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jīng)典
《掠奪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療》,施萊弗、維什尼編著,趙紅軍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多年以來,為著堅持《財經(jīng)》的自由主義和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復雜”立場,我們努力找尋足資借鑒的經(jīng)濟理論。由錢穎一主編的這套叢書的這一本,其主旨與我們的努力不謀而合。用它的兩位編著者的話說,他們試圖確立的關于政府作用的視角,既不是簡單的“看不見的手”的視角——弗里德曼是其代表人物,也不是“新左派”標榜的“扶持的手”的視角——斯蒂格利茨是其代表人物,而是如這本書的標題所示的“掠奪之手”的視角——布坎南和奧爾森是其代表人物。這本書收集了利用“掠奪之手”模型得出的十個方面的研究成果,涉及諸多問題,但有一個統(tǒng)一的目標——考察政治人物的政策和制度選擇對資源配置造成的后果,并探討對政治權力過大導致的消極影響進行矯正所能采取的措施。
《思想的未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公共知識領域的警世諭言》,萊斯格著,李旭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最近10 年由大公司推動的日益嚴厲的知識產(chǎn)權法律實踐,是否將使未來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完全枯竭?這本書的作者,被稱為美國公共知識分子五十名領袖之一,是影響當今美國因特網(wǎng)公共政策的關鍵人物之一。不僅以言論,而且以行動,維護知識創(chuàng)新者免于知識產(chǎn)權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法律糾纏的自由。如果你是瀏覽過萊斯格教授個人網(wǎng)站和他的“p2p”博客政治論壇的讀者,我猜測你會對這位依靠個人努力卻試圖捍衛(wèi)全人類思想的自由權利的高瞻遠矚的斗士肅然起敬。
知識與情趣
《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周國平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寫自傳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置身其中的人,往往很難客觀冷靜,“心靈自傳”亦然。是做自我反省,還是陷入無窮的自我辯護,分寸殊難把握。寫成此書時,作者年近六十,說:“我仍是當年那個既敏感又淡泊的少年?!币苍S這就是在寫作和思考中,作者對自己心靈形成的定位,這個定位和對于自身經(jīng)歷的回溯結合在一起,——包括和郭世英的交往、引起爭議的三次婚姻。
《鏡與世俗神話——影片精讀18例》,戴錦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我們應該怎樣看電影?在對情節(jié)和故事的消費之外,尚有別的選擇。但是這建立在一個認識之上,即電影不是自然而然的故事,它是一個光影形成的幻覺,背后是影片的意識形態(tài)與意義結構。因此解讀電影的策略之一,是能夠揭破電影敘事語言,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敘事結構和意義結構。作者在前言中說:“一個電影的解讀者,不僅應該是一個電影專業(yè)欣賞者,而且也應該是走出洞穴、直視陽光的社會批判者?!北緯峁┑氖沁@樣一種實踐,使用作者研究、意識形態(tài)批評等電影理論,分析了《十誡》等18部影片。
《美國心靈——關于這個國家的對話》,比爾·莫耶斯著,貝蒂·蘇·弗洛爾斯編, 三聯(lián)書店2004年6月第一版
中文譯名容易引起誤會,本書的英文名字是A World of Ideas(《觀念世界》),取自作者在美國公共廣播公司工作時主持的一個節(jié)目,這個節(jié)目邀請了各個領域的學者和知識分子進行訪談,其中包括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物理學家楊振寧、政治哲學家謝爾登·沃林等等。本書由這些訪談實錄輯成。作者說,和他們的交談如同一次樂趣無窮的學習,從他們每個人身上獲得了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這并不容易,在一次訪談節(jié)目里聊出這些頂級學者的思想光芒,本身就說明了訪談者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