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清晰、觀點明確是寫作的理想狀態(tài),但在實際表達中,很多同學會出現沒有思路、不會表達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思路沒有打開、語言表達不流暢。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理清寫作思路
理清寫作思路要求同學們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知道先說什么、后說什么、重點說什么。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可以運用以下技巧。
(一)整體構思,確定核心觀點
同學們看到文題后會在頭腦中閃過很多想法,此時不要急于落筆,想清楚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什么,再據此選取素材,謀篇布局。
第一,注意審題,抓住題眼。所謂“題眼”就是題目的關鍵詞,抓住了題眼,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有的題眼就是題目中的關鍵詞,有的不是。如“媽媽笑了”,關鍵詞“笑”是題眼;“難以忘記的一件事”中的題眼是“難以忘記”,不是“一件事”;“這件事教育了我”,題眼是“教育”。審題時,要把握題目的關鍵詞,精準提煉出文章的題眼。
第二,確定核心觀點。核心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有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理清思路,就是明確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找準寫作方向,避免偏題、離題。比如,在“這件事教育了我”中,題眼是“教育”,核心觀點是通過這件事,“我”受到了教育,思想和行為發(fā)生了變化。在這一觀點的引領下,就可以聚焦生活中那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片段,選擇最能體現“教育”這一核心的素材,突出“我”在事件后的感受和轉變。
第三,重視寫作目的。寫作目的有很多,有的是為了講故事,有的是為了抒發(fā)情感,有的是為了傳遞信息。在構思階段,同學們一定要明確寫作目的,理清寫作思路,做到有的放矢。
(二)深入構思,明確寫作順序
常見的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其中,時間順序是指按照事物生長變化的先后順序,以及事件發(fā)生演變的先后順序等;空間順序是指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由遠及近等順序;邏輯順序則強調按照事件發(fā)生的因果、遞進、轉折等關系組織語言和表達觀點。
同學們可以靈活選擇寫作順序,讓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比如,描寫景物時,可以選擇空間順序,通過移步換景的方式,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講故事時可以選擇邏輯順序,講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通過遞進、轉折等手法讓故事更有吸引力。
同學們可以學習優(yōu)秀文章的寫作順序。比如,《回憶我的母親》回憶了母親勤勞的一生,為了讓敘述更加連貫,作者以時間為序,娓娓道來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韌頑強等優(yōu)良品質。從“我”有記憶時起的“整日勞碌著”,1895一1900年前后的“退佃、搬家和遭遇天災”,1905年前后“節(jié)衣縮食、借債供‘我’讀書”,1909年“支持、慰勉‘我’參加革命”,1919年“離開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繼續(xù)勞動”,1927年“獨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到1937年去世“支持‘我’的事業(yè),過著艱苦的農婦生活”。這樣的順序使得文章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無限的敬愛。同學們應該多讀、多看、多借鑒,通過模仿經典文章,理清寫作思路。
(三)列提綱,確定寫作框架
列提綱既有助于行文時保持思路清晰,也便于快速成文。同學們可以根據重點內容、主要材料列舉“綱領式”提綱,簡潔明了地梳理先說什么、后說什么,形成基本的寫作框架。比如,以“在學習中成長”為主題寫作為例,有的同學要描寫一次跆拳道比賽的經歷,表達“要善于學習他人的長處,不斷提升自己”這一觀點。為了讓寫作思路清晰,簡單設計了提綱:開頭(略)一一交代參加比賽的時間、地點等要素;發(fā)展剛開始,“我”因實力不如對手節(jié)節(jié)敗退,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我”觀察并模仿對手的動作和技巧,調整心態(tài),反敗為勝;結尾一一開心之余,表達觀點。
當然,要想進一步理清寫作思路,還可以列舉“細目式”提綱,著重說明中間部分的起承轉合,讓文章層次分明,前后聯系緊密。比如,在以“夢想的力量”為主題的寫作中,有同學圍繞“夢想對個人成長具有推動作用”這一觀點列出了清晰細致的提綱:
開頭一一以名人實現夢想的故事引入,并提出“夢想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一觀點。
主體——先圍繞“夢想的萌芽”回憶自己小時候對畫畫的向往,寫出當時的天真想法和憧憬;然后圍繞“追逐夢想”講述為了實現夢想所做的努力,包括學習畫畫技巧,以及如何克服困難;最后圍繞“夢想的成就’講述自己在一次繪畫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并分享自己在追求夢想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表達對夢想的堅持和信心。
結尾——回歸主題,強調夢想能激勵人不斷進步和成長,對豐富人生具有重要意義,并鼓勵他人勇敢追夢。
二、清晰表達觀點
在理清思路、列舉提綱后,同學們要用具體的語言表達觀點。經過長期的寫作訓練,大部分同學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寫作能力,但是要想做到表達清晰準確,仍有一定難度。對此,同學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錘煉語言,讓語言表達更加清晰準確
(一)語言清晰,表達觀點
闡述觀點時切記不能言語模糊,模棱兩可,而要圍繞題目清晰地表達觀點。比如,《懷疑與學問》的核心觀點是“做學問要有懷疑精神”。作者在開頭就引用名人名言說明了“學者先要會疑”,然后在后續(xù)的論述中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不隨便輕信的態(tài)度,便是懷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這一觀點。根據這一范文,同學們要注意語言清晰,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轉化為明確的觀點,并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在《夢想的力量》這篇文章中,作者在開頭就用肯定句表明了“夢想是催人奮進的號角,是助人成長的力量”,拋出觀點,讓讀者第一時間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也為后續(xù)的論述做好了鋪墊。
(二)突出觀點,貫穿全文
明確了文章的基本觀點后,要將它放在文章的哪個位置呢?從文章的結構看,核心觀點出現的位置無非就是題目、開篇、中間,以及結尾這幾個部分。比如,《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將觀點放在了題目中;《敬業(yè)與樂業(yè)》則是在開篇就亮明觀點“‘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精神的三間小屋》在中間部分通過對三間小屋的論述,表達觀點,即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第二間“盛放著我們的事業(yè)”、第三間小屋“安放我們自身”;《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結尾處闡明觀點,即擁有創(chuàng)造力所需的要素,如保持好奇心、鍥而不舍地追求等。
根據教材中的范例,同學們可以看出觀點的位置選擇是需要依據文章的邏輯和表達精心安排的。在實際寫作中,同學們要根據寫作思路進行選擇,以確保核心觀點能貫穿文章的始終。比如,《好奇》這篇文章,作者在開頭就提出觀點“好奇,往往是發(fā)現真理的第一步”,讓讀者一目了然;第二段以牛頓為例,說明他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源于他的好奇心,從而證明觀點;第三段進一步說明牛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發(fā)現真理的過程,增強了說服力;第四段和第五段再次重申觀點,一方面從正面說明好奇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從反面說明沒有好奇心就不會發(fā)現真理這一事實。觀點明確,論述有理有據,以夾敘夾議的方式將觀點滲透在開頭、中間和結尾,使得整篇文章能圍繞核心觀點展開,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好奇”這一核心觀點的印象。
(三)運用材料,闡明觀點
在闡述觀點的過程中,為了讓內容充實且有說服力,同學們要運用具體事例證明觀點,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圍繞觀點,盡可能選擇典型材料,增強說服力。比如,在《夢想的力量》這篇文章中,可以從正反兩方面獲取材料,說明有夢想和沒有夢想的差別,從而讓觀點更有說服力。第二,結合運用“點例”與“詳例”。論述觀點要做到詳略得當,對不同的材料進行詳略處理,即對于能充分論證觀點、具有新意和代表性的論據,應詳細闡述,即形成“詳例”;對于大眾熟知或不夠典型的論據,則可簡略描述,或合并多個類似材料進行概述,以“點例”的形式呈現。
總之,寫作文時,同學們要做到有事可敘、有情可抒,這樣才能從容下筆,揮灑成篇。一方面,要明確所寫內容,并根據所寫內容安排文章結構,搭建文章框架,理清表達思路;另一方面,要圍繞核心觀點進行準確表達,讓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實現思路清晰、觀點鮮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