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旭
荒蕪的《漫談魯迅研究》(載《讀書》第一期),談到要實事求是地進行魯迅研究,我很贊成。不過文中有云:“姚文元的那本‘權(quán)威著作兜售的是什么貨色,也不是沒有人知道??墒牵f來真怪,在‘四人幫垮臺以前,沒有聽見專家們吭一聲……”,對這段話,我不敢茍同。
這里且不說當(dāng)時誰敢在報刊上對姚文元“吭一聲”。拿姚文元那本“權(quán)威”著作來說,如果是指《文化革命的巨人——魯迅》一書,那么就其主要觀點而言,并無什么反動、荒謬的“貨色”。因為姚的這本書,根本沒有什么創(chuàng)見,只是五十年代魯迅研究中比較流行的觀點的雜燴。特別是關(guān)于魯迅思想發(fā)展問題,魯迅早期思想特點問題,它幾乎完全是復(fù)述瞿秋白同志的觀點;而關(guān)于左聯(lián)時期,如“兩個口號”論爭等問題,它也基本照抄當(dāng)時文藝界領(lǐng)導(dǎo)同志的說法,也就是后來姚文元自己大罵特罵的那些說法??峙乱舱驗榇?,姚在其顯赫之時,卻不敢把他的這本《巨人》拿出來再版發(fā)行。我并不是說,這些觀點是不可更移的定論。不同意見,可以也必須爭鳴。但如果因為姚文元的禿筆曾抄襲這些觀點,就一概貶之為“什么貨色”,也顯然是不妥當(dāng)?shù)摹?/p>
姚文元是個投機文痞,其人其文的一大特色是見風(fēng)使舵,趨炎附勢。正因為如此,我們?nèi)绻兴?,就得花點力氣,不但找出他的論點從何而來,而且去分析哪些是荒謬的、反動的,哪些是正確的,但是被他竊取的。須知我們批判一種謬論,是因為它“謬”,而非因為它是某個壞蛋“兜售”的。要不然,我們就會不斷遇到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一些令人遺憾的事情:例如有的批判《巨人》的文章,作者似乎連自己和姚文元的分歧究竟在何處都沒搞清楚,用以批駁姚文元的論點,正是姚文元抄在書中的論點;或者為了批判《巨人》中姚文元的某個論點,竟搬出了姚文元在得勢后的另一個顯然荒謬之極的論點,等等。
讀書評書,不要因人廢言,簡單從事。什么東西都要具體分析。即使對“四人幫”這樣的惡棍,也要分析。只有這樣,對他們的批判,才能擊中要害。一聽是壞人之書,一律貶為“什么貨色”,乃是“對著干”的遺風(fēng),我們完全不必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