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設計題是根據(jù)實驗題目的要求,運用有關的科學知識和原理,有時甚至根據(jù)題目所給出的信息或提示,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之后,要讓學生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剖析掌握實驗設計的正確思路。
例:(2000年晉吉蘇浙理綜25題)血液中的鈣離子在血液凝固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鈣,則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鉀溶液能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發(fā)生反應,形成草酸鈣沉淀,起抗凝作用。請根據(jù)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具,簡要寫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驗證鈣離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并回答問題:
1.實驗材料和用具
(1)家兔;(2)生理鹽水;(3)酒精棉;(4)適宜濃度的草酸鉀溶液;(5)適宜濃度的氯化鈣溶液;(6)試管、注射器(針管、針頭)。
2.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
第一步:在A、B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草酸鉀溶液和生理鹽水(見下圖)。
第二步:
……
……
問題:設置B試管的目的是
[解析]本題的實驗目的是驗證鈣離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具體要求是:①完成實驗步驟的設計和給出實驗結果;②回答實驗設計中的相關問題。
本實驗的原題目中已經(jīng)給出:①血液中的鈣具有凝血作用;②草酸鉀溶液能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發(fā)生反應生成草酸鈣沉淀。本實驗的研究對象為鈣離子,分析題中給出的實驗條件,特別是給出的實驗設計中的第一步,可確定試管A和試管B為一組對照實驗,A試管為實驗組,B試管為對照組。分析實驗材料和用具的作用:家兔提供血液,酒精棉用于消毒,注射器用于抽取血液,試管、生理鹽水和草酸鉀已在第一步實驗中用到。因此,實驗設計如下:
第二步:用70%酒精棉消毒,用注射器取家兔血。
第三步:立即將等量的新鮮血液分別加入到A、B兩支試管中。
根據(jù)題目所給的信息,由于A試管中有草酸鉀,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生成了草酸鈣沉淀,血液中沒有了鈣離子;B試管中加入的是生理鹽水,不影響血液中的鈣離子。所以,實驗結果是:A試管不凝固,B試管凝固。
實驗設計到此似乎已經(jīng)完成,但仔細審題會發(fā)現(xiàn),題目中給出的適宜濃度的氯化鈣溶液尚未用到,再仔細推敲前三步實驗,可以發(fā)現(xiàn),實驗設計還不夠嚴密,尚不能排除A試管中血液不發(fā)生凝固不是草酸鉀的直接作用。要排除這一疑問,應再增加一步實驗,即在A試管內繼續(xù)加入鈣離子,進一步觀察血液的凝固情況。
實驗設計從第一步到第三步,采用的是并列對照實驗,第四步則進一步采用前后對照實驗,從而較嚴密地證明了鈣對血液凝固的作用。
據(jù)此,得出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為:明確目的和要求→分析實驗原理→確定實驗思路→設計實驗步驟→實驗結果的預期和分析。由于實驗設計題常常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往往沒有惟一的標準答案,這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學生的設計只要是科學的、合理的、可行的都應給予肯定。
學生在進行了一定數(shù)量的設計和訓練后,教師要及時進行點撥并引導學生交流設計成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同學的啟示和教師的點撥會啟迪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使每個學生對實驗設計題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實驗設計能力將會發(fā)生質的飛躍。
(作者單位:大慶市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張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