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為建立、鞏固和發(fā)展班集體而設(shè)立的專職教師,應(yīng)全面負責一個班級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工作。學生在成長中,難免有缺點和錯誤,班主任在工作中,是經(jīng)常要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班主任批評學生是為了指出學生的缺點、錯誤,以便促使其更好地學習。要使學生能樂于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使批評教育能取得最佳效果、達到預(yù)期的目的,除了要堅持批評原則以維護批評的嚴肅性外,還必須十分重視批評的方法、講究批評的藝術(shù)。
一、批評的態(tài)度要誠愛
態(tài)度是一種對某一對象所持有的評價與行為傾向。誠即真誠,指真實誠懇和真心誠懇;愛是指愛心和愛護。態(tài)度誠愛與否往往能夠影響人的認識、情感和意志活動。批評也是對人所持態(tài)度的一種反映。
其一要“誠”。只有以真誠的態(tài)度進行批評,才能喚起對方的真摯感、親切感、友好感、信任感,從而愉快地接受批評。其二要“愛”。所謂“愛”就是對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批評要“愛”字當頭。當學生犯錯誤時,既不放過,也不挖苦、訓斥,要關(guān)心施教。批評時要動之以情,只有先“通情”,然后才能“達理”。
二、實施批評要準確
批評只有準確、公正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要使批評有實效,首先,應(yīng)該做到批評有據(jù)。其次,批評要做到有理。
三、批評的時機要適宜
要想取得良好的批評效果,班主任要注意批評時機的選擇。時機適宜,批評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絕不能問題一出現(xiàn),不經(jīng)過認真的考慮、分析就急于批評。時機不適宜,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批評的效果。
1.選擇在學生情緒穩(wěn)定時
在學生情緒激動或者有抵觸情緒時,不宜進行批評教育,而應(yīng)耐心等待,故意制造一個暫時的“靜場”,進行“冷處理”,待學生情緒穩(wěn)定時,再批評教育,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2.選擇在學生開始悔悟時
學生做錯了事,有的會馬上明白,有的要過些時候才能夠醒悟。對前一種學生,及時批評會有效;對后一種學生,要使批評取得好效果,班主任則不能操之過急,要等學生對其錯誤有認識,或開始悔悟時,再進行批評,這時的批評才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
3.選擇在學生精神獲得滿足時
從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分析,人在愉快的時候,很容易接受他人的觀點,容易袒露自己的心跡。批評要因人而異,要考慮學生的性格、個人修養(yǎng)、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而采取不同的方法,盡量使其精神得到滿足。特別是對那些性格內(nèi)向、自尊心非常強、承受能力差的學生,一般地說,宜個別談話,不宜采取公開批評的方式。
四、批評的方法要科學
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不當,就會事與愿違,嚴重時會激化矛盾。平時,學生犯錯誤,除了不馬上制止就會產(chǎn)生嚴重后果而采取直接式批評外,一般情況下還可以采?。?/p>
1.委婉式批評
古人云:“委婉之言聽之,指責之言卻之,訓斥之言惡之?!睂嵺`證明,用幽默的方法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shù)刂赋龈菀鬃屓私邮?。從心理學、教育學角度及學生的各方面特點分析,老師批評學生需要委婉,避免說話過硬,要盡量淡化批評的痕跡,既不中傷學生,還要使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危害性,使他們能夠接受批評并愿意改正錯誤。
2.暗示式批評
當發(fā)現(xiàn)學生犯錯誤時,班任老師適當?shù)爻聊?,做點暗示提醒,要比當眾斥責更能震撼學生的心靈。此時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3.激勵式批評
一位哲人說:“聽到別人對我的某些長處表示贊賞后,再聽到批評,心里往往好受得多?!彼?,首先肯定優(yōu)點,然后指其不足,再進行激勵。這樣,學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還會增添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4.模糊式批評
當問題量的界限和質(zhì)的界限不好把握時,當批評的范圍容易株連時,當普遍存在的問題不能拿一個人“開刀”時,當遇到犯錯誤的學生心理承受力差時,不妨用模糊一點的語言進行批評。
總之,為了更好地、全面地對全體學生負責,班主任應(yīng)當掌握批評的藝術(shù),這樣班主任工作才會更有實效。
責任編輯/李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