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小林
乾隆三十九年(1714年),陜甘總督勒爾謹。向皇上啟奏,請求準許在甘肅辦理捐納(有錢人用錢或糧買官),用捐納的錢糧以備荒年賑災(zāi)。
乾隆對這封奏折很感興趣,甘肅歷來貧脊,荒年頻仍,朝庭為此很傷腦筋,若能在本地解決,何樂不為,皇上當(dāng)然照準。鑒于搞捐納常有官員乘機斂財,為此,乾隆特派浙江布政司王稟望到甘肅督辦。王稟望的父親王師是個清官,朝野上下,聲譽極佳。有其父必有其子,乾隆覺得有此人去督辦萬無一失。為了保險,乾隆還特別規(guī)定,只能捐糧,不能拿銀子代替。
果然,王稟望到甘肅不到半年,便傳來喜訊,已有19000多人參加了捐納,共得各色米糧達82.7萬石?;实鄣脠蠛笞匀桓吲d。不過偶而也有一些疑惑:甘肅歷來鬧糧荒,何以僅半年就有這么多余糧捐納。似乎是為了消除皇上的疑慮。王稟望的奏折上詳細地說明了捐納取得成績的原因:雖然肅川歷來貧瘠,但貧富懸殊極大,窮人家常無半年糧,富戶卻倉糧壓塌樓板,富家子弟皆紈绔,為貪虛名,捐納求官趨之若鶩。這種解釋雖然也合情合理,但乾隆還是派人查看過甘肅的倉糧,得到的報告是情況屬實,乾隆才不再有疑。
甘肅經(jīng)三年的捐納共得各色米糧600萬石。也正是在這三年中,甘肅各地奏報的旱災(zāi)不斷,請求以捐納之糧賑災(zāi)。捐納之糧既是為荒年而備,皇上自然照準。于是,三年之內(nèi)賑災(zāi)用去700萬石糧,除去那600萬石外,還用去庫存100萬石。
王稟望等人還連連發(fā)出謝恩奏折,說開倉之日,災(zāi)民們喜極而泣,感謝皇恩浩蕩,向東跪拜,遙祝吾皇萬歲萬萬歲!
乾隆皇帝聽得心花怒放,對于會辦事的王稟望、勒爾謹?shù)热硕加枰蕴岚沃赜?,王稟望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被提拔為浙江巡撫。
然而,事情并非就這么過去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河川回民暴動,乾隆皇帝派大學(xué)士阿桂為欽差大臣到甘肅督辦剿回事宜。
阿桂率軍剿回。當(dāng)時,大雨如注,旬月不停,使清軍剿回一時難以進行。乾隆得到阿桂的奏報,聯(lián)想到,前幾年陜甘總督勒爾謹一直說甘肅連年大旱,赤地千里,因而皇上準予開倉賑災(zāi),耗去庫糧達幾百萬石,今年何以大雨傾盆,月余不斷。為此,乾隆下旨,令阿桂查一查前幾年天旱賑災(zāi)情況。
阿桂調(diào)查后奏報乾?。呵皫啄瓴o大旱也從來沒有開倉賑災(zāi)的事。
乾隆聞報。萬分震怒道:“欺君罔上何至于此。”下令將陜甘總督勒爾謹、浙江巡撫王稟望等逮捕,速查前幾年捐納賑災(zāi)之事。
原來,勒爾謹與王稟望及手下大批官員(直至縣)互相勾結(jié),共同貪污。他們把捐納的銀兩(捐納的全部是銀兩沒有一粒米糧)全部用來沖銷賑災(zāi)米糧,不足部分則從國庫里拿出糧食來補,所得銀兩也被他們上下一起瓜分掉了。甚至還以糧食太多要建糧倉為名,騙得朝庭10萬兩銀子,這些銀兩也被塞進了他們的腰包。至于皇上派去查糧的官,那也好糊弄,酒席一吃,美女一陪,紅包一送再到專門為應(yīng)付檢查的倉庫看一看。倉庫里全部用泥土堆滿,蘆席蓋嚴,只在倉庫前面人可以夠得著的地方鋪上米糧。檢查官站在門口看了看,用手摸了摸,果然,“實貯在倉,并無短缺?!?/p>
在朝廷的嚴厲追查下,案情大白,勒爾謹、王稟望等總共貪污白銀1000多萬兩。
乾隆為此下令將所有涉案人員全部處斬。那些高官家小全部充軍或發(fā)配新疆,旗人削籍為奴。那些下去知情不報和治下失當(dāng)?shù)墓賳T,也都受到降職檢查、撤職、罰款等處分。
乾隆自登基以來,雖然對貪官污吏歷來嚴懲不貸,但是貪風(fēng)依然十分猖獗,冒死貪污的官員大有人在,因此出現(xiàn)如此巨貪大案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