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頒布,教師應重視中小學課程教育改革。深度學習理論強調學生主動探究、理解、應用和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而整本書閱讀是當前語文課程標準得以落實的關鍵點,對于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基于深度學習理論,研究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對策。本文分析了深度學習的內涵與特征,簡要闡述了深度學習視域下“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圍繞深度學習賦能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適切性,開展項目化整本書閱讀活動,在真實問題與任務引領下,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一、深度學習的內涵與特征
(一)深度學習的基本內涵
隨著深度學習的理念被教師研究和應用,教師應從不同視角出發(fā),研究深度學習基本內涵,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精細加工,發(fā)展學生高階思維。深度學習強調在學生理解基礎上的記憶,并在新知識和原有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使學生能掌握復雜概念、深層知識等。同時,深度學習強調學生關注焦點,分析解決問題時所需的核心論點和概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加深理解、自我反思,以滿足學生自身需求,推動學生自身經驗的整合建構。
(二)深度學習的基本特征
1.學習目標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深度學習是一種以深度理解和全面發(fā)展為指向的學習方式,需要學生全面的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學生在深度學習課堂中經歷認知過程后,可以主動地建構知識、理解知識,更能發(fā)展學生高階學習思維,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與運用,以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通過深度學習,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完成學習指標。
2.學習內容是綜合的、整合的
深度學習是建立在真實情境中,教師需要依托情境來幫助學生建立知識,以知識銜接學生生活、經驗,促進學生與知識之間的鏈接。讓學生在學科實踐、跨學科主題、綜合實踐、大單元、項目化等學習模式中重構學習內容。這樣既能保證學生情感的投入,發(fā)展學生情感與意志驅動力,又能倡導“做中學”學習理念,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3.學習評價要伴隨學習全過程
評價作為學習的反思、反饋環(huán)節(jié),是一種有效方式。評價注重伴隨學習過程開展,在實踐中嵌入到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深度學習中圍繞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反思性評價,來綜合診斷學生學習結果,革新學生學習模式,完善學生學習過程。
二、深度學習視域下“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強調“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其中設置了六大學習任務群,其中第五個學習任務群為“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教師需要基于深度學習視域下,研究“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意義,通過發(fā)揮深度學習批判理解、信息整合、遷移運用、建構反思等特點,保證深度學習能伴隨學生整本書閱讀過程。
(一)文本解讀有厚度:拓展學生閱讀感知
在深度學習視域下,“整本書閱讀”教學能顯著提升學生文本解讀能力。深度學習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批判性理解和信息整合,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應深入閱讀文本并分析,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與內涵。通過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層次含義,讓學生更好地剖析作者思想脈絡與情感表達,以實現(xiàn)更全面、立體的文本解讀。通過“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不斷促使學生積累知識、拓寬視野,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包容度、理解力,鼓勵學生在深度閱讀中發(fā)展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二)遷移運用有維度:強化學生閱讀認知
整本書閱讀教學強調學生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圍繞深度學習視角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學生能在閱讀中將所學知識與自身經驗相結合,形成個性化的認知結構。這種遷移運用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更提高其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深度學習還強調大單元整合、項目化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遷移運用知識點,更能強化學生整體閱讀認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使學生能在實踐閱讀活動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知識的真正內化與升華。
(三)評價反饋有深度:助力學生閱讀反思
深度學習強調反思和自我評價,這使學生在閱讀中能不斷審視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及時調整學習策略。通過深度學習,教師可以提供更個性化和針對性的評價反饋,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和不足,從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通過深度學習視域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教師應加強學生閱讀反饋與反思,促進學生在反饋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和批判思考,培養(yǎng)其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通過評價反饋機制的建立,逐步提升學生閱讀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三、深度學習理論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對策
新課標強調要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yǎng)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認知世界的重要渠道。閱讀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又是語文教育者研究的核心。教師需要基于課程改革深化,圍繞深度學習理論,開展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項目化學習活動。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保持學生閱讀的持久性,促進學生深度閱讀、有效閱讀、整本書閱讀,以保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項目準備
1.依托課程標準,確定項目主題
過去的語文學習是單篇短章的天下,如今整本書閱讀走進了新課標,也漸漸走進學生語文學習。相較于單篇短章的學習,整本書閱讀具有顯著的特點,綜合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為學生搭建閱讀支架,促進學生從閱讀導向走向深入。教師需要依托新課程標準,圍繞課程標準“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理念指引,為學生確定整本書閱讀項目主題,實現(xiàn)學生深度閱讀。結合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活動,教師可以選擇《草船借箭》展開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并確定主題“品味古典名著韻味”,讓學生在主題引領下深入?yún)⑴c閱讀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閱讀感知與語言表達。通過項目主題明確,教師可以做好項目化學習的第一步,讓學生通過主題引領了解閱讀內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素養(yǎng)。
2.圍繞教材內容,設置項目目標
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圍繞教材,根據(jù)教材內容來為學生設置閱讀目標。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項目化學習中,教師需要精選教材內容,確定整本書閱讀內容以明確整體目標?!恫荽杓饭?jié)選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需要學生了解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體會諸葛亮的“笑”,感受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教師在整本書閱讀目標設計中,需圍繞積累閱讀環(huán)節(jié)中的句子與詞語;閱讀中了解名著故事大意;閱讀后的總結與感悟。三是設置項目目標,重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發(fā)揮學生學習自主性,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接觸、銜接,尊重學生整體閱讀體驗與感悟。通過整本書閱讀目標設置,為學生明確閱讀方向,讓學生在閱讀中把握重難點知識內容,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主人公的生活態(tài)度與性格特點。
3.把握學生學情,明確項目問題
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語言表達基礎奠定時期,教師需把握學生學情,明確項目問題,通過項目引領促進學生深度閱讀。以《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活動為例,教師需要圍繞三國時代背景,讓學生閱讀三國中故事情節(jié)脈絡,品讀三國人物精彩片段,熟記并掌握三國詩詞?;诖耍處熜枰_定項目核心問題。如“《三國演義》中小說故事情節(jié)脈絡是如何發(fā)展的?”借助問題先引發(fā)學生閱讀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整本書閱讀環(huán)節(jié)。綜合圍繞項目問題的明確,使學生閱讀想象與思考,幫助學生在問題引領下投身于深度閱讀與文學創(chuàng)作中。充分激發(fā)學生整本書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閱讀理解與思考。
(二)項目實施
1.小組協(xié)作,制定整本書的閱讀計劃
在深度學習視域下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小組協(xié)作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與協(xié)作精神的重要手段。圍繞小組協(xié)作學習活動開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各小組中共同制定《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計劃。教師應先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分配每個小組不同的章節(jié)或主題。每個小組需要討論并確定閱讀進度、討論話題和匯報形式。各小組也應圍繞分配到的章節(jié)或主題,按照閱讀周期進行合理劃分,保證高效、準時、準確地完成整本書閱讀,以發(fā)揮整本書閱讀計劃的制定意義。同時,教師要求每個小組在每周的固定時間進行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各小組需要將閱讀與討論的結果,以PPT的形式發(fā)送到班級群或者釘釘群中,通過周期反饋的形式助力學生深度閱讀,使學生在互相學習與借鑒中高效完成整本書的閱讀。
2.技術應用,優(yōu)化整本書的閱讀筆記
新時代的發(fā)展推動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應合理采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來優(yōu)化學生學習過程,讓學生借助電子設備、軟件工具來整理閱讀筆記,提高學生批注筆記的效率。在《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取電子版的閱讀形式。學生需要在電子版本閱讀中,借助批注工具進行圈點、勾畫、積累、標注等筆記記錄。在每周總結所批注的語句后,以文檔的形式打包記錄下來,并發(fā)送到學習平臺中。教師需及時檢閱學生的閱讀筆記,通過及時評價來評估學生閱讀成果。幫助學生在閱讀成果反饋中,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書中的內容,加強學生閱讀素材積累,為學生后續(xù)寫作奠定堅實基礎。
3.任務驅動,促進整本書閱讀思考
任務驅動是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有效方法,教師需要設計任務群,以任務為引領促進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思考,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深層次思考。《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活動開展中,教師可從這幾方面為學生設計任務:分析書中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其變化;探討書中所體現(xiàn)的生存智慧和人類精神;比較不同版本的《三國演義》在情節(jié)和語言上的差異。這樣的任務群設計能幫助學生在任務引領下實現(xiàn)整本書的閱讀思考,促使學生能在閱讀思考中發(fā)揮想象,提升學生閱讀文本鑒賞水平和閱讀分析能力。教師更應關注學生在任務解決中的小組協(xié)作,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互動,保證學生能在小組協(xié)作、互助中完成閱讀任務,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與知識互補。
4.角色扮演,助推整本書閱讀互動
通過讓學生扮演角色演繹故事情節(jié),提升學生閱讀體驗和理解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活動中,需要定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幫助學生回顧閱讀內容,助推整本書閱讀活動。在《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應圍繞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讓各小組緊跟閱讀進度進行情節(jié)演繹,通過角色扮演來實現(xiàn)學生閱讀回顧與深度閱讀,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與文本理解素養(yǎng)發(fā)展。在實踐活動開展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并準備相應的臺詞和動作。通過角色扮演,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心理和行為,還能鍛煉自身的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傊?,教師需要秉承“以生為本”理念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圍繞學生實際來優(yōu)化教學活動,不斷加深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深入理解,助力學生學習主人公的優(yōu)良品質,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發(fā)展學生閱讀素養(yǎng)。
(三)項目總結
1.項目成果展示
整本書閱讀活動項目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每周提交的筆記、感想等進行匯總,以整合的形式進行成果展示。同時,學生需要根據(jù)《三國演義》中的故事發(fā)展與情節(jié),演繹整個故事內容,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再次加深閱讀感知與印象。通過成果展示讓學生掌握故事主要內容與情節(jié)發(fā)展,使學生深刻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點?!袄碚?實踐”的成果展示方式能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諸葛亮的性格特點,如聰明、足智多謀等,并能結合具體的情節(jié)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幫助學生在成果展示中實現(xiàn)閱讀鞏固,落實學生整本書深度閱讀。
2.項目評價反饋
項目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采取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等方式,通過評價來反饋學生整本書閱讀成果,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閱讀效果,及時改進閱讀模式。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需要教師圍繞學生閱讀過程、結果采取有效評價。自評與互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學生需要填寫自我評價表格,包括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圍繞綜合性評價及時革新閱讀模式,為后續(xù)教學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導。
四、結語
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有效的措施既能保證“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持續(xù)、有效、高質量開展,又能夯實學生閱讀基礎,發(fā)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可開闊學生知識視野、豐富學生閱讀積累。將項目化學習滲透其中,可以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整本書的閱讀效率。未來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探索相應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通過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囊龑?,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滿足學生閱讀需要。
注: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任務群實踐活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研究”(課題立項號:2023ZJY0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