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老師是某學校非常好學的年輕教師,隨著新課改在學校的開展,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改實踐中,并購買了大量的相關書籍,只要有培訓就參加,專家的教學活動更成為他虛心求教的良機。可讓路老師感到困惑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對新課改進行反思,且觀點眾多,各執(zhí)己見,不少觀點和新課改有較大沖突。在這種狀況下應如何貫徹新課改?路老師百思不得其解。一些才開始進行新課改實驗的教師在聽了專家的講學后也是“一頭霧水”,他們和路老師一樣疑慮重重。現在各地、各方面講學的專家“五花八門”,專家之間甚至相互對立,這讓身處一線的教師十分為難,面對專家學者不絕于耳的“解惑”,教師心中的“惑”更多了,他們無奈道:“新課改,我們到底該怎么辦?”
應當看到,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實施三年多,新理念、新內容、新形式已經在許多地方“生根發(fā)芽”,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和進展。不少地區(qū)盡管由于種種原因實施新課改只有很短的時間,但也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然而,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新課改中操作性不強等問題日益凸顯,不少專家學者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廣大中小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開始就新課改中存在的問題,以發(fā)表文章、講學等形式進行反思。本來,學術之間存在爭議無可厚非,何況我國歷來主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學術上對實驗階段的新課改“品頭論足”,有助于改進新課改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推動新課改的開展。但專家學者之間的相關爭論,卻讓廣大基層教師和教研人員亂了方寸。
“我們那里請了許多專家來講學,課標組專家來時講的是一套,一些國家級專家來時講的又是一套,大專院校和研究所的教授、研究員來時講的又是另一套。這些人都是大專家、大學者,你說我們該聽誰的?”一位地市的教研員這樣對記者說。
某地剛剛進入新課改兩年,廣大教師對新課改的理念、方法、內容等還處于學習、理解、探索階段。但請來的專家在講學時卻大談新課改存在的問題,這令教師及教研員不知所措。他們說:我們本來就不知新課改后該怎么上課,專家再這么一“反思”,我們更不知該咋辦了。
一位多年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抱怨,現在專家講學有過多、過濫之嫌。他認為:“專家們講起理論來頭頭是道,而對我們最想了解的操作中的問題卻不置可否,既說不上來,又不愿深入講,這樣的專家講學對我們實在意義不大?!泵鎸δ砸皇堑膶<抑v學現狀,不少教研員表示:“不管專家怎么講,我們都會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實施新課改,畢竟這是國家正在推進的改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