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 2003年8月11日
駕駛汽車也許是人類所做的最危險的事情之一。全世界每年會發(fā)生2400萬起交通事故,2.4億人會因此受傷。據(jù)估算,每年車禍中死亡的人數(shù)相當于每天墜毀一架波音737。
大多數(shù)人都對駕駛的危險性視而不見,而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方法增強汽車的安全性能,并從中獲利。
不妨從航空業(yè)吸取經(jīng)驗。飛機墜毀后,人們做的第一件事是尋找“黑匣子”。為什么汽車不能有“黑匣子”呢?至少它可以讓警察和汽車制造商明白車禍前一剎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而傳統(tǒng)的還原事故的方式是觀察剎車痕跡及車身撞毀的程度,這其實很不可靠。
“黑匣子”最重要的當然不是保證汽車的安全,而是使司機遠離事故。在汽車上裝了“黑匣子”,我們就可以從司機將腳放在油門而不是剎車上那一刻起就提高警惕。
德國柏林高速公路安全委員會發(fā)現(xiàn),自從市警察局在巡邏車上使用“黑匣子”之后,事故下降了36%。同樣在德國,一家出租車公司給自己的車隊裝了“黑匣子”后,車禍下降了66%。而美國一家急救中心使用“黑匣子”后,效果更為顯著——救護車的事故率下降了95%。
“黑匣子”還可以改變司機的駕駛行為,比起被撞死、被儀器逮到違規(guī)記錄的恐懼,“黑匣子”更能約束司機。如果司機開始做一些危險動作,儀器會即時反饋。如果他加速太急,或者做一個急轉(zhuǎn)彎,儀器就會出聲“抗議”。如果他還不減速,儀器會叫得越來越響,并會留下記錄。
拉里·塞爾茲(Larry H.Selditz)已經(jīng)捕捉到了這一商機,他的公司已經(jīng)向救護中心、警察巡邏車和其他高速行駛車輛賣出了一萬個“黑匣子”?,F(xiàn)在塞爾茲準備把它投入家用汽車市場,尤其是少年司機駕駛的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