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這是毋庸置疑的??墒?,有些教師為了突出、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竟有意無意地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瑣憶》一課時,整節(jié)課只講了兩句話,第一句是上課時說的:“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瑣憶》,那么你心中的魯迅是怎樣的呢?”第二句則是結束語:“限于時間的關系,我們今天就討論到這里?!逼溆嗟娜繒r間全都是學生圍繞“我心中的魯迅”這個話題來討論的。學生從魯迅的小說、雜文、詩歌談到魯迅的婚姻、愛情,甚至引申到對《流星花園》禁演的看法。這其中,授課教師未置一詞,直至最后聽課教師也沒明白這節(jié)課的內容與《瑣憶》的關系何在。
還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再別康橋》一課時,當提出“作者為什么對康橋懷有這么深的感情”這一問題后,學生紛紛發(fā)言,有的說徐志摩在劍橋留學時生活非常快樂,有的說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這時有一名學生補充:“那時徐志摩與陸小曼正處于熱戀期,對康橋的留戀就是對愛情的向往。”這句話引起了學生的廣泛興趣,于是開始圍繞徐陸之間的愛情以及生活展開了討論。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授課教師到最后竟然沒有交待給學生這首詩的感情與徐陸之間的愛情究竟是否有關,使學生雖討論熱烈,但終未解惑。一些對徐志摩的詩不太了解的教師聽得津津有味,認為充分調動了學生,可大多數(shù)教師卻不敢茍同。人類美好的情感有很豐富的內容,不僅僅是愛情。
我認為,我們的教學是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給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但不能讓學生想當然,不能由他們信馬由韁。如果不考慮學生的想法是否合理,一概予以肯定,那勢必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過猶不及,就會與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新的教育理念認為:教師上課的著眼點不僅在教材,更要重視課堂上引導學生人人參與,著力誘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主體性的體現(xiàn)要憑借學生自身的主觀努力來實現(xiàn)。師生之間在人格上是絕對平等的,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彼此尊重,互相尊重對方的人格,尊重對方的勞動,尊重對方的思想。教師要喚起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自我主體意識,而不是單純地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相信學生,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合理的見解。
但我們也要清楚,學生的身心畢竟還不成熟,思維習慣還沒有最后形成,他們需要幫助和指導。因此,教師決不能撒手什么都不管,而要善于觀察課堂上發(fā)生的獨特而細微的變化,并且以相應的方式來對待,適時撥亮學生的眼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在課堂上起的是主導作用,但是教師的“導”要有價值,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循序漸進地把學生引導到目標上。當學生遇到障礙時,教師要起疏導、幫助作用,使學生變難學為易學;當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時,教師要注入情感與意志因素,誘導學生由厭學變樂學;當學生苦于沒有方法時,教師要教給學生方法,指給學生途徑,使學生會學習。
葉圣陶說:“教師對學生是極有幫助的,所謂幫助主要不在傳授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卞X夢龍先生也說:“學生離開教師的指導,學習是不會高效的,師生之間人格是平等的,但在知識上重在指導學生?!比缢谥v《死海不死》一課時,當學生自己解決了該課的說明方法等問題后,就問:“你們認為死海會不會在地球消失呢?”學生一時感到不知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錢先生就提示學生:可從課文中介紹死海的源頭、降水量與蒸發(fā)量等關系來分析。最終使學生明白了“死海不會死”的道理。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教師的職責就是:組織教學過程,指導學習方法,提供有關知識。如果我們都能做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搞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的話,就能真正地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作者單位:大慶市石油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