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鳳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濃霧籠罩。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塔林納島上,一個叫費羅倫絲·查德威克的34歲女人涉水下到太平洋中,開始向加州海岸游過去。海上霧很大,她連護送她的船都幾乎看不到。海水凍得她身體發(fā)麻。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過去,她仍然在堅持。15個小時后,她放棄了,認為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他們都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么也看不到。幾十分鐘之后,人們把她拉上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查德威克一生就只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兩個月之后,她成功地游過同一個海峽。她不但是第一位游過卡塔林納海峽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紀錄還快了大約兩個小時。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查德威克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遺憾?是疲勞,還是寒冷?后來查德威克的回答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她說,都不是,她之所以半途而廢,僅僅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見目標。
其實,人生也是相似的道理。如果我們不能樹立明確、清晰的人生目標,以至于讓目標云遮霧罩,時隱時現(xiàn),那么當我們向目標奮進時,便無法隨時知道自己究竟向目標靠近了多少,無法體味日益抵達成功的成就感,我們的心靈就會倦怠,熱情就會受挫,直至失去毅力和耐心,落得個前功盡棄。
比身體勞累更可怕的,是心靈的疲憊。而清楚地看到自己不斷向目標邁進,恰是治愈心理疲憊的良藥,是一切動力的源泉。當我們雄心勃勃、躊躇滿志地走向未來時,莫忘要確定具體的、可以實現(xiàn)的目標——讓目標“看得見”。因為,只有“看得見”的目標,才有可能最終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