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是把作者所主張的某種判斷加以論證,使敵論者信服的文章。議論之所以成立,由于判斷的彼此有沖突。如果對于某一判斷彼此之間都認為真理,那就并無異議可生,根本無所用其議論了。例如,“飲酒有害于健康”,這判斷已成為常識上的真理,用不著再有人出來重新主張,可是對于明知故犯的嗜酒者和漠視酒害的世間大眾卻有再提出來議論的必要。總而言之,議論的發(fā)生由于對于某一判斷的意見有不一致的地方。這所謂不一致,并不必全部相反,在程度上范圍上部分地不相融合也可以。例如對于“人皆有死”的判斷,可以發(fā)生“偉人身體雖死精神不死”的議論。此外,因了個人立場的不同,對于一個判斷,主張上也自然會發(fā)生種種的不一致,這樣,議論的來路是很多的。
議論文是作者對于敵論者主張作某種判斷的東西,所以議論文大概有敵論者,至少應有敵論者在作者的預想之中。這所謂敵論者,有時可以說得出是張三或李四,有時不妨漠然不知道是誰??傊怯袛痴撜呔褪橇恕7彩俏恼露家宰x者為對象,都有讀者的預想。議論文的讀者和別種文章的讀者性質頗有不同,議論文的讀者一種是敵論者,一種是審判者。我們寫作議論文,情形正和上法庭去訴訟,向對方和法官講話一樣。
我們對于事物不妨懷抱和別人不相一致的見解,提出自己的判斷來加以主張。但主張必有理由,為使大家信服起見,當然要把主張的理由透徹地反復論證。議論文的主旨就在論證作者的主張。大家都認“武王是圣人”,你如果要主張說“武王非圣人”,不能憑空武斷,該提出充分的理由來論證這個和人不同的判斷。
(選自《文話七十二講·第六十七講》,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