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剛接到兒子米奇,他就緊緊地攥著我的手,眼睛亮晶晶的,興奮地說道:“媽媽,今天我很棒,我上臺講故事了!”
“哇,真的呀?米奇你能上臺講故事了,太了不起了!”我蹲下來,認真地看著他,然后夸張地用拇指在他眉心點了一個贊。他的小眉頭皺起來說:“但是,我覺得……沒有別的小朋友講得好?!蔽覝厝岬孛念^安慰道:“沒關系,敢站上臺,你就非常厲害了?!?/p>
我知道,米奇能有這個改變,真是來之不易。上學期,學校老師組織孩子們上臺自我介紹、唱歌。我滿懷期待地在班級群的活動視頻里翻了又翻,卻怎么也找不到米奇的身影。為此,我甚至和他鬧了不愉快。他說害怕,不敢上臺,我卻固執(zhí)地認為是他不愿意。
直到他含著淚,委屈地問我:“媽媽,為什么我不能在臺下給小朋友拍手呢?”那一刻,仿佛有根針刺中心口,我才猛然驚覺,我的期待和強求已經(jīng)變成了壓在他稚嫩心頭的負擔。
從那以后,我開始放下那份“一定要站到臺前”的執(zhí)念。我依然會為他創(chuàng)造嘗試的機會,但去不去,做不做,選擇權真正在他。
每周六,我都有帶米奇去戶外徒步的習慣。每次去程的大巴上,領隊都會組織大家輪流做自我介紹,互相認識。最初幾次,輪到我們時,我總會問他:“米奇要不要和媽媽一起,讓叔叔阿姨們認識一下你呀?”他總是把頭搖得像撥浪鼓,說:“不要,不要!”他小小的身子使勁往座椅里縮,恨不得把自己藏起來。想起之前的不愉快,也理解他的害羞、敏感,我便不再堅持。
沒想到,大概是第八次徒步時,當我照例問他,他竟然沒有立刻拒絕,而是猶豫了一下,小聲問:“媽媽,我跟你一起去……不說話,行嗎?”“當然可以!謝謝你愿意陪媽媽?!蔽遗阂肿?nèi)心的驚喜,聲音里卻還是透露一絲激動。
我做完介紹,正準備帶他回座位,他卻輕輕拉了拉我的手,又指了指話筒。我心中一動,立刻蹲下身,把話筒湊到他嘴邊。
“大家好,我叫米奇。”他的聲音小小的,帶著一絲怯意,但清晰地傳了出來。
說完這句,他像完成了一個重大任務,飛快地把頭一扭,將話筒塞回我手里,臉頰微微泛紅。下一秒,車廂里響起了溫暖而熱烈的掌聲?!鞍パ?,這孩子真棒!”“這么小就來徒步,還敢自我介紹,了不起!”
回座位的短短幾步路,夸贊聲包圍了我們。幾個年長的叔叔阿姨還忍不住伸出手,親切地摸了摸他的頭。回到座位,我能明顯地看到米奇的滿足和喜悅,以及一種悄然從身體里生出來的自信。
那次大巴上的“初試啼聲”,像一顆投入水中的石子,在米奇心里漾開了圈圈漣漪。自那以后,他似乎真的多了一份勇氣,不再那么抗拒展示自己。于是,便有了今天他在班級里講故事的一幕。
養(yǎng)育孩子,或許正需要這份“只管耕耘,不問收獲”的心態(tài)。我們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帶他們?nèi)ヒ娙恕⒁娛?,見天地,讓他們在一次次嘗試中汲取成長的養(yǎng)分。至于他是否能長成我們期待的樣子,不用去苛求。我相信,孩子的綻放會不期而至,給我們驚喜。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