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短評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主要對文學作品進行簡要剖析與評價,聚焦于文學作品本身,從文學視角出發(fā),深入探討作品的內容、形式、藝術手法、主題思想等要素。與一般讀后感不同,讀后感往往側重于對作品的情感體驗與感悟抒發(fā),而文學短評更強調基于文本的客觀分析與理性評價。
文學短評的篇幅通常在百字左右,要求評論者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對作品的深刻見解。這就要求在寫作時,必須精準捕捉作品的亮點,或在自己感觸最深的部分展開評論,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談,確保在有限的篇幅內,將觀點闡述透徹。
文學短評必須有清晰明確的觀點,也就是對作品的評價與看法。以評價《夢游天姥吟留別》為例,可以明確指出“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憑借奇幻的想象和豪放的風格,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詩人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大無畏精神”,讓讀者一眼就能明確評論的核心觀點。
文學短評不能只是空洞地發(fā)表議論,要有具體的分析與論證過程。要緊密結合作品中的具體語句、情節(jié)、意象等深入剖析,以讓讀者切實感受到作品的魅力與內涵。下面談一談如何寫好文學短評
一、掌握寫文學短評的方法
掌握寫作文學短評的方法,是提升文學鑒賞能力與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在面對文學作品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研讀作品,把握主旨。對于詩歌,像曹操的《短歌行》,要注意四言詩的韻律節(jié)奏,感受其古樸典雅又富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特色,還要關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等詩句所蘊含的時光易逝之感和求賢若渴之情;對于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需剖析其獨特的結構,從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蹤,體會其借景抒情的妙處,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喜悅與哀愁。只有反復品味這些作品的語言、意象、情節(jié)等元素,才能準確把握作品主旨和情感基調。
第二,確定角度,提煉觀點。在全面理解作品后,要選取獨特的評論角度并提煉新穎的觀點。比如評價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從藝術手法角度,可提出“李白運用大膽的夸張和豐富的想象,勾勒出奇幻瑰麗的天姥山仙境,展現(xiàn)出浪漫主義詩歌的獨特魅力”的觀點;從主題角度,則可提出觀點:“此詩借夢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對現(xiàn)實權貴的不屑與反抗?!北苊馊嗽埔嘣?,提出屬于自己的獨特見解,能讓短評更有價值。
第三,結合文本,分析論證。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若論證“蘇軾通過對赤壁古戰(zhàn)場的描寫,抒發(fā)了對英雄的敬仰和對人生的感慨”這一觀點,就可引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闡述其如何借滾滾江水的宏大景象,營造出歷史滄桑感,引出對英雄人物的緬懷;再通過“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分析蘇軾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展現(xiàn)其復雜的內心世界。分析時要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使論證嚴謹有力。
第四,語言簡潔,表達準確。文學短評的語言要簡潔明了,避免冗長煩瑣。用詞要恰當,避免過于夸張或主觀的表述。比如評《琵琶行》,可客觀評價:“《琵琶行》以精妙絕倫的比喻,將抽象的琵琶音樂具象化,生動地展現(xiàn)出音樂的起伏變化,在描寫音樂的詩作中具有獨特地位?!边@樣的表達更準確、更專業(yè),能提升短評的質量
二、掌握文學短評的寫作步驟
寫文學短評,需要依次從標題、開頭、主體、結尾這幾個關鍵部分展開,每個部分都有各自的要點和技巧。
(一)標題
一個好的標題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傳達作者的觀點。兼具吸引力與概括性??梢灾苯颖砻饔^點,像“《沁園春·長沙》:青年毛澤東的壯志豪情”,直接點明評論的核心是毛澤東在詞中展現(xiàn)的志向。也可采用疑問、反問句式,引發(fā)讀者探究的欲望,比如:“《雷雨》中周樸園的冷酷,僅僅是封建禮教的錯嗎”,引導讀者深入思考人物性格成因。還可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如“《雨巷》:那一抹丁香般的愁緒”,這種詩意表達,讓讀者對作品的情感氛圍能有初步的感知。
(二)開頭
開頭要直接引出評論對象和觀點。先簡要介紹作品基本信息,如作者、作品名、主要內容,再直截了當?shù)靥岢鲎约旱挠^點。以《勸學》為例,可這樣寫:“荀子的《勸學》是一篇談學習重要性及方法的經典議論文。文中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學習對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作用。我認為,《勸學》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其豐富多樣且極具說服力的論證方法。”這種開頭簡潔明了,為后續(xù)論述做好了鋪墊。
(三)主體
主體是短評的核心,要深入論證觀點。可采用總分結構,先提出總觀點,如“《師說》的思想價值在于打破了當時社會對師道的傳統(tǒng)認知”,然后從不同方面展開,例如,從批判“恥學于師”的社會風氣,闡述“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全新師道觀念等角度進行分析。也可采用層層遞進結構,逐步深入闡述,例如先分析《赤壁賦》的語言之美,再探討其中的哲學思考,最后闡述蘇軾豁達人生觀的現(xiàn)實意義。分析時務必緊密結合文本,引用原文語句,如分析《勸學》的論證方法時,引用“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來闡述比喻論證的妙處。
(四)結尾
結尾要總結全文,再次強調觀點,還可簡要評價作品的價值和意義。比如評價《拿來主義》的結尾:“總之,魯迅的《拿來主義》以犀利的筆觸、深刻的思想,批判了當時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tài)度,提出了正確的‘拿來’主張。它不僅在當時具有振聾發(fā)聘的作用,對當今我們對待外來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仍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一篇具有永恒價值的經典雜文。”結尾簡潔有力,加深了讀者對文章的印象。
三、案例分析
《歸園田居(其一)》短評
(一)標題
《歸園田居(其一)》:回歸自然的心靈之歌
(二)開頭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是他辭官歸隱后的作品,描繪了田園生活的美好,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
(三)主體
1.田園生活的描繪
詩中表現(xiàn)了田園的寧靜與和諧,“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些描寫讓讀者仿佛置身于田園之中,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質樸與美好。
2.詩人的情感表達
詩人通過對田園生活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官場的厭惡和對自然的熱愛?!罢`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將自己比作羈鳥和池魚,形象地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
3.詩歌的藝術特色
詩歌語言質樸自然,如“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田園勞作的場景,毫無雕琢之感,卻充滿了生活氣息。
(四)結尾
《歸園田居(其一)》以其獨特的田園風光描繪和真摯的情感表達,展現(xiàn)了陶淵明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這首詩不僅是詩人個人心境的寫照,也為后世描繪了一幅美好的田園生活畫卷,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佳作展示
《短歌行》:曹操的求賢之歌與壯志豪情
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極具感染力與思想深度的四言詩,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這首詩將曹操對時光的感慨、對賢才的渴求以及統(tǒng)一天下的壯志豪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詩中,曹操開篇便發(fā)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喟嘆。將人生比作朝露,極言其短暫易逝,流露出對時光匆匆流逝的焦慮。這種對時間的敏感,并非消極的傷春悲秋,而是基于他宏大的政治抱負。在那個亂世紛爭的時代,曹操渴望盡快招攬賢才,成就霸業(yè),可時間卻不斷流逝,這無疑加重了他內心的緊迫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借用《詩經》中的詞句,含蓄地表達了對賢才的思念。他對賢才的渴望是如此強烈,以至于到了“沉吟至今”的地步。這里的“君”,指的便是那些能輔佐他成就大業(yè)的賢才。在詩中,他寫道:“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睂①t才比作高懸夜空的明月,難以摘取,表達出求賢不得的苦悶與憂愁。這種情感的表達真摯而深沉,讓我們看到了曹操作為政治家的求賢若渴。
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壯志,曹操在詩中還引用了“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周公為了接待賢才,吃飯時多次吐出食物,曹操以此表明自己也會像周公一樣禮賢下士,讓天下的賢才都能心悅誠服地歸順自己。這一典故的運用,使詩歌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也有力地表現(xiàn)了他的政治抱負和寬廣胸懷。
從藝術手法上看,《短歌行》節(jié)奏明快,韻律和諧,具有很強的音樂性。詩中運用了比興、用典等多種手法,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含蓄蘊藉。比興手法的運用,如以“朝露”喻人生,以“明月”喻賢才,讓抽象的情感變得具體可感;用典則使詩歌在有限的篇幅內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增強了詩歌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短歌行》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成為中國古代詩歌中的經典之作。曹操通過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他作為一代梟雄的壯志情懷和求賢若渴的心境。這首詩既是曹操個人情感的抒發(fā),更是那個時代的寫照,激勵著后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斷奮進,為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