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袁枚寫一本評傳是我長期的愿望。七十余年前曾有楊鴻烈先生的《袁枚評傳》問世,這是關于袁枚的第一本評傳,其開拓之功令人欽佩。此書的袁枚年譜頗有價值,為后人研究袁枚提供了方便;評論亦十分大膽開放,富于啟迪。但它畢竟是舊時代的產物,亦有許多不足。比如以年譜代替“傳”,就無法描述袁枚的生平與思想的發(fā)展軌跡,更不能進行分析評價;評論部分則嫌粗略,注重資料而闡釋不夠;思想觀點有些偏激;體例亦欠完善,等等。因此重寫一本《袁枚評傳》是極有必要的。但建國五十余年來尚無第二本《袁枚評傳》問世,故我頗有彌補這一缺憾的興趣。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命我撰寫《袁枚評傳》(屬匡亞明先生主編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可謂正中下懷,我未猶豫即應命。因為這將促使我對袁枚作更全面、深入的研究,也給了我滿足宿愿的機會。
把袁枚列入“中國思想家”,是“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主編匡亞明先生的卓識。盡管楊鴻烈先生早就過譽袁枚“是一位中國罕有的大思想家”,但其后數(shù)十年罕聞有人再稱袁枚為“中國思想家”者,魯迅說過“《隨園詩話》,就不是每個幫閑都做得出來的”(《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幫忙到扯淡》),此“幫閑”是指“獻詩作賦”者,故以“幫閑”文人稱袁枚還是比較客氣的。而在“文革”前的有關著作中,袁枚則被加了許多惡名。即使“文革”后,在許多人心目中袁枚也只是個風流才子,或者是個性靈詩人,頂多是乾嘉詩壇的盟主而已,都是在純粹“文人”的層面上大做文章。這對袁枚顯然是不公正的,或者說知之不深??飦喢飨壬鷵軄y反正,是十分正確的。因為袁枚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具體而言,我把袁枚定位為杰出的思想學術批評家,因為袁枚主要是在批判理學、漢學、以及佛教等學術思想中顯示自己的思想觀點的,是所謂破中有立。其思想不僅高出世俗,而且時時驚世駭俗,對封建傳統(tǒng)思想具有極大的破壞性,這正是其思想的價值所在。而我們有時會發(fā)現(xiàn)袁枚的思想不無矛盾之處,又表明他是一個過渡時期的思想家,是他在由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新舊思想雜糅,或者說舊思想尚未蛻盡而新思想還不穩(wěn)定、成熟的反映,這是袁枚思想及其矛盾的時代意義。
雖然是思想學術批評家,袁枚也有其思想基礎為批評依據(jù)。我在其詩集中發(fā)掘了兩句重要的詩,即袁枚對其思想的夫子自道:“問我歸心向何處,三分周孔二分莊”(《山居絕句》)。我又替他改為“三分孔孟二分莊”(這更切合其實際),并以此為指針進行了探討。袁枚思想基礎確實是以孔、孟思想為主,莊子思想為輔。他既尊孔,以孔、孟思想作為批評理學與漢學的根據(jù);又疑孔,大膽提出與孔、孟相對立的觀點熛允境鏊思想反叛傳統(tǒng)的近代色彩。而莊子的生死觀、人生哲學等則影響了他的人生道路與生活方式及態(tài)度。
但評傳如何寫卻是令我躊躇的問題。理想的模式是評與傳水乳交融,合為一體。但成功的范例似不多,因其難度甚大,容易顧此失彼,我初寫評傳,尚不敢嘗試。常見的模式是傳與評分為兩塊,這相對來說好把握一些。但傳、評的分量亦各不相同;有的傳甚少,論極多,類似于某某研究;有的傳甚長,論較少,又近乎某某傳記。我決定采取折衷辦法,傳占五分之二,評占五分之三。傳主思想的非主要方面結合其生平于傳部分穿插評論;思想的主要方面則于評部分專門闡釋。這樣或許更有利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因研究袁枚多年,自以為對袁枚已很熟悉。但在動筆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對袁枚生平與思想中的一些問題其實尚未真正搞清,例如袁枚的辭官原因,袁枚的營財思想,袁枚與沈德潛的關系,等等,都值得再深入探討。而像袁枚與揚州八怪的關系,袁枚的園林思想,袁枚的思想基礎,袁枚的古文觀等等,則是新課題,亦罕見有人論及。通過撰寫此書,促使自己尋找答案,對自己是個不斷提高的過程。
(《袁枚評傳》王英志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版,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