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5)07(c)-0194-05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Concept
——Tak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EducationActivityof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asanExample
XIE Yao, CHEN Xiaoping, LIN Zansheng, ZHAO Lei, LIANG Jing, ZHOU Lisheng (LibraryofAnhuiJianzhu University,HefeiAnhui,23OO41,China)
Abstract:Withth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inuniversitiesisbecomingincreasinglyimpotant.Thisarticleaistoexplorehowtointegratetheconceptofprojectbasedmanagementintoinformationliteracy education,indertocevetioallatioofoucs,iticplaingodinatedageentndmpoveeic qualityofuniversitylibraries.Thisarticletakesthe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projectofAnhui Jianzhu UniversityLibraryasan example,regardsthe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projectasawholeprojectandimplementsproject-basedmanagement.Teetire projectincludes fourstages:overalldesignstage,preliminarypreparationstage,speificimplementationstage,andresultanalysis stage.The\"workbreakdownstructure\"methodisusedforoveralldesign,andthe\"fourpartmethod\"isproposedtocreateatraining system,formingamanagementodethatintegrates\"teamanagement\",\"qualitymanagement\"\"riskmanagement\",and\"concation management\".This modegreatly improves the participationrateofactivitiesand enhanestheefectivenessof raining.
Keywords:Projectmanagement;Universitylibrary;InformationliteracyInformationliteracyducation;Trainingsrvices;Man agement model
圖書館作為高校重要的信息知識中心,不僅具有信息服務的功能,還肩負著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職責。我國教育主管部門也高度重視信息素養(yǎng)教育,并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明確規(guī)定:“圖書館應重視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信息素質課程體系建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改變了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理念,許多高校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現了一些管理上的問題。例如,相關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的重復率很高、各活動之間銜接得不夠合理、信息素養(yǎng)活動的目標設定需要進一步細化、學生參與度不高、沒有滿足大學生讀者的真正需求等問題,亟待新的管理模式加以解決。
1項目化管理概念提出與可行性分析
1.1 項目化管理概念
項目化管理是管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以系統(tǒng)論的思想為指導,以現代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為基礎,利用現有資源,通過特有的組織形式,實現項目全過程的綜合動態(tài)管理,從而有效完成項目目標。它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利于推動信息素養(yǎng)教育轉型升級2。
1.2項目化管理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
國外,圖書館界很早就將項目化管理理念引入圖書館工作中,主要集中在圖書館項目化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方法、系統(tǒng)開發(fā)、館員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懷特(White)提出圖書館以小組形式開展的工作可納入項目管理框架,并遵循標準化管理流程,但他并沒有討論具體用什么方式、在什么領域開展圖書館項目管理。羅賓布瑟等人的《圖書館項目管理實踐》一書提出,項目管理可以改變和提升圖書館服務,項目管理方法可以有效解決圖書館遇到不熟悉的新業(yè)務或者跨部門的復雜工作[3]
國內,圖書館界關于項目化管理應用到工作中的研究起點較晚,主要應用在閱讀推廣、志愿服務、館員績效考核等方面,應用于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培訓工作方面比較少見。曹志梅提出項目化管理構建現代圖書館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鄭勇認為在高校閱讀推廣工作中引入項目化運作模式,同時建立一個更為高效、靈活的圖書館團隊管理模式;石靜提出在圖書館志愿服務中引入項目化管理模式突出“品牌定位\"“人本管理”,提升激勵效能;張妍妍提出公共圖書館項目化管理,應該變革組織結構,切入矩陣型組織,并設計相配套的員工績效考核系統(tǒng)作為激勵手段。
1.3項目化管理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可行性分析
將項目化管理應用于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項目中,有利于推動信息素養(yǎng)教育項目進行項目化設計、管理,不僅可以優(yōu)化配置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對象、內容、目標、質量等各種館內外資源,化繁為簡、科學規(guī)劃、統(tǒng)籌管理,更好地促進信息素養(yǎng)教育項目各部門間的溝通與合作,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提高服務質量。
1.4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通用項目化管理框架
1.4.1項目化管理的四階段模型
項目化管理遵循四階段通用框架:整體設計階段需明確自標并分解任務;前期準備階段著重團隊組建與資源配置;具體實施階段強調過程監(jiān)控與質量保障;結果分析階段側重效果評估與持續(xù)改進。實踐表明,這一系統(tǒng)化方法能有效解決參與度低、管理分散等共性問題,為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提供參考。
1.4.2四位一體管理模式
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項目化管理需建立標準化流程,包括團隊管理、質量管理、風險管理及溝通管理。團隊管理采用跨部門協作機制,明確項目負責人、主講館員和技術支持等角色分工;質量管理通過制定項目目標,結合課前試講、課中實時評分和課后成果分析實現全過程管理;風險管理運用多種手段防范問題,如加強技術支持;溝通管理則建立多方聯絡機制,定期走訪學院,完善師生反饋渠道。
2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共性問題
2.1 項目整體規(guī)劃不足
目前,我國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已實現較高覆蓋率,但許多信息素養(yǎng)活動的開展還存在缺乏統(tǒng)籌規(guī)劃、臨時性活動為主、項目的規(guī)劃設計較混亂等問題。項目化管理的特點是通過特定的組織形式、資源合理配置優(yōu)化、合理的流程控制促進項目工作的科學規(guī)范、系統(tǒng)高效。信息素養(yǎng)教育是一個整體項目,應該提前對項目進行總體的規(guī)劃設計,明確項目要點和難點,才能使項自更加清晰快速地完成。
2.2 宣傳推廣效果較差
在信息化時代,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常用的閱讀方式。高校學生大多是通過簡單快速瀏覽各種社交媒體和網絡的標題篩選感興趣的信息,獲取信息較為零散。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存在著前期準備不夠充分、宣傳推廣方式單一等問題,部分高校圖書館還存在官網培訓信息更新不及時、培訓通知信息缺乏吸引力等問題,導致許多學生對培訓信息的了解興趣較低。
2.3 未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具體實施過程就是一個復雜的、多變的管理活動,需要對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資源進行組合利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仍未形成完整的管理機制,需要從團隊管理、質量管理、風險管理和溝通管理等角度保障活動的順利開展。
2.4缺少科學完備的評價機制
一場培訓活動的完成是否成功需要從多方面進行綜合的考量,確定考核評價方法,設計考核評價方案,并形成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評價機制以促進活動的改善。高校圖書館開展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項目不應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更應該關注活動完成的效果,從學生、主辦方、培訓師等多個角度分析,形成多方主體參與的考核機制。
3基于通用框架的對策設計
3.1 加強整體設計
在項目管理理論中,整體設計階段主要包括項目目標的確定、項目計劃的制定和項目資源的分配。將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視為一個完整的項目,做好項目立項和計劃分解。項目立項就是確定信息素養(yǎng)培訓需要達到的總目標,這個目標的確定既要符合學校的培養(yǎng)要求,又要符合館內實際,具有可行性。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目標要統(tǒng)籌上級部門年度考核指標、部門年度工作安排、高校年度教育計劃等來考量,最終形成本校年度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總目標。計劃分解是指通過工作分解結構(WBS)將項目分解為可執(zhí)行的任務,通過對時間節(jié)點和資源配置的合理規(guī)劃,將總目標細分為一個個具體的可實施的階段任務,實現全過程精細化管理,主要包括:確定培養(yǎng)目標,組建項目團隊,確定項目實施時段內的時間進度及時間安排,然后在此基礎上制定可行的宣傳方案。將項目化管理思想融人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將信息素養(yǎng)教育設置為單獨模塊進行規(guī)劃設計,按照要求學生掌握的不同層級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劃分內容,大致包含館員服務、講座、信息素質教育微課堂、定制講座、全校通選課與視頻公開課、學術寫作指導、闖關游戲與在線測評等方面。每一個具體的項目內容都由具體的負責人來完成,并以年度為周期進行規(guī)劃設計,實現項目整體設計的系統(tǒng)化目標設定、結構化任務分解和可控化資源配置,具體如圖1所示。
合理規(guī)劃結合文獻檢索課、數據庫培訓、講座、新生入館教育、微課程、學科服務、檢索競賽等活動,在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設置了相應的培訓目標,對這些活動進行整體規(guī)劃,通過合理分類、綜合分析、科學配置,實施項目化管理和運作,構建了一套系統(tǒng)、科學、規(guī)范的適合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項目化管理體系。
3.2完善前期準備
3.2.1 打造“四分法\"培訓體系
“ACRL框架指出,信息素養(yǎng)需要通過漸進而系統(tǒng)的方式融人學生不同階段的學術活動中,如何把特定概念融人不同水平的課程當中,是框架實施需要面對的挑戰(zhàn)之一。\"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體系建設應遵循“分規(guī)模、分層次、分專業(yè)、分規(guī)模\"的四分法原則,通過系統(tǒng)化設計實現教育效能最大化。這一模式將教育目標逐級分解為與不同用戶群體對應的三級金字塔模型:底層為入館教育模塊,要求掌握館藏資源分布、借閱規(guī)則、數字資源使用等基礎能力,適配低年級學生,覆蓋絕大部分的學生群體;中間層為數據庫商培訓模塊,傾向于高階技能,由數據庫商培訓講師推介各數據庫的使用方式,面向中高年級學生;館員培訓模塊則針對教師、有科研需求的學生,通過精準推送文檔、微課等實現精準化幫助。清華大學圖書館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學科定制服務,均體現了“四分法\"的設計理念。安徽建筑大學立足學?!按笸两╘"學科特色,開展差異化培訓,例如:化學專業(yè)培訓側重SciFinder的分子式檢索;土木工程學生通過ASCE數據庫完成“橋梁抗震文獻綜述\"實踐作業(yè)。具體如表1所示。
表12024年安徽建筑大學培訓內容列表
類似內容設計可參考各校學科特色調整,如理工科院校側重數據庫培訓,文科院校增加文獻分析模塊。四分法培訓體系相互融合,相互交叉,共同構成了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案的整合統(tǒng)一。
圖1信息素養(yǎng)教育項目化管理的通用工作分解結構(WBS)
3.2.2 開展培訓宣傳
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養(yǎng)培訓宣傳推廣方面應形成一套成熟的多元化傳播策略,采用“線上 .+ 線下\"結合的宣傳模式,按照“領導人負責,專人專責\"的原則,建立包括宣傳計劃制定、宣傳素材制作、渠道投放方式、效果監(jiān)測評估等環(huán)節(jié)在內的標準化宣傳流程。常用的宣傳推廣方式包括:(1)海報宣傳。海報包括兩種,一是數據庫商提供;二是館員自行制作。為了提高海報制作水平,團隊專門學習了海報制作技巧。紙質海報會張貼在學生流量密集的地方,如餐廳、圖書館入口、院系、宿舍樓宇等處。電子海報在圖書館電子屏播放,或者通過輔導員在學生群內發(fā)放。(2)在圖書館官網主頁和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培訓活動通知。(3)在學校第二課堂發(fā)布培訓活動方案。(4)通過電子政務推送活動通知、海報、課件或相關視頻。(5)在各圖書館工作群或讀者群、教師群、學生群等推送培訓信息,通過學生社團和輔導員網絡進行二次傳播。(6)宣傳員和培訓團隊的成員在朋友圈廣泛發(fā)布培訓信息或者海報,廣而告之,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力吸納參與者。
3.3 健全管理機制
3.3.1 團隊管理
信息素養(yǎng)涉及各方面的知識,是一個特殊的、涵蓋面很廣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術的、經濟的、法律的諸多因素,和許多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構建信息素養(yǎng)教育團隊時,應當注重團隊成員多學科背景與專業(yè)能力的互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團隊協作模式,例如,主講館員不僅負責課程講授,還會在后續(xù)講座中擔任助教,協助其他成員完成教學任務;組織協調者也可能參與宣傳推廣或課程推進工作。這種動態(tài)角色分配機制,既促進了館員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又增強了團隊的協作效率與凝聚力。此外,還應積極拓展外部合作渠道,邀請兄弟院校專家、數據庫培訓師等外部力量加入教學團隊,進一步豐富團隊的學科覆蓋面和專業(yè)深度。這種開放包容的團隊建設策略,使得信息素養(yǎng)教育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學科背景學生的需求,為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撐。復旦大學圖書館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團隊成員涵蓋信息管理學、情報學、醫(yī)學、新聞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碩博人才,這種跨學科的人才結構為其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深人開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安徽建筑大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六角色團隊模型”,該模型突破了傳統(tǒng)團隊固定分工的局限,通過組織協調者、主講館員、推進者、助教、技術支持及宣傳人員6個角色的靈活轉換,實現人力資源的高效利用
3.3.2 質量管理
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質量管理需構建多維度保障體系。在教學內容方面,注重案例教學與個性化設計,既能吸引讀者,解決實際問題,又可作為教學補充,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學習體驗。同時,拓展教育內涵,增加知識產權方面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加強專利申請、專利基礎知識、知識產權信息的獲取、專利數據庫檢索與利用等方面的培訓,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突出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上,推薦采用“基于興趣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即培訓應從學生自身學習興趣出發(fā),以提高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以解決基于興趣提出的問題為教學目的[0]。中國科技大學圖書館在信息素養(yǎng)教育領域的創(chuàng)新實踐為省內高校提供了寶貴經驗,其2024年開展了“專利信息助力科研創(chuàng)新”系列培訓,包含專利基礎及專利文獻獲取、專利申請中技術交底書的撰寫、專利申請前查新檢索、學校專利申請及相關辦理流程和學??萍汲晒D化運用等方面,旨在提高師生對于專利信息的應用能力,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與知識產權轉化應用。
3.3.3 風險管理
高校圖書館在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時,應重視技術風險防控,打造標準化應對方案。在基礎設施方面,各館都注重打造穩(wěn)定的技術環(huán)境,包括升級網絡寬帶、建立校外訪問系統(tǒng)等基礎保障措施。智慧教學空間建設成為新趨勢,多數高校都配備了智能錄播系統(tǒng)、遠程互動設備等數字化教學工具,確保線上線下培訓互相配合。在應急管理方面,常見做法包括:組建專職技術保障團隊,制定技術故障處理預案,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等。風險管理措施通常包括:在培訓前全面檢測設備運行狀態(tài),培訓中安排計算機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全程保障,培訓后及時歸檔技術問題解決方案。此外,各館還注重通過定期培訓提升館員的技術應用能力,確保教學團隊能夠熟練使用各類數字教學工具。這些共性做法有效降低了因技術問題導致教學中斷的風險,保障了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順利實施。
在遵循這一通用模式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了建筑類專業(yè)數據庫的訪問穩(wěn)定性管理,技術團隊針對校外訪問高頻出現的認證問題建立了快速處理通道,這一實踐為特色專業(yè)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3.3.4溝通管理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溝通管理的重點在于建立與院系師生的常態(tài)化溝通機制,形成“需求驅動、雙向互動\"的工作模式,包括制定溝通計劃、明確信息發(fā)布頻率、建立常規(guī)培訓機制等標準化流程。首先,通過定期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主動收集各院系需求,列出需求清單;其次,針對不同專業(yè)特點設計課程內容,加強與專業(yè)教師的溝通與協作,深度研究各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方案,了解本專業(yè)前沿動態(tài),個性化制定培訓方案,如為文科專業(yè)開設人文社科文獻分析課,為理工科定制專利檢索課;最后,建立動態(tài)反饋渠道,利用線上線下平臺持續(xù)優(yōu)化教學內容。當前,信息素養(yǎng)教育服務方式應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對接”。例如,武漢大學圖書館的“嵌入式教學服務”,就是通過提前與專業(yè)課教師協商,將文獻檢索技巧融入講座教學過程。溝通管理具有差異性,面向教師群體的培訓一般通過學科館員點對點溝通,而針對學生的教育培訓則利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溝通,同時穿插預約講座等靈活服務形式,以確保信息素養(yǎng)教育內容既能覆蓋大眾化需求,又能滿足個性化要求。
主動走進環(huán)能學院,廣泛調研讀者需求,開展“EBSCO系列數據庫”個性化專題定制講座。
3.3.5 優(yōu)化考核評價機制
在項目的收尾階段需要對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考核評價,該階段分為兩個維度:小的維度為歷次培訓后的結果分析;大的維度為信息素養(yǎng)培訓一個完整的項目實施周期后的結果分析。該階段的重點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指標權重和積分標準,形成多方參與的考核評價機制,例如,在年終考核中,加入學生評價、領導評價和自我評價,結合參與人數、獲獎成果等,打造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講座結束后,注意收集讀者的反饋意見。通過服務空間、服務內容的延伸增加讀者咨詢與反饋的途徑,包括上傳課件至報名讀者群中延伸服務、在圖書館官網首頁開放意見反饋渠道等,以提升培訓效果。
4結束語
總的來說,四分法是適用于多校的彈性框架,實踐顯示,該方法可使參與人數大幅提升。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包括了新生人館教育、講座培訓及信息檢索大賽等。其中,以開展講座培訓為主。圖書館從2006年開始已連續(xù)開展了19屆讀書宣傳周和18屆優(yōu)質服務月活動,伴隨著每年的讀書宣傳周和優(yōu)質服務月,的信息素養(yǎng)培訓團隊會在讀書宣傳周和優(yōu)質服務月期間,開展主講館員進院系、邀請數據庫培訓師及圖書館館內培訓三種形式的講座。以往的培訓存在參與率不高、培訓效果不理想等問題。項目管理理論的科學指導,使得信息素養(yǎng)培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2024年全年共完成線上線下培訓11場,5000余人次參加,場均參與人數近500人;開展各類信息競賽10余場,1000余人次參加;推送各類信息素養(yǎng)活動20余次,講座數量250余場。這充分證明了采用科學的項目管理理論、借助互聯網和先進的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培訓方式,是提升信息素養(yǎng)培訓效果的有效途徑。
基于項目管理理論開展的信息素養(yǎng)培訓,在整體設計培訓項目時,從滿足讀者需求出發(fā),分階段設計培訓目標,完善培訓流程設計,做好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的全面規(guī)劃;進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依據“四分法\"打造培訓體系,通過建立“團隊管理\"“質量管理\"\"風險管理”\"溝通管理\"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及時調控風險,保障活動順利開展。實踐證明,項目化管理可有效地提高活動參與率,提升培訓效果,實現了人工智能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的新突破。
在未來實施信息素養(yǎng)教育過程中,圖書館將繼續(xù)采用項目管理理論,按照學生的多層次需要開展多元形式培訓,將信息素養(yǎng)講座培訓線上與線下推廣活動、數字資源檢索競賽、其他特色活動有機融合在一起,使項目化信息素養(yǎng)教育轉變?yōu)槌B(tài)化、嵌入化、個性化、層次化的服務型教育,著力幫助和引導學生培養(yǎng)和提升信息素養(yǎng),適應信息社會的發(fā)展需要
參考文獻
[1]陳亞珊.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微課程建設策略分析[J].圖書館學刊,2023,45(5):8-11,16.
[2]徐鳳紅.高校圖書館服務活動全生命周期項目化管理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9.
[3]鄭勇,張敏.基于項目化管理的高校閱讀推廣團隊建設的難點與對策:以陜西科技大學閱讀推廣中心為例[J].蘭臺內外,2018(11):50-52.
[4]任秀潔.借鑒項目化管理思維拓展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新空間[J].中國成人教育,2015(21):37-39.
[5]張妍妍.項目化管理模式下的館員績效考核:以佛山市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7,37(10):105-113.
[6]楊晶石,郭欣悅,朱明莉,等.地方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以通化師范學院為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3,44(4):139-145.
[7]張建媛,暴瑛.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養(yǎng)框架的知識產權素養(yǎng)教育思考[J].圖書館界,2022(5):61-67.
[8]陸霞.內地西藏班幼師生與普通幼師生信息素養(yǎng)初步比較與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5):27-29.
[9]陳偉,翟中會,韓曉雪,等.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線上培訓的項目化管理[J].圖書館學研究,2021(14):68-73.
[10]趙磊.文獻檢索課教學方法淺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1,21(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