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東西都要有時代性,不斷地突破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才不會被淘汰。藝術更重創(chuàng)造,否則無生命,就無價值可言。中國畫一千多年來,都是一脈相承,大同小異,畫人喜“閉門造車”,自以為是;喜“擇善固執(zhí)”,自說瓜甜;喜“墨守陳規(guī)”,依樣葫蘆,故學生像老師,今人像古人,認為是理所當然之事,外國人視為復制,故無法進入國際藝壇,價格無法與西畫相比……。畫人必須覺醒,不要陶醉在古人的懷抱 ,迷失方向而不自覺,終身為奴不以為恥。深入傳統(tǒng),學習古人,是為汲取營養(yǎng),雖是必經(jīng)途徑,不是走現(xiàn)成的路,終其一生;更要走出傳統(tǒng),攝取世界各種藝術精華,才能壯大自我,決不靠古人的拐杖而行,遺產(chǎn)過活,要像蠶吃的是桑,老來吐絲才行 ,要用自己的力,開創(chuàng)新路,使國畫“現(xiàn)代化”,才能起死回生,進入國際藝壇,再次的發(fā)揚光大。所謂“現(xiàn)代”:
第一,要有十足的“原創(chuàng)性”:就是發(fā)明,第一次,沒有任何人的成分在內(nèi),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筆墨(用筆、用墨)獨創(chuàng)屬于中國的全新特殊表現(xiàn)技法,有了自己的繪畫語言,才能建立個人特有風貌。
第二,要“有最高的難度”:如美國高科技武器,別人不能,才肯出高價買,還要拜托。一般產(chǎn)品,因難度不夠,雖有“專利”,亦無法防止假冒,致真品難銷。古今名畫被人做假者,不計其數(shù),致真畫無人敢買,不但破壞了繪畫市場的正常發(fā)展,更嚴重地侵犯了作者的權益。故繪畫藝術,各人必須獨創(chuàng)特殊的表現(xiàn)技法,要有最高的難度,不但前無古人,更要后無來者,這樣才有繪畫的“尊嚴”,才能肯定它的“ 價值”,更可杜絕臨摹、做假、圖利、欺人的惡習。
第三,要有“思考性”: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章法(模式),由三度空間,具象、立體、客觀、自然中物象的描繪,進而為二度空間、抽象、平面、主觀、心中感受的發(fā)揮。要舍棄物象永恒之形,不再是“知性”地寫眼中之寶,用視覺欣賞;而是“感性 ”地寫心中之實,用靈覺欣賞;不是借作者說明某種物質(zhì)的存在,而是捕捉心中瞬間的幻覺,創(chuàng)造無形之形,而不是摹仿有形之形;是心靈的表現(xiàn),不是物象的再現(xiàn)。畫面任何一處決不雷同,但求相互關聯(lián),調(diào)和統(tǒng)一,畫得再多,都不一樣,如此才能拓展作者思想的領域,和觀者的視覺空間。反觀傳統(tǒng)的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除章法上搬來搬去擺法之不同外,感覺上都是大同小異,一個畫展看幾幀就知其余。又如古今長卷,從頭到尾,都是同樣的物象,反復的再現(xiàn),看了一段不想再看,雷同就是自我摹仿,毫無視覺空間,何來“思考性”呢?
第四,要有“有機性”:就是有生命的機體,如同人體,任何一處不能分割,四肢五官,缺一不可,增一難看。一幀畫要無法分割,畫面更不能增減,有如生命的機體一樣。反觀古今長卷,隨處可以分割,(古畫被分割者,時有所見)再加幾百尺也無妨,毫無“有機性”。
第五,要“有美感”:就是“美”的感受,一幀畫若無美感,亦失去其價值。真 、善、美,本來在自然界是結為一體的。如傳統(tǒng)的國畫、西畫,畫到最后,都合乎真善美的要求,有質(zhì)感、量感,如同照相,畫人都碰面了,藝術也走到了盡頭,再沒有發(fā)展空間,也畫不下去了。所以人類的思想不斷地進步,各人的思想不斷的追求,使真、善、美開始分離,如科學追求的是“真”,佛教追求的是“善”,藝術追求的是“美”,所以西洋早已由具象進為抽象,畫面不再有形象,就是去“真”,講求獨創(chuàng)表達技巧,突破傳統(tǒng)法則,就是無“善”,如此不再有形象的束縛和羈絆,畫人才能徹底解脫出來,追求的是“抽象”永恒無盡的“美”,不再是“具象”短暫的“美” ,因而產(chǎn)生的是無限快樂和創(chuàng)作興趣:使觀者遐思,感受不同,進入神秘、奇異、空靈、超脫、忘憂、美妙、夢幻的境界里,而滿足心靈至“美”的感受。
第六,要突破傳統(tǒng)的色感:國畫設色重淡雅、忌濃艷,所謂之“隨類敷彩”,是為“應物寫形”,除表達物象的真實美外,別無他意。而抽象繪畫則不然,是作者的主觀意識,當時的感受所需,賦與不同的色彩,除它本身激發(fā)的不同感情外,還代表多種不同的意義,故色彩不是來自自然,而是把自然的外觀,簡化為抽象符號,以純粹的點線,形成交錯的肌理組織,來表達內(nèi)心的意念,和生命的追求……。再與色彩的組合,運用色彩自身的強弱、進退、伸縮、調(diào)和、明暗、對比、色面的大小……等作用,而表達出極端、純粹、至美的精神藝術。
第七,要突破傳統(tǒng)的規(guī)格:藝術要國際化,建筑是跟著時代走的,不可能走回頭路,因人口日增,空間的利用是必然的,故房屋外表的造型,室內(nèi)格局、裝潢的設計 ,都必須適應潮流而現(xiàn)代化,不宜傳統(tǒng)規(guī)格,只能掛長寬差不多的大小框形。畫要抽象,才能取得協(xié)調(diào),如琴瑟共鳴,更有相得益彰,畫龍點睛之妙。繪畫藝術,不只是供人收藏鑒賞,更要懸掛壁間,朝夕與人共處,才能潛移默化,陶冶性情,達到凈化心靈,美化人生的實質(zhì)功效。
第八,要突破傳統(tǒng)的款識與用印:國畫重視款識,十分繁復,是作者主觀給與的贊美和說明,題完后又必須用印,名章多至四方,閑章有引首、押角,已成慣例。繪畫藝術有它的尊嚴和獨立性,應由觀者自賞,何需畫蛇添足?抽象畫,更不能主觀命題,以免破壞了觀者的視覺空間,只覓適當處,簽名蓋章即可,印以一方為限,若有自己的獨特風格,這些也可免了。
國畫現(xiàn)代化,絕不是洋化,創(chuàng)新更不忘本,要保留民族傳統(tǒng),必須用固有的繪畫媒材:筆、墨、紙、彩,和裱褙;更要以國畫的特色,點、線(用筆)、面(用墨) ,為構成有筆有墨的畫面要素;仍留空白,但表達的思想和古人不同,畫好再設色。這些都是我國固有的,和西洋截然不同,足可保留中國文化的特質(zhì),及國畫的傳統(tǒng)精神,絕不是學外國人的抽象畫,更不同于傳統(tǒng)的國畫,就是我的“現(xiàn)代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