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淑玲
最近,我們中小學“器樂”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了市里組織的一次器樂培訓學習。參與聽課培訓的音樂教師竟有500余人,蔚為壯觀。這次主講的是剛從湖北省調入廣州教研室工作的朱則平老師。
只見朱老師手拿一根八孔豎笛,面帶笑容,不慌不忙地開始他的器樂教學。這時,我觀察聽課的場所里,數(shù)百名音樂教師“學生”相聚一堂,嘰嘰喳喳,有聊天,有議論,談話聲時起時伏,好熱鬧。我心里質疑:朱老師,你有本事駕馭這個場面嗎?
鏡頭一:
朱老師首先向我們輕輕地說了一句:老師們,首先讓我為大家吹奏一首歌曲……。他輕輕把豎笛往嘴唇邊一放,吹出樂曲《唱支山歌給黨聽》,那美妙嫻熟、悅耳動聽的笛聲立刻回蕩在整個會場,頓時,談話、議論聲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大家被那完整、流暢、動人的笛聲感染了,這為下一步器樂學習營造了安靜、良好的氛圍。
感觸一
朱老師范奏的技巧有著高超的水平和生動的音樂形象表現(xiàn),以充滿藝術的魅力感染了我們這一幫“學生”,促使我們對器樂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愿望。
鏡頭二:
緊接著,朱老師教授豎笛的吹奏方法了,他首先要求我們記住“六字方針”:孔按嚴,輕輕吹。于是,我們牢記老師的提示,一下子學會吹第一個音“”了。朱老師笑著風趣地說:老師們,就憑你們吹出的這個“”,咱們可以“玩”合奏了!我的心里直犯嘀咕:單憑學會一個音,就能進行合奏?接下來在老師分配下,我們一部分“學生”唱起了歌曲“我在馬路邊見到一分錢,把它交到民警叔叔手里邊……”;一部分“學生”吹出“ ”的豎笛伴奏,立刻,幾百人的會場內“玩”出了一首整齊的笛子伴歌唱。
感觸二
朱老師“玩”中“教”,打破了我們腦海里還老想著用那一套純粹器樂技能機械的訓練法。朱老師靠的是自己吹奏笛子的藝術感染力,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把器樂的技術機械操縱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我們學得快,掌握得好,出效果,著重培養(yǎng)合奏能力,以表達音樂的整體美感。
鏡頭三:
一會兒我們會吹“、、”三個音了,朱老師興奮地說:老師們,我們可以“玩“很多歌曲了,在他的指導下,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多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如:
感觸三
有句老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次積極熱情的、感興趣的練習往往比任何反復機械練習更有意思,所以,教學一開始,就必須利用趣味性,讓學生感覺值得玩一玩,吹一吹。朱老師教我們“玩”豎笛,是基于學生憑興趣、愛玩、愛新鮮的心理特點及接受能力的不同,用形象化的例子打比喻,啟發(fā)克服困難的點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選擇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的短小、優(yōu)美的合奏曲,避免為掌握單純演奏技能而進行器樂練習,盡量跟器樂教學本身的需要,同時兼顧歌唱、欣賞、創(chuàng)作、律動教學的結合,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啟發(fā)我們“學生”快樂吹笛,把學生從沉重的技能壓力中解放出來,真正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精神。
深層思考:
隨著音樂教育的蓬勃發(fā)展,中小學器樂教學作為音樂課堂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以深層內涵和獨特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它給學生音樂學習帶來無限樂趣,也給新課程下器樂課堂帶來嶄新面貌,普及水平從課堂學生器樂演奏的一般學習發(fā)展至課外舞臺上,班際、校際器樂的比賽,演奏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深得師生們的喜愛,進一步拓寬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潛力和發(fā)展音樂才能的空間。
然而,在器樂學習與教學實踐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教師遇到這樣的困惑:
1.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有“高、中、低”水平,難以集中施教。
2. 器樂教學屬技術性的教學,而課時短,難以呈現(xiàn)教學效果。
3. 器樂教學的間斷性影響教學質量。
不難發(fā)現(xiàn),是教師對器樂教學的指導思想認識不清,忽略了器樂教學中“教育性”的培養(yǎng)價值。中小學器樂進課堂的指導思想正如音樂課程標準闡明的:器樂演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朱老師“玩”豎笛的教學方式是以新課程指導思想為出發(fā)點,其側重點是:
1. 精簡豎笛技能,盡量把難點“化整為零”,讓學生盡快享受自己學習的成果。如:當學生學會吹“”,馬上進入“玩”唱歌與笛子伴奏的活動;當學生掌握吹奏三個音,又進入吹旋律與伴奏的合奏等,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即興演奏、伴奏能力,還學會用笛子為同伴的唱歌伴奏、為音樂表演伴奏等,是提高音樂整體表現(xiàn)力的好方法。
2. 循序漸進,邊講邊練,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學生不知不覺練出“真本領”,嘗到成功的喜悅。
3. 從表面上看,這是“單一”的器樂課,但朱老師巧妙地把唱歌、欣賞、創(chuàng)作、綜合、節(jié)奏等有機綜合性訓練,讓學生得到音樂素質方面“多元”的收獲。
4. 通過豎笛學習,無形中給學生營造了演奏過程中相互配合、彼此照應、交流合作的氛圍,并引導學生善于聆聽同伴的演奏,從內心感受合奏的意義,追求整體美、協(xié)調和統(tǒng)一的效果,讓集體主義、群體意識的精神在豎笛演奏(合奏、齊奏)的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與發(fā)展。
5. 教師的教學藝術發(fā)揮很大作用:教學語言精練明確、啟發(fā)性強,結合示范形象生動教學;同時,教師知識面寬,示范演奏技能完整,以富有藝術表現(xiàn)力去感染學生;教學抓住重點,分散難點,不給學生設置無謂的條條框框,盡量避免強制性或機械的器樂訓練,始終保護學生學習興趣;把微笑、激情、趣味帶進課堂,學生在“玩”、“趣”中輕松學到笛子的演奏和技能,獲得審美愉悅的體驗。
6. 擺正器樂教學的位置。通過器樂教學促進學生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能力的發(fā)展,在各種訓練中,讓學生獲得音高感、節(jié)奏感、和聲感等音樂能力的提高,從而體會音樂要素在表現(xiàn)音樂情感、風格方面的作用,更好地表現(xiàn)器樂的音樂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