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抽屜里有一塊普通的糖,但它在推行新課改新理念的今天,卻給了我許多的啟示。每次看到它就不禁想起我的一位學生,那天的情景就浮現(xiàn)在眼前。
那是臨近學期結束的一天,為在期未統(tǒng)考中奪得“豐收”,我特地早早來到教室里,想督促學生認真讀書。我在教室的行間一邊聽著學生朗朗的讀書聲,一邊思考著今天該怎樣幫助學生復習閱讀和理解短文? “林老師,給你……”突然一個小小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一看是解霞惠,手里拿著一塊糖有些羞澀地站在我面前。我生氣極了,心想:刀都擱在脖子上了,你還有心思給老師糖吃?!敖o我吃?后天就要考試了,你知道嗎?你這會兒不好好讀書,竟然想著給老師糖吃?”我氣得口不擇言地說。解霞惠低下了頭,只好上了位。但小小的臉蛋變了,從那里面我讀到了害怕、委屈、不解,懊悔。我猛然發(fā)現(xiàn),我無情地拒絕傷害了一顆天真純潔而又知道感恩的心?!敖裉煸趺戳耍俊?,我不禁捫心自問“是不是被應試教育沖昏了頭腦?”
我陷入了沉思。在思想品德課堂上一直講要學生尊敬師長,關心他人,懂得感恩。今天學生給老師糖吃,這說明學生喜歡老師,信任老師,愛老師。這正是我們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功。一直以來我們都打著課程改革的幌子,教育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它人性化、具體化。摒棄空洞乏味的“說教式”德育教育。我怎么能說的跟做的不一樣呢?我怎么因為學生沒有認真讀書而拒絕了學生的好意呢?是因為我太注重知識的教學和考試的結果,把學生獲得知識,考出好的成績當成了教學的最終目標,使得思想品德、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目標變成了知識學習的點綴。
其實,我們教育的成功不是讓每個學生都考上大學,而應是能否點燃孩子心靈中那支待燃的火把。愿我們的老師都能成為點燃孩子心中火把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