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記
樂也者,施也。禮也者,報也。樂,樂其所自生;而禮,反其所自始。樂章德,禮報情反始也。所謂大輅者,天子之車也;龍旂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緣者,天子之寶龜也,從之以牛羊之群。則所以贈諸侯也。
【譯文】樂是讓人聽和看的,只求施予,不求報答。禮則是有來有往的,既講施予,也講報答。樂是為自己心中所生的情感表示歡樂,而禮則是追溯事物本始的產(chǎn)物。樂要表明內在之德,而禮則要報答恩情,飲水思源。所謂大輅,乃是天子之車;所謂龍旂九旒,乃是天子的旌旗;有青黑色邊緣的龜甲,乃是天子的寶龜;再加上成群的牛羊。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天子用來贈送來朝將去的諸侯的。
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tǒng)同,禮辨異。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窮本知變,樂之情也。著誠去偽,禮之經(jīng)也。禮樂負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jié)。是故大人舉禮樂,則天地將為昭焉。天地?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然后草木茂,區(qū)萌達,羽翼奮,角觡生,蟄蟲昭蘇,羽者嫗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而卵生者不殈,則樂之道歸焉耳。
【譯文】樂所表達的,是感情之不可變易者;禮所表達的,是道理之不可變易者。樂強調調和同一,禮強調區(qū)別差異。禮和樂的學說,貫穿人情的始終。探索人們內心的本源,推知它的變化規(guī)律,這是樂的實質;發(fā)揚人們真誠的品德,除去那些虛偽的東西,這是禮的原則。禮樂相合就能順從天地之情,通達神明變化的美德,以感召天神地祇,化育萬物大小之體,調整父子君臣的關系。所以,在上位的賢君明臣若能按禮樂行事,天地將為此而變得光明。天地之氣欣然和合,陰陽相從不悖,溫潤覆載,養(yǎng)育萬物。于是草木茂盛,作物萌芽,鳥兒展翅飛翔,獸類活蹦亂跳,蟄蟲從冬眠狀態(tài)中蘇醒過來,鳥類孵卵育雛,獸類孕育生子,胎生的不死胎,卵生的不破卵。這一切都應歸之于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