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語言柔婉低沉,意境淡雅清幽。
詞的上闋寫一位閨中女子愁容滿面,在思念遠在他鄉(xiāng)的心上人。“檻菊愁煙蘭泣露”一句,寓情于景,情由景出,描繪出一幅高潔淡雅的秋菊、蘭花圖:花池里的菊花籠罩在煙霧中,似乎含著愁;潔白的蘭花上沾著露珠,像是在哭泣。其實,這正是詩中主人公的情感寫照。詩人沒有直接描繪主人公凝視花叢的愁容不展、淚花漣漣,而是通過景物描寫去間接表現(xiàn)的。這種手法含蓄、耐人尋味,能引發(fā)讀者去揣摩主人公的心情。本來在晨光中的菊花正當盛開之時,它那彎曲柔美的花瓣、那飄逸灑脫的風(fēng)姿,籠罩在晨霧中更加迷人;潔白如玉的蘭花在晨風(fēng)中抖動著,含露的花朵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是那樣怡人。然而,在哀傷的人眼中卻似煙如霧般含著愁,又像是在哭泣。同樣的景物,樂觀的人看它樂觀,哀傷的人看它哀傷,這正像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所闡述的“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情”。因此,透過詩人所寫之景可以揣摩詩中的情感?!傲_幕輕寒,燕子雙飛去?!边@一句道出了愁因。春去秋來,燕子雙雙離去,天氣一天冷似一天,遠在他鄉(xiāng)的心上人一切可安好?燕子都成雙結(jié)對地飛回家了,你為什么還不回來?至此,我們的腦海中就形成這樣一個形象: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子,滿面愁容、淚光點點,端坐在窗前凝視外面的景,感受屋內(nèi)的輕寒,觸發(fā)了相思之情,可心中的傷情與誰訴說呢?只能在心里對自己傾訴?!把嘧与p飛去”,一個“雙”字,襯托了女子的孤獨之情。面對此情此景,她感到凄涼難耐,竟徹夜未眠,因此又把怨恨之情怪罪到明月身上,于是傾出了“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的怨憤之情。她或許悔恨“早知今日痛苦,何必當初分別”;或許擔心外面風(fēng)云變幻,她思念的人能否安全回來;或許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年華易逝,思念將陪伴一生,如此等等,都在這一句中體現(xiàn)出來?!懊髟隆痹诶畎自娭惺且环N美好的寄托,而在這里卻成了指責(zé)的對象。因為,她覺得此時陪伴她的明月不懂得自己離別的痛苦,一整夜都把光照進屋里,似乎在嘲笑她的癡情?;蛟S她本想“寄愁心與明月”,沒想到明月對她的傾訴和愁情沒有半點同情和哀傷,反倒更加明亮歡快。這在表現(xiàn)手法上是典型的以“樂景襯哀情”。以上詩句,句句寫景,以景顯情,以情顯神,婉曲地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孤獨、哀傷、思念之情。
詞的下闋寫閨中人登高遠望、渴盼心上人回來,以及難以消除的愁情。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又是寓情于景,借愁風(fēng)使樹葉枯落來寫主人公經(jīng)過一夜的相思容顏也憔悴了許多,含蓄地表達了離愁的結(jié)果。同時又使用了“興”的手法,要說人憔悴,先說樹凋碧,耐人尋味?!蔼毶细邩?,望盡天涯路”,這句是說雖然經(jīng)過了一夜的痛苦折磨,面容都憔悴了,可還是惶惶然坐臥不安。于是,天還未亮,她就迫不及待地獨自登上高樓,向遙遠的天邊望去,盼望著、盼望著,希望此時奇跡出現(xiàn);可是望眼欲穿也未能見到她盼望的人的影子,心中的愁情更加濃重。至此,愁情達到極點,如何消除這愁情呢?下文寫道:“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毕爰囊环庑艁肀磉_離情別緒,來訴說分別后度日如年的痛苦,來傾訴坐臥不安的惆悵,可是山高路遠,怎知道他在哪里呢?行文至此,愁情不但沒有消除,反而悲情更濃。這時,我們仿佛看到一位癡情女子在心底訴說著離情,那一舉一動都顯示出心情的沉重。
這首詞格調(diào)高雅,婉約哀怨,情蘊豐滿,耐人尋味,其寫景,景中含情;寫情,情注景中。寫意真實,用語得體,對比襯托鮮明、自然,在讀者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