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洛克認為餐飲業(yè)最重要的兩個元素是低價和整潔,并由此營建了世界上最龐大的快餐王國:麥當勞
出生在洛杉磯橡樹園的克洛克,1917年的時候,是一個急于上戰(zhàn)場的15歲少年。為了能在當時的紅十字會做一名救護車司機,他對自己的年齡撒了個無傷大雅的小謊,隨即被送到康涅狄格參加培訓。但他從未離開那里去過歐洲戰(zhàn)場,因為之后不久,一戰(zhàn)就結束了。
克洛克不得不重新開始找工作。先是一份彈鋼琴的活兒,到了1922年,他開始正式為莉莉特利普制杯公司做推銷工作。這樣一來,克洛克白天推銷紙杯,晚上為電臺彈鋼琴。
他那靈敏的耳朵,同時對音律和商業(yè)節(jié)律保持警覺。
當他碰到成卡車購買莉莉公司紙杯的厄爾·普林斯時,得知普林斯發(fā)明了一種新型的5軸多功能奶昔攪拌器,克洛克馬上被這新型機器的速度和效率給迷住了,他用房子的抵押款和積蓄設法從普林斯那里取得了獨家代理權。
接下來的17年,他穿越美國全境,不知疲倦地推銷這種攪拌器。
時間一晃,雷·克洛克52歲了。對于這個日后締造了快餐王國的美國人來說,當時的人生圖景似乎過于沉郁:兢兢業(yè)業(yè)的30年推銷員生涯,看起來可以光榮退休了。
但就在此時,克洛克聽到了那個徹底改變他命運的音符。
加州圣波納迪諾的一家餐館向他訂購了8臺奶昔攪拌器,據(jù)說生意好到要讓它們全天候運轉。出于好奇,克洛克決定親自去看個究竟。
1954年,他見到了這家專售漢堡的餐館,及其經營者迪克·麥當勞和馬克·麥當勞兄弟。
這不是當時最流行的“免下車”型餐館,菜單上的選擇也十分有限:漢堡、奶酪三明治、法式餡餅、軟飲料和奶昔,但所有食品以盡可能低的價格出售。
克洛克當即暗忖,如果在全美范圍內建立麥當勞連鎖店,每家配上8臺全天運轉的多功能奶昔攪拌器,穩(wěn)定的現(xiàn)金收入豈不源源不斷?于是,他向麥當勞兄弟提出了增開幾家餐館的主意。
兄弟倆問道:“我們找誰來幫忙開店呢?”克洛克挺身而答:“就我,怎么樣?”
這位自詡的一戰(zhàn)老兵對于自己眼光的信心堅不可摧。他曾經如此描繪這段往事:“我當時已52歲,有糖尿病、早期關節(jié)炎,在早年的推銷生涯里摘除了膽囊和大部分的甲狀腺,但我始終相信,生命中最好的時光,還在前面。”
1961年,克洛克最終說服麥當勞兄弟以270萬美金的低廉價格將餐館轉讓給自己。
此后,盡管從未改動過兄弟倆一手設計的基本格局,麥當勞還是進入了克洛克時代。他堅信整潔是餐飲業(yè)的核心。從整個店面,到停車場、廚房地板直到店員的制服,克洛克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此時,他簡直像個苛求的魔鬼:“如果你有功夫站著,你就一定有時間收拾整潔?!?/p>
兩年后,麥當勞每家店面門口的氖光燈管上都標識著超出1億只漢堡的銷售量;同年,身穿紅條衣服黃色背心的小丑。雷納德·麥當勞開始亮相。
約翰·馬里亞尼那本著名的《美國人出外用餐》記載說:“自1965年雷納德·麥當勞上了全國性電視廣告,6年間,96%的美國孩子記住了他,遠遠高于當時美國總統(tǒng)的知名度?!?/p>
這成了麥當勞的另一個傳統(tǒng)訣竅:決定一個家庭去哪里用餐,孩子可是最關鍵的因素。
克洛克提供給美國人一種隨意、可輕松辨識的連鎖餐廳,還有友善的服務,低廉的價格,無須排隊或預約。可以說他的成功源于他對于大眾消費趨勢的敏銳感知,但更重要的還是強化并改變這一趨勢的長期能力。人們對來到麥當勞的原因心照不宣:我們是來“吃東西”的,不是來“用餐”的——經營麥當勞30年后,克洛克欣慰地聽到了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