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層次分析法;子午道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A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5.11.023文章編號:1674-7909(2025)11-103-6
0 引言
秦嶺古道是連接關中與陜南、巴蜀的交通要道,承載著千年歷史文脈,其西安段包含子午道、駱道、峪谷道、武關道,是我國古代交通文化、商貿文化、軍事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遺產是一個現代概念,包括文物、建筑群及遺址[。秦嶺古道作為重要的文化遺產,具有珍貴的文化和自然價值。文化遺產的景觀質量能夠直接反映古道的現狀,影響游客的直觀感受。因此,研究以子午道為例,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秦嶺古道文化遺址景觀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分析文化遺產景觀質量的影響因素,提出景觀質量提升策略。
1研究對象概述
子午道也稱子午棧道,因其線路走向基本上呈南北方向而得名[2]。子午道作為古代連接關中平原與漢中、巴蜀地區(qū)的核心交通動脈,對軍事、經濟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關鍵作用[3??脊虐l(fā)現,子午道沿線歷史遺跡分布眾多,保存了大量的棧道遺址、碑刻、古建筑、古鎮(zhèn)村落、關隘等,形成了文化遺產體系[4]。其中,古建筑遺跡數量較多,沿線保存有翠微宮遺址、玄都壇遺址、金仙觀等。子午道棧道系統(tǒng)體現了古代交通工程建設者的智慧,現存遺跡多集中于秦嶺北麓河谷,如喂子坪棧道遺址、子午谷口棧道遺址、黑溝口棧橋遺址等[5]。此外,杜甫、李白等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楊貴妃荔枝之路相關遺跡也分布在子午道沿線。
子午道沿線自然景觀豐富,涵蓋地貌景觀、水體景觀、森林植被等6。子午道縱貫秦嶺褶皺斷塊山地,有峰林、峽谷、絕壁、溶洞等多樣化的地質形態(tài)。沿線的水系網絡構成了動態(tài)的生態(tài)廊道,形成了獨特的水景風貌。該區(qū)域植被以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兼具垂直分異與演替特征。子午道沿線區(qū)域作為秦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朱、金絲猴、羚牛等動物的重要棲息地。綜上所述,子午道歷史地位較高、文化遺產豐富且自然資源充足,故選擇其作為研究對象。
2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評價
2.1研究方法選取
為確保景觀質量評價的全面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基于對研究對象的實地調查,以及對相關文獻的系統(tǒng)整理與總結。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進行評價;依據文化遺產研究領域及景觀設計相關專家學者的意見,構建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評價模型;再征詢多名專家意見,對指標體系進行評分。采用1\~9標度法評判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再利用Yaahp層次分析法軟件對專家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得到最終的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最后進行一致性檢驗。若一致性檢驗結果 CRlt;0.1 ,說明該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合理性;若 CRgt;0.1 ,則需要對指標內容進行調整和修改。
2.2基于文獻研究法的評價指標選擇
在中國知網,以“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評價”“文化遺產景觀評價”“遺址景觀評價”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fā)現大部分遺產景觀質量評價聚焦于文化遺址公園、工業(yè)遺產等方面。崔華楨以南京市典型的遺址公園為例,從遺址遺存、景觀環(huán)境、歷史文化、功能設施、體驗需求等5個方面構建景觀評價模型,提出相應的發(fā)展策略。黃蜀云[8以內江市威遠煤礦工業(yè)遺產景觀為例,采用層次分析法,從自然要素、空間要素、文化要素、設施要素等方面構建工業(yè)遺產景觀評價指標體系,進而提出針對性的更新策略。綜上所述,文化遺產景觀是指由歷史文化遺存、文物、歷史遺址等人類文化遺產構成的景觀[9]。因此,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將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景觀組合與布局、景觀設施與服務等4個方面進行構建。
2.3基于AHP的評價模型構建
研究以人文景觀(B1)、自然景觀(B2)、景觀組合與布局(B3)景觀設施與服務(B4)作為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準則層。人文景觀(B1)包括古道保存狀況(C1)、古建筑遺跡數量與完整性(C2)、石刻碑碣藝術價值(C3)3個指標,自然景觀(B2)包括地貌景觀觀賞價值(C4)、植被類型豐富度(C5)、水體景觀美感(C6)、生物多樣性(C7)等4個指標,景觀組合與布局(B3)包括空間組合美感(C8)、游線景觀豐富度(C9)、景觀序列連貫性(C10)、節(jié)點景觀吸引力(C11)等4個指標,景觀設施與服務(B4)包括步行道與棧道質量(C12)、休息設施數量與質量(C13)、標志系統(tǒng)完整性與準確性(C14)3個指標(如表1所示)。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各個評價指標的解釋說明如表2所示。
3權重結果分析
3.1各層次指標權重分布與一致性檢驗
完成評價指標的選取及評價體系層級劃分后,編制“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評價層次分析法問卷”。收集專家評分數據后,將數據導入Yaahp層次分析法軟件(10.3)進行計算,獲取各層級指標權重,并開展一致性檢驗,最終得出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總體權重分布與一致性檢驗得分,具體結果見表3。所有指標的CR值均低于0.1,表明該評價指標體系合理。
3.2指標結果分析
如表4所示,在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準則層中,人文景觀的權重為0.3564,自然景觀的權重為0.3257,景觀組合與布局的權重為0.1936,景觀設施與服務的權重為0.1243。這說明在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評價中,人文景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古道文化的核心。因此,只有重視對人文景觀的維護,才能使古道文化遺產的質量得到保證與提升。自然景觀的權重次之。這是因為自然景觀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在生態(tài)上為古道文化遺產的存續(xù)提供了基礎環(huán)境。景觀組合與布局的權重適中,而景觀設施與服務的權重相對較低。
人文景觀指標層權重分析如表5所示。在人文景觀指標層中,古道保存狀況、古建筑遺跡數量與完整性的權重相近,分別為 0.158 1,0.138 1 ,這表明二者均對文化遺產景觀比較重要。古道保存狀況影響著古道原始風貌的留存狀況,關系到古道歷史信息的真實性,并且古道是其文化遺產的載體,若本體損毀,其他要素將無從依托。古建筑遺跡是古道功能與文化的物質載體,在數量多且保存完整的情況下,更能還原歷史場景。因此,要著重加強對古道本身與古建筑遺跡的保護與修復。石刻碑碣雖具藝術價值,但受眾較窄,權重較低。
自然景觀指標層權重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在自然景觀指標層中,地貌景觀觀賞價值、植被類型豐富度、水體景觀美感、生物多樣性的權重分別為
0.116 1、0.106 1、0.040 5、0.063 1 。其中,地貌景觀觀賞價值的權重最高。這是因為地貌景觀是自然景觀的基礎框架,其獨特形態(tài)與特征不僅能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還承載著地質演化信息。植被類型豐富度的權重僅次于地貌景觀觀賞價值,直接影響著景觀視覺效果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物多樣性與水體美感度的權重相對較低,對自然景觀的影響相對較小。
景觀組合與布局指標層權重分析如表7所示。在景觀組合與布局指標層中,權重相對較高的是節(jié)點景觀吸引力。這是因為節(jié)點景觀通常是游客在游覽過程中視線和注意力相對集中的區(qū)域,如古道出入口等關鍵位置,美觀的節(jié)點景觀能瞬間抓住游客的目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提升中,要注重節(jié)點的打造??臻g組合美感的權重次之,強調各要素之間的融合。游線景觀豐富度需要依托節(jié)點吸引力,普通游客對景觀序列連貫性感知較弱,權重相對較低。
景觀設施與服務指標層權重分析結果如表8所示。在景觀設施與服務指標層中,步行道與棧道質量權重為0.0671,步行道和棧道是古道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著重考慮維護和提升步行道與棧道的質量。此外,步行道和棧道還是古代交通網絡的遺存,其保存狀況直接反映文化遺產的原真性。隨著電子設備及人工講解的普及,標志系統(tǒng)的導覽作用被弱化,并且過度標志可能會破壞景觀原真性。古道旅游更側重自然體驗,休息設施需求相對次要,權重值相對較低。
4子午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提升策略
4.1數字技術賦能遺產保護,推動文化遺產活化
在人文景觀層面,堅持以子午道本體保護為核心,運用無人機、衛(wèi)星遙感技術實時監(jiān)測古道遺址損毀狀況,并第一時間進行修復。同時,推進子午道古建筑遺跡功能再生,將廢棄驛站改造為文化體驗館,融入有聲類非遺展演,增強互動體驗。此外,借助增強現實技術呈現古商隊影像,打造沉浸式游覽場景,讓歷史文化“活”起來。
4.2構建生態(tài)景觀體系,打造子午道四季特色景觀
在自然景觀層面,秉持生態(tài)優(yōu)先、美學賦能的原則,強化子午道地貌景觀觀賞性,在不同的地點設置多個觀景平臺,形成一個觀景平臺序列。在每個平臺設不同的觀景視角和景觀主題,如俯瞰山谷、遠眺山峰、近觀溪流等,引導游客逐步深入地欣賞景觀。根據秦嶺氣候特點,基于現有植被狀況,種植觀賞價值高的植物,構建四季主題植物景觀。例如,依托古道的墻壁、欄桿等種植攀緣植物,使其沿著物體攀爬生長,增加植物的覆蓋面積,營造立體景觀。
4.3以IP敘事為核心,營造子午道沉浸式游覽體驗
在景觀組合與布局層面,著重于節(jié)點打造與空間組合節(jié)奏把控。在節(jié)點打造方面,結合子午道歷史文化打造“子午道IP”。例如,開發(fā)“通關文牒\"文創(chuàng)護照,交由游客在關鍵節(jié)點(驛站、關隘)加蓋特色印章,解鎖歷史劇情。在空間組合上設置“疏一密一疏”的游線節(jié)奏,前導段營造探險感,中段集中布局多元體驗項目,尾聲段回歸自然并設置靜思空間,使游客的游覽過程充滿戲劇性與層次感。
4.4以原真性為導向,實現子午道設施品質提升
在景觀設施與服務層面,應在保護文化遺產原真性的基礎上,提升子午道步行道和棧道質量,兼顧安全性與功能性。步行道優(yōu)先選用天然石材、防腐木、碳化木等,保留古樸質感。棧道使用高耐候性仿木復合材料,紋理模擬古棧道木材裂痕,既能保證使用壽命,又能從外觀上延續(xù)歷史韻味。施工時融合傳統(tǒng)榫卯技術與現代技術,減少機械破壞并定期檢修維護。在配套設施方面,增設安全防護、觀景休憩設施及相關宣傳與指引標志,布置夜間柔和照明設備,在保障安全的同時,提升子午道景觀設施與服務質量。
5結束語
在秦嶺古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中,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權重較高,因此,需要注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融合,從而提升古道景觀質量。在指標層中,古道保存狀況、古建筑遺跡數量與完整性對人文景觀評價影響顯著;地貌景觀觀賞價值、植被類型豐富度在自然景觀中權重突出;節(jié)點景觀吸引力在景觀組合與布局中較為關鍵,步行道與棧道質量在景觀設施與服務中權重居首。根據以上權重結果制定景觀建設策略,能夠提升子午道文化遺產景觀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月清,暴慶剛.論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實踐和特色[J].江海學刊,2025(2):5-22,255.
[2]徐玉瑤.以詩證地:宋代蜀道詩的歷史地理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3.
[3]朱力.子午道的歷史文化價值探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4):176-178.
[4]馮思遠,楊湘濤.論子午古道的文化景觀旅游價值[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9(8):81-82.
[5]吳松顯.秦嶺古道歷史地理及秦嶺申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8
[6楊湘濤.子午道旅游景觀設計構建[J].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2019,44(6):92-95.
[7」崔華楨.歷史遺址公園景觀評價研究:以南京為例[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22
[8]黃蜀云.內江市威遠煤礦工業(yè)遺產景觀評價與更新設計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23.
[9]周仲鴻,王輝,田潤澤,等.農業(yè)文化遺產旅游景觀健康影響因素識別研究[J.鄉(xiāng)村科技,2023,14(12):53-57.
Evalu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Landscape Quality of the Ancient Qinling Road
-Taking the ZiwuRoad asanExample
YANG Yang LIYuzhu
School ofClothingandArtDesign,Xi'an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71OO48,China
Abstract: The Ancient Qinling Road,as an important carier of ancient transportation culture, commercial culture,and military culture,is a significant cultural heritageof China.This study takes the Ziwu Road as an example.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literature analysis,and discussions among experts and scholars,a landscap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Qinling Ancient Road is constructed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This system includes four criterion layers: cultural landscapes,natural landscapes,landscape combinations and layouts,together with landscape facilities and services.It also contains 14 indicator layers including the current preservation status of the ancient road.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weight distribution: cultural landscapes (0.3564)gt; natural landscapes (0.3257)gt; landscape combinations and layouts (0.1936)gt; landscape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0.124 3).Among the indicator layers,the preservation status of the ancient road,the aesthetic value of landform landscapes,the attractiveness of landscape nodes,and the qualityof the trails and boardwalks carry the highest weights in their corresponding criterion layers. Based on the ranking of weight values,this study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Ziwu Road cultural heritage landscapes,aim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landscape quality of the Ancient Qinling Road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 the Ancient Qinling Road;cultural heritage landscap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Ziwu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