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地產界最濫的人物,也是地產界話題不斷的人物。
據(jù)說他花錢讓人罵自己,據(jù)說他為了出名可以不擇手段……帶他出道的馮侖一語中的:“老潘做事不計后果”。
而2003年8月6日老潘接受《英才》獨家采訪時自我辯護:“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p>
老潘評點競爭對手
《英才》:你怎么評價競爭對手張寶全?
潘石屹:我跟張寶全是好朋友,挺佩服他精力充沛、熱情有干勁的精神。他本人多才多藝,能導演拍電影、能寫字,又能創(chuàng)作詩歌。這些都是令我佩服的地方。
關于他的性格方面,從我跟他打交道這么長的時間看,我覺得他有些機會主義,印象深的有兩件事情。
當年他做經濟適用房今日家園的時候,對別人大講經濟適用房是如何如何地好,但當他做完這個項目后,他的觀點又變成經濟適用房怎么怎么不好了。
另一件事是我當時準備推出無理由退房措施,前一天晚上張寶全跟我一起吃飯,他說:“聽說你明天推出無理由退房,我也跟你一起做吧,我早就想做無條件退房了,這跟你的策略是一回事,咱們正好合伙一起做。”
我當時說可以呀,但你可得考慮清楚了。我的樓盤已經入住了,做無理由退房只需要承擔10天的風險,而你的項目還有一年才能入住,而這一年內政治經濟環(huán)境會不會發(fā)生變化,這不是個人可以控制的問題,回去商量商量再定。
后來他們回去商量出什么結果也沒告訴我。但第二天開會,我剛宣布推出無理由退房,他馬上站出來批判我的方案,說這無理由退房是破壞北京房地產的游戲規(guī)則,是要把有秩序的北京房地產市場拉回到荒蠻的年代去……這是典型的機會主義分子嘛!
他觀點的改變就在一夜之間,從這個事情我就特別能看出他性格中的一些特點。
《英才》:怎么評價另一個競爭對手謝強呢?
潘石屹:謝強也是多才多藝的,能寫詩,尤其是他的書法寫得瀟灑流暢,總之他也是個很有才能很優(yōu)秀的人。
從事業(yè)的角度來說,謝強還是屬于職業(yè)經理人的角色。在房地產行業(yè),作為職業(yè)經理人要充分發(fā)揮他的才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創(chuàng)新方面,在這樣冒風險的事情中,職業(yè)經理人和老板的思維和心態(tài)是不一樣的。我們從謝強的整個經歷的過程來看,他在房地產產品的創(chuàng)新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而建筑是門藝術,藝術就必須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發(fā)展得更好,謝強恰好在這點上略有不足。
《英才》:在你們三個人中,覺得自己的競爭態(tài)勢如何?
潘石屹:其實我們三個人運作的地產項目并沒有太大的競爭和沖突,從消費人群來講,在富力城里居住的人和在建外SOHO里居住的人,完全不一樣,建外SOHO房價基本上比富力城翻了一番,光從這個價格考慮,我跟富力城就沒有任何的競爭。
一個玩笑
《英才》:你的內部刊物上曾說記者就是妓女,給錢就行。為什么這么講?如果有記者寫文章批判你,你會怎么處理這種事情?
潘石屹:(笑)這只是個調侃的說法,而且是一個記者調侃自己的話,當時大家一起去上海,辦完事之后,閑著無聊時有人說弄幾個記者來聊聊吧,在場的某記者比較敏感,即刻開了個玩笑道,弄幾個記者?可別是弄幾個妓女來哦?這話就這么傳出來的,完全是個詼諧的調侃玩笑。
至于有記者寫文章批判我,怎么說,現(xiàn)在說我壞話的人多了,如果別人說的每句話我都很在意,那我還活不活了(笑)?只有埋頭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夫人的作用
《英才》:有人說潘石屹的成功,他夫人張欣有一大半的功勞。
潘石屹:當年馮侖和我分家時曾對我說過,有三個人成就了現(xiàn)在的潘石屹,其中第一個人是鄧小平,沒有鄧小平我連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都沒有;第二個重要的人是馮侖自己,他認為我一直跟著他干,這一點成就了我;第三個重要的人就是我夫人張欣,因為她是一個國際化的人,從小在國外受西方教育,跟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有反差,對我有很大的互補作用。
當時我聽了馮侖的話很不以為然,但后來回想起來,他說得確實有道理的。拿我夫人對我的幫助來說,她完全給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窗子,開拓了眼界。我這個人英語不好,也沒怎么出過國,對外面的世界不了解,所以對我當時的經歷和背景來說,想跨入國際化的世界當中,有一定難度。如果沒有張欣,外面的世界再精彩,我也體會不到;因為有了她,我才能在整個世界中慢慢變得游刃有余,開始對歐美的文化、精神和思維方式逐漸有了深層次的認識。
另外一點,張欣雖然是學經濟的,但她對藝術、文化有感覺,并把這些運用到房地產的開發(fā)中去。SOHO現(xiàn)代城連年獲得國際大獎,我覺得這都是張欣的功勞。
我自己的強項是市場化觀念,但張欣對我個人、家庭和建筑事業(yè)來說,能起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弄清底線在哪兒
《英才》:萬通的馮侖說過,老潘做事經常不計后果,你怎么看?
潘石屹:這個話我覺得很能反映我的一個特點,看準了一個事就會集中精力做到底。
我跟馮侖在一起很長時間,他經常搖擺不定,左右猶豫,我卻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猶豫本身很有害處,做公司、做一個商業(yè)項目、做一個建筑想要成功,需要一氣呵成,考慮好了就要把它做完。建筑本身的設計已經完成了,但一聽別人說怎么做更好了,又換風格,這樣作品的延續(xù)性就缺乏保障,不完整。我非常欣賞陳忠實寫的作品《白鹿原》,看了好幾遍。我曾問過陳忠實創(chuàng)作時的狀況,他為了寫《白鹿原》整整在西北農村里憋了四年,不讓外界的東西干擾。
所以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人,做不成事情,就是因為前怕狼后怕虎,患得患失。任何事情只要考慮好大方向,適合中國目前的環(huán)境,弄清底線在哪兒,第一是要遵守法律,第二不要偷稅漏稅,再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就能把事情做成。
灰色的游戲
《英才》:有人說房地產業(yè)是當下經濟載體里最灰色的游戲,你怎么看這個說法?
潘石屹:我覺得這個說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吧。因為作為市場經濟來說,應該公開、公平才對,而在社會上的媒體也好普通人也好,認為它是一個灰色的產業(yè),為什么呢?為什么不說其他行業(yè)是灰色的呢?比如服裝、食品飲料行業(yè),是一個憑本事去競爭的行業(yè),只要產品好價格低,就能生存。
而房地產最關鍵的灰色因素,是取決于土地的供應。土地供應作為房地產最大最基本的一個生產要素,其取得能不能公開透明化,根源還是土地制度能不能公開透明的問題。作為房產開發(fā)里最能確定房子價格的要素,如果是采用一種暗箱操作的灰色交易方式,一定會滋生腐敗,造成不公平競爭的出現(xiàn)。當然防止這種現(xiàn)象的措施和政策都是有的,但關鍵還要看怎么去落實。
謝強曾經說過我,怎么也看不懂潘石屹,就憑玻璃、黑白兩種顏色這些簡單的東西,房子價格就賣得能比我翻一番,人做到這樣,就是成精了。所以說我們雙方在市場競爭上沖突并不大,屬于兩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