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學生的座位應該是隨便坐的,只要不影響學習,學生坐在哪里都是應該的。但當學生人數(shù)達到或超過教室容量時,學生座位的前、后便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在學習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學生分數(shù)十分重要的現(xiàn)在,教師、家長、學生便把座位的前后與學習成績的高低更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并把這種緊密聯(lián)系無限制地擴大。無形之中學生座位的前后便十分敏感地代表著學生成績的高低,甚至更象征著學生在班級中的威信和自尊。某些家長不惜動用金錢或關系到學?;顒印⒄野嘀魅握勑?,目的只是能給孩子在班中謀一個好座位。某些學生坐在哪里似乎變得應該,而其他學生坐在那里又似乎變得不應該,因而安排學生座位自然也派生出很多尷尬、困惑、無奈。
我所帶的班級是高三年級人數(shù)較多的文科班。坐在教室里的81名學生把本來就不大的教室擠得滿滿當當。擁擠的座位、窄長的過道,把學生限制在自己很小的空間里。學生抱怨教室太小、學生太多、座位太不好。后三排的學生抱怨看不清黑板、聽不清老師講課;前兩排的同學抱怨離黑板太近,每節(jié)下課擦黑板時都吸進大量粉筆末,嗆得很難受。
為了能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一個較為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我花費了一周時間排定了學生座位表。對于這張座位表我自認為既照顧到了學習好的同學,又照顧到了近期學習成績進步比較大的學生,同時也把愛說話的學生分開了,學生應該比較滿意。但當座位表貼在講臺上讓學生對號入座時,我卻遇到意想不到的尷尬,班中很多學生對這張座位表不滿意。某些學習比較好的學生直言不想坐在前兩排,想自己挑座位,他們認為自己的座位應該在第三、第四排。有些學生委屈地說自己坐在第八、第九排,看不清黑板、聽不清老師講課。坐在第六、第七排的個別學生則要求考慮個子、近視等因素,不能看不起他們。同時坐在第三、第四排的極個別學生也提出他們的想法,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挑一個好的同桌而不是老師指定。學習委員更是替兩名學習特別努力、成績也有進步的學生打抱不平。雖然我通過說服工作暫時平息了這場尷尬風波,但我不得不考慮如何走出這次安排學生座位的尷尬境地。
靜下心來反思,學生說的雖有一定道理,但不能都按學生說的做。安排座位應該考慮下面幾個問題:第一、排座位不能不考慮學生的成績,但也不能完全按學生成績,更不能完全按學習成績高低由學生挑。因為那會傷了成績不好的學生的自尊心,要知道成績不好的學生本來自卑感就強,害怕老師、學生看不起自己。同時那樣也會在班中形成明顯“三八線”,成績不好、愛說話的學生坐在后面,班中會更亂、紀律更差,最終導致前面學習好的學生成績下降。第二、不能按個子高低或近視程度來硬性安排座位。高中時期學習任務重、競爭很激烈,學校、家長、學生更注重高考分數(shù),因而安排座位必須考慮學生的成績。現(xiàn)在班中近視的學生很多,大多數(shù)學生采用配眼鏡的辦法來彌補看不清黑板的缺憾。第三、安排座位應該與學生在班中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起來,比如遵守紀律、有班級榮譽感或基礎差但進步很大的學生,在排座位時應該有所照顧。第四、安排座位應該把愛說話、容易使班級紀律不穩(wěn)定的學生分開不至于形成說話區(qū)域。第五、安排座位時應適當給學生一些靈活度,比如允許學生適當挑同桌;允許學生對安排座位作適當?shù)恼{(diào)整。
期中考試的前兩周,我宣布了期中考試后座位安排的幾點聲明:一、因班中高考上線奮斗目標為40名,所以前面40名學生可自己挑座位。其中前10名學生可在前25名學生中挑選同桌;第11名至第25名學生可在前面40名學生中挑選同桌;第26名至第40名學生可挑座位但不能挑同桌;二、第41名以后學生的座位由班主任、班長、副班長結(jié)合學生學習成績、名次進步幅度、勞動表現(xiàn)、個子、近視及遵守紀律等情況進行安排。三、座位安排后兩天之內(nèi)學生可私下靈活調(diào)整(須經(jīng)班主任同意)。因事先制定政策,對事不對人,所以在征求學生意見期間,學生幾乎沒有提出任何意見。
期中考試后,我按上述聲明進行座位安排,并給學生兩天調(diào)整時間。在這兩天內(nèi),共有3組6名學生的座位進行對調(diào),其余學生沒有對座位提出任何異議。我終于走出了安排學生座位的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