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春
音樂在普通教育中的位置問題最為世界各國音樂教育家所關注。多數(shù)人認為音樂是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應該為學生提供基本的音樂教育以使他們終生受用。認真閱讀一下國際音樂教育學會年鑒——《國際音樂教育》中的文章或文獻,就可以明確看出這一觀點。音樂教育具有不同的價值標準,當這些價值標準用于補充任何音樂教育體系的哲學基礎時,人們應該對此有所了解。
為滿足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的不同需要,所設計的各種音樂課程都有不同的組成成分,包括普通學校的音樂,專門音樂學校的音樂,為青年開設的特別課程、中學的音樂理論課、器樂教學以及各式各樣的演出團體中每個人所要學習的音樂。
民間音樂是所有文化中的一個主要部分,并且與社會學科的研究相互關聯(lián)以闡明各國的習俗與觀念。所有學科都反映了它們起源的文化。意識到了這些學科間的關系致使產(chǎn)生了文科課程,以及只限于音樂和有關學科的課程。此外,有些音樂教師還利用這些有關的學科向表演隊的學生闡釋要教授的音樂教育概念。
音樂在學校課程中的位置
這些年來,絕大多數(shù)國家已漸漸將音樂納入學校課程。迄今,教育家們?nèi)哉J為音樂是教育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音樂教育課程在中小學得以妥善實施,那么,音樂也就有了人們所必須了解的許多價值標準。
(1)美學價值和表現(xiàn)價值
音樂的美學價值是將音樂列入學校課程的一個主要理由。美學可以解釋為研究藝術和自然美的學問。人們在生活中需要美,因為美會使整個人類變得文雅,充滿仁慈博愛(參見“美學教育計劃”)。美學教育,或者說增加個人美感的過程,也是音樂教育家的基本任務。教師應該提供給學生各種類型廣泛和風格多樣的音樂體驗,盡力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其目的是使學生成為更具有分辨能力的音樂表演者或音樂聽眾。
人們需要盡可能以形形色色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許多觀點可以通過語言表達,然而語言也有局限性。人類的某些經(jīng)歷還可以通過其他媒介得到最充分的表達,如舞蹈、供觀賞的藝術或音樂(參見舞蹈:“教育計劃”)。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越多,自我發(fā)展的潛力也就越大。所有藝術都有很多創(chuàng)造性表達個人感情的可能性。
(2)文化價值與個人或社會價值
音樂是文化的一個整體部分,將音樂這方面的文化遺產(chǎn)傳予后世卻是社會之職責。爭取世界和平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對所有文化的了解,不是靠對某一文化的了解。各個民族都常常以自己的民樂形式來表達希望、恐懼和抱負。只有將包括音樂在內(nèi)的各個方面的文化列入學校課程,才能獲得對所有文化的全面了解。
學生需要通過各種活動的成功經(jīng)歷發(fā)展自信。有些學生也許不是在音樂領域而是在其他領域發(fā)現(xiàn)了這些成功,然而一個全面的課程表還是應該為學生提供各種活動和經(jīng)歷。雖然在音樂中常??梢园l(fā)展個人技能,然而大量活動在小組內(nèi)產(chǎn)生,成就是靠小組的集體力量獲得。
通過參加音樂組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觀念并養(yǎng)成尊重別人的習慣。
(3)治療價值
音樂療法科學地運用音樂藝術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種方法用于各種機構,其中包括精神病院、精神障礙中心、殘疾病院、公共精神健康中心、門診中心、小型療養(yǎng)院、特別教育學校、教養(yǎng)所以及專門的服務機構。還有一種趨向:用音樂作為學校教授異常兒童的一種治療手段。(自通過了“公共法”94—142以來,這種實踐在美國尤其盛行。)
音樂療法可以幫助兒童了解一些社會上的交互作用,激勵感情紛亂的兒童,通過伴音樂而活動矯正感知運動問題,也可以作為一種理療形式幫助矯形的殘疾人,并能有助于那些有敵對情緒、不善于合作的兒童學會合適的待人態(tài)度。
(4)業(yè)余愛好價值與職業(yè)價值
人人都需要參加職業(yè)以外的活動以豐富生活,煥發(fā)精神。業(yè)余愛好的選擇非常廣泛,而音樂卻是特別理想的業(yè)余愛好,既可以做一位積極的參加者,也可以當一名聽眾,因為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參加表演或當聽眾。我們的音樂遺產(chǎn)若要流芳千古,還要培訓獻身于音樂的教師,而且發(fā)展所需的音樂技能必須從少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