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云
筆者的一位學生想買一臺電腦,在一家商場里,她挑到一臺自己打算買的機型,卻又被另一種更新更棒的新機型迷住了,難下決心,她左思右想,在柜臺前走來走去。商店經(jīng)理看出了她的心思,走過來說:“我看你猶豫了大半天,這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你可以再到別家類似商店看看,比較一下?!边@位學生于是到多家商店瀏覽,最后還是返回原店,買下新型電腦。
試想,當初那家商店經(jīng)理若對顧客說:“不要再猶豫了,趕快買下來吧,這兒的又好又便宜,吃不了虧!”顧客絕不會下決心買,因為強迫猶豫不決的人,會加重他的負擔,使他更加猶豫。減輕這類人的壓力,讓他輕松地選擇,其推銷語言切入的角度是很關鍵的,商店經(jīng)理所采取的態(tài)度無疑是最明智的,也是人們常說的欲擒故縱。
詼諧幽默的言語,也是語言角度切入的另一種常用方式,幾句妙趣橫生的言辭,常常會產(chǎn)生出入意料的效果。一次,許廣平寫了《羅素的話》一文,求教于魯迅,魯迅評曰:“批給90分,其中給你5分,抄二三分,末尾幾句議論2分,其余的分,都給羅素?!敝赋鲈S廣平“偷懶”,大段摘錄羅素的話,而缺乏自己的見解。許廣平看后莞爾一笑,愉快地接受了這個委婉的批評。瞧,魯迅僅用幾句風趣的評語就輕而易舉地說服了許廣平,若換用直來直去的方式,其效果一定不佳。
可見“換個角度”是言語交際中一門藝術,一門融智慧、耐心、善意、幽默等為一體的藝術!
(朱自軍摘自1996年7月11日《公共關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