)權評估報告出了問題,說不清該由誰承擔法律責任?!蓖7街赋?,國土資源部應改采礦權評估報告為備案制,讓中介機構對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同時,改變目前由擁有礦業(yè)權的公司出錢聘請評估師和小范圍內邀標的方式,由政府部門出資委托,對全國煤炭資源進行全面評估,確定各地礦業(yè)權的指導價格,從而避免作價和尋租行為,這是平息外界對礦業(yè)權評估爭議的最好辦法。
據了解,國土資源部已在考慮對采礦權評估的管理進行改革,準備成立礦業(yè)權評估協會。
明晰礦權之后
完成評估之后,采礦權的價值將以什么方式體現在上市公司的資產中,則是另一個難題。
據記者調查,在目前煤炭板塊上市公司中,涉及煤炭采礦權處置的共有10家,包括兗州煤業(yè)(600188)、神火股份(000933)、金牛能源(000937)、煤氣化(000968)、西山煤電(000983)、蘭花科創(chuàng)(600123)、上海能源(600508)、開灤股份(600997)、恒源煤電(600971)和國陽新能(600348)。
有關上市招股書和年報顯示,他們的采礦權多由母公司無償劃撥給上市公司。作為補償,上市公司向母公司逐年支付一定費用,其價格多與母公司從國家獲得的價格相差不大,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為無形資產。
錢平凡認為,礦業(yè)權在上市公司的報表上記為無形資產令人費解,也不符合國際慣例。因為礦業(yè)權與商標不一樣,是代表著實實在在的財物。
根據目前的國土資源法規(guī),礦產資源為國家所有,而礦業(yè)權是由礦產資源所有權派生出來的一種物權,僅指對礦產資源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但專家指出,礦產資源與土地資源不同,在經營過程中會被消耗;等經營期滿時,煤炭資源的所有者(國家)收回的,很可能就是一個個空空的“礦洞”了。
觀察家認為,神華上市將使礦業(yè)權得以明晰,一方面使當初付出很大投入進行勘探的資源所有者——國家獲得一定收益;另一方面,采礦權量化為資產作價后,也使以后的市場轉移交易行為成為可能。
不過,神華礦權評估引發(fā)的爭議使人們看到,困擾中國煤炭行業(yè)的根本性難題尚未解決,煤炭礦業(yè)權的自由和規(guī)范轉讓的市場也遠未成形。高華證券一位分析師提醒:“上市只是走出了礦權市場化的一小步。將來,勘探應該由投資機構承擔,在出讓的時候收取費用。現在中國還有很多礦產需要國家的投入,商業(yè)機構還來不及、也沒有時間做這事情?!?/p>
海地人公司首席評估師彭紹賢透露,現在中國西部許多礦山在幾十年前發(fā)現了礦床,但由于國家投入少,至今尚未開采,成為“呆礦”。他認為,神華和中煤集團上市后,并購、重組都會增多,也會投入資金勘查新礦。
一位接近神華集團的內部人士告訴《財經》,隨著國家對礦產資源管理力度加大,企業(yè)越來越重視資源價值的最大化;即使一些煤層比較薄的部分,現在也要求充分開采?!吧袢A有政府的背景,有資源,有實力,綜合能力強,對資源的回報能力強。神華上市后,我們還會繼續(xù)收購礦井,保持資源供應的連續(xù)性。神華集團的領導前不久曾去新疆等地,洽談新疆電網與神華的合作。合作之后,他們可以用我們的一些資源,比如鐵路運輸?!?/p>
其粗粗描述,已令人窺見煤炭行業(yè)未來并購重組之端倪。
資料
神華集團及其擬上市資產
在競爭主體分散的中國煤炭行業(yè),神華集團是名副其實的“老大”,集團原煤生產10197萬噸,煤炭銷售10143萬噸,其原煤產量比第二名兗州集團高出一倍,在全球煤炭生產商中名列第五。
神華集團成立于1995年10月,是中央直管53戶國有重要骨干企業(yè)之一;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是全國惟一年產煤量超過億噸的企業(yè)。集團主營煤礦開采及配套產業(yè),旗下最主要的資產為陜西和內蒙古境內的神府東勝煤田及相關電廠、鐵路、港口和航運項目,享有對外融資權、外貿經營權、煤炭出口權。
2004年11月8日,神華集團獨家發(fā)起設立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標志神華上市正式啟動。與煤炭相關的13家公司已被納入神華股份,包括從事煤炭生產的神東煤炭公司、準格爾能源有限公司(擁有大準鐵路)、萬利煤業(yè)公司、金烽煤炭公司、神華蒙電勝利能源公司(新建)——這五家公司的煤炭年產量之和約占集團總產量的90%;負責煤炭運輸的包神鐵路公司、神朔鐵路公司、朔黃鐵路公司、黃驊港務公司、貨車公司;負責銷售的煤炭運銷公司、國際貿易公司,以及綜合利用環(huán)節(jié)的神東電力公司。
資料來源:本刊記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