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6 月6 日,星艦像一只展翅高飛的大鳥,雄心勃勃地啟動了它的第四次綜合飛行測試。這次試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走得更遠,超重型火箭和星艦飛船雙雙成功定點海上降落,“兄弟”倆攜手歸來。
這次試飛圓滿完成了所有既定目標。相比于前三次試飛,本次試飛取得了重大進展,實現(xiàn)了里程碑式的飛躍。無論是航天界還是媒體,都首次用“成功”來形容這次飛行,因為這次星艦不僅成功地進入了軌道,還順利返回了地球。馬斯克激動地發(fā)文:“祝賀SpaceX 團隊取得了史詩般的成就!”他說:“今天是讓人類未來成為航天文明的偉大日子!沒有什么比齊心協(xié)力實現(xiàn)鼓舞人心的目標更能將我們團結在一起的了?!?/p>
本次星艦試飛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超重型火箭與星艦飛船雙雙首次成功飛完了計劃的全程,首次實現(xiàn)了水面軟著陸。這真是一場“速度與激情”的大戲,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段精彩旅程吧!
在萬眾矚目中,超重型火箭點燃了全部33 臺發(fā)動機,像一頭力量無窮的巨獸,咆哮著離開地面。雖然有一臺發(fā)動機異常關機,但升空過程仍然非常順利。隨后,超重型火箭和星艦飛船干凈利落地“揮手告別”,成功完成熱分離。超重型火箭完成了返回點火和著陸點火,雖然在著陸點火時有一臺發(fā)動機未能啟動,但它還是在起飛7 分多鐘后,瞄準了海上的“虛擬發(fā)射塔”成功著陸,垂直降落海面后傾倒。這是它第一次成功在水上軟著陸。
與超重型火箭分離時,星艦飛船點燃了全部6 臺猛禽發(fā)動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大約45 分鐘后,它像流星一樣,以接近27000千米/ 時的速度再入大氣層,飛船周圍出現(xiàn)了色彩斑斕的等離子體云,給觀看直播的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星艦飛船以60 度角重新進入大氣層,然后采用一種“肚皮”向下,被稱為腹部拍水式俯沖(bellyflop)的姿勢飛行——就像跳傘運動員一樣,一邊下降一邊調整姿勢,直至在空中“躺平”。這種機腹朝下“拍”入大氣層的姿勢,可以用最大的面積“兜風”,產(chǎn)生足夠的空氣阻力將速度降低。
在距離海面2 千米高度時,星艦飛船像武林高手一樣,完成了一個“神龍擺尾”的高難度動作,從“肚皮”向下改為尾部向下,從近水平姿態(tài)轉換為垂直下落,讓人驚嘆不已。隨后,星艦飛船啟動猛禽發(fā)動機,進行反推減速,直至距海面數(shù)十米處垂直懸停,最終成功在指定目標區(qū)域軟著陸,受控海上降落。這是星艦飛船首次成功在水上著陸。
超重型火箭與星艦飛船這對“兄弟”雙雙成功返回,實現(xiàn)了預期的可重復使用性演示,標志著星艦的研制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星艦第四次試飛前,馬斯克曾表示,這次試飛的主要目標是“在重返地球時經(jīng)受住最高溫的灼燒”。也就是說,此次試飛星艦最大的挑戰(zhàn)是扛過穿越大氣層時的極端高溫,存活下來。
想象一下, 星艦飛船以每小時幾萬千米的速度沖進地球稠密的大氣層,飛船外的空氣達上千攝氏度,仿佛進入了《西游記》里的火焰山,如何才能保護它不被燒毀呢?一個重要措施就是給星艦“穿隔熱服”。
我們平時看到的星艦飛船像是一根閃閃發(fā)光的銀色“光桿”,由不銹鋼制成。在再入大氣層期間,星艦飛船底部迎風面溫度高達1400 ℃,就像進入了一個巨大的烤箱,必須“穿隔熱服”才能幸存下來。而星艦飛船背風面的環(huán)境相對溫和,箭體所承受的溫度最高不超過330℃,發(fā)動機周圍的溫度不超過925℃。由于不銹鋼在800 ~ 1000℃的條件下仍能保持足夠的強度,背風面不“穿隔熱服”也能扛過去。因此,科學家們給星艦飛船披上了一件“黑馬甲”——僅在迎風面一側覆蓋了由18000 塊隔熱瓦組成的黑色“隔熱服”。
除了頭部和極少數(shù)部位,星艦飛船“黑馬甲”的主體由尺寸統(tǒng)一的六角形隔熱瓦組成。這些隔熱瓦像是一塊塊緊密排列的“魔法盾”,工藝相對簡單,可以直接敷在不銹鋼材料表面——在外壁上焊接固定卡扣,用卡子固定白色的隔熱氈,最后將黑色隔熱瓦貼在隔熱氈上。隔熱瓦之間特意留出了細小的縫隙,這是為隔熱瓦高溫膨脹時留出的空間。隔熱瓦采用六角形的原因之一是它“沒有直線路徑讓熱氣體加速通過縫隙”,更好地保護了星艦飛船。
隔熱瓦采用了一種新型防熱材料,既輕便又耐用,就像給星艦穿上了一件堅固的防火衣,能夠承受上千攝氏度的高溫,保護星艦在闖過“火焰山”時安然無恙?!昂隈R甲”不僅能夠多次使用,而且在不同飛行任務之間幾乎不需要維護,真是節(jié)約又高效。
為了測試多種熱防護方案,SpaceX在發(fā)射前對“黑馬甲”動了些“手腳”——他們大膽地移除了兩塊隔熱瓦,露出不銹鋼箭體,并放置了一塊較薄的隔熱瓦。通過傳感器,他們仔細觀察這些位置在飛行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看看不同情況下的隔熱效果如何。
帶著這些“瑕疵”上陣的星艦飛船,在再入過程中的表現(xiàn)堪稱驚心動魄。高溫下,飛船“一路火花帶閃電”,被燒得傷痕累累。隔熱瓦受到?jīng)_擊剝落了一部分,甚至發(fā)生了嚴重的“烤翅”事故——一個可活動的“小翅膀”(學名為襟翼)在下降過程中被燒焦,信號也多次中斷。連主持人都打趣道:“讓我們看看飛船最終還能剩下多少?!北M管受了這些傷,星艦飛船還是“身殘志堅”地挺到了最后,成功在海上軟著陸,完成了既定目標。
回顧這次試飛,既驚心動魄,又精彩紛呈。這次飛行測試了熱防護方案,并為未來的改進提供了寶貴數(shù)據(jù)。第四次試飛結束后,SpaceX 迅速對即將執(zhí)行第五次試飛的星艦進行了升級。他們在不銹鋼蒙皮表面涂上燒蝕材料作為輔助隔熱層,并為星艦量身打造了一件新款“黑馬甲”——將18000 塊隔熱瓦全部更換為強度是原來兩倍的新型隔熱瓦。此外,飛行中出現(xiàn)的個別發(fā)動機停火現(xiàn)象并未影響正常飛行,也驗證了“小推力、多并聯(lián)”發(fā)動機方案的可靠與有效性。第四次試飛展示了超重型火箭與星艦飛船返回并再利用的核心能力,星艦向著快速可重復使用的未來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