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是大腦里的“生命線”,一旦發(fā)生病變,可能直接威脅生命或導致嚴重殘疾。及時了解腦血管健康狀況、積極防治腦血管病,對于維護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腦血管病是指腦血管病變,包括血管腔閉塞或狹窄、血管破裂、血管畸形、血管壁損傷或通透性發(fā)生改變等導致的腦組織缺血或出血,進而引發(fā)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被統稱為腦卒中或中風。腦血管病可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病兩個主要類型缺血性腦血管病最為常見,主要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和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是短暫性腦血流供應障礙引起感覺障礙、偏癱、失語等一系列癥狀,但癥狀可在2~24小時消失,不留后遺癥。該病常是腦梗死的預警信號,病因包括動脈硬化狹窄引起的血液動力不足,不穩(wěn)定動脈硬化斑塊、血液高凝狀態(tài)等引起的微栓子,血壓突然變化、短暫性心律失常等引起的腦灌注不足等。
腦梗死就是血栓或栓塞導致腦血流中斷,造成相應供血區(qū)域缺血而引起感覺障礙、偏癱、失語,以及高級腦功能障礙如認知、記憶、情感障礙等的一類疾病。
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出血是由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導致的,常見于高血壓患者。該病最常見的病因為高血壓導致的粟粒樣動脈瘤破裂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因為位于蛛網膜下腔的腦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劇烈頭痛,伴隨惡心、嘔吐或者神經功能缺損等癥狀的一類疾病,多由腦動脈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引起。這類疾病非常兇險,具有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患者治療費用高、康復周期長,生活質量及經濟狀況受到嚴重影響。
以下人群患腦血管病的風險顯著增加,需要重點預防。
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血管老化加速,其中,60歲以上人群風險最高。
慢性疾病患者 主要指“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高血壓若長期得不到控制,會損傷血管壁,從而增加動脈硬化及破裂的發(fā)生風險。血脂異常促進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嚴重者可堵塞血管或者出現栓子脫落。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內皮,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除了“三高”,高尿酸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也是動脈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
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 主要包括吸煙、酗酒者及肥胖人群。尼古丁可損傷血管,增加腦血管病的發(fā)生風險。過量飲酒會導致血壓波動,誘發(fā)血管痙攣。體質量指數(BMI)≥28的肥胖人群,患腦血管病的風險顯著增加。此外,久坐不動者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
出現以下癥狀,常提示可能發(fā)生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要立即就醫(yī)。
1.突發(fā)性頭痛。劇烈頭痛伴惡心、嘔吐,可能為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
2.運動功能障礙。一側面部癱瘓,同側或者對側肢體無力或癱瘓(尤其突發(fā)單側肢體無力),步態(tài)不穩(wěn)、平衡障礙(如“醉酒步態(tài)”)及感覺障礙。
3.語言障礙。包括言語說不清、聽不明白,或者所答非所問、言語錯亂。
4.視覺異常。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黑朦,甚至瞳孔變化。
5.意識障礙。嗜睡、昏迷,或伴有心跳、呼吸節(jié)律變化,提示大面積腦梗死或腦疝。
6.其他癥狀。眩暈、復視、共濟失調等。
減輕腦血管病對健康的危害,早發(fā)現、早治療是關鍵,以下是常用的檢查方法。
影像學檢查
1.頭部CT為急性期首選,可快速識別腦出血或大面積腦梗死
2.磁共振成像(MRI)可鑒別出超急性期(<6小時)的腦梗死
3.核磁血管成像(MRA)可以無創(chuàng)評估顱內血管狹窄或閉塞情況
4.CT血管造影(CTA)通過注射對比劑顯示血管形態(tài),診斷顱內外動脈狹窄的準確率高。
血管超聲檢查
1.經顱多普勒超聲(TCD)能評估顱內血流速度及側支循環(huán)情況,結合微氣泡等可以檢測微栓子。
2.頸動脈超聲能檢測頸動脈斑塊、狹窄程度及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
介入性檢查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被認為是腦血管檢查的“金標準”,可動態(tài)實時顯示腦血管病變,也可以是介入治療的一部分,實時指導手術,如支架置入、動脈瘤栓塞等。
養(yǎng)護腦血管的核心策略是,控制危險因素+ 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篩查。
控制危險因素主要是指慢性疾病管理,包括控制血壓,目標值<140/90毫米汞柱;穩(wěn)住血糖,空腹血糖<7.0毫摩/升,糖化血紅蛋白<7% ;調好血脂,服用他汀類藥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8毫摩/升)。
生活方式干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 飲食要做到“三低一高”,即低鹽(<5克/日)、低脂、低糖、高纖維。2.每周進行超過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結合抗阻訓練。3. 戒煙限酒,戒煙可使中風的發(fā)生風險降低50%,酒精攝入量<25克/日(男性)。
40歲以上人群,每年要監(jiān)測血壓、血糖、血脂;高危人群每1~2年進行頸動脈超聲、TCD或MRA檢查。
突發(fā)中風癥狀時,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不要自行服藥,尤其是阿司匹林,以免加重腦出血;要爭分奪秒到有條件的醫(yī)療機構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