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的繪畫以奇絕著稱。先是布局,構(gòu)圖簡,筆墨少,有滋味,自曰為“廉”;再者造型奇,無論是早期筆法精細的果蔬花卉,還是年過半百后筆法刻削,形象夸張的魚蟲鳥雀,亦是晚年筆墨成熟后的簡約渾然,都張揚著鮮明的個性,令人過目難忘。朱耷的每幅畫作都隱含象征,離群索居的禽鳥,獨腳縮脖,白眼向天,孤立于畫面的一角,對世人投以不屑,似在消解滿腹憤懣;出淤泥而不染的墨荷;一撇畫成不打彎折的蘭葉;山石頭重腳輕,岌岌可危;老樹枯枝,殘葉零落,大片留白“計白當(dāng)黑”,一派孤獨荒涼之氣。這是不羈的“八大山人”,他筆情恣縱,逸氣橫生,不求章法而自得法。他一身傲骨,安然自若,拒人千里,示人以不屈之姿。
朱耷,明宗室后裔,入清后落發(fā)為僧,法名傳綮。一生字、號甚多,以八大山人最廣為人知。八大山人是清初中國畫壇上最富個性的畫家,遁入空門后,以書畫寄托精神,慰藉心靈。其山水畫宗黃公望之平淡天真,取董其昌潤澤秀逸,得古拙勁拔、荒率奇絕之風(fēng)?;B畫師沈周、徐渭文人筆墨,身世意識融入其中,以人格化描繪和象征手法表達隱晦寓意。朱耷對自然和世事懷有獨特的感受,承傳統(tǒng),出新意,重情感抒發(fā),自成一格,形成個性強烈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蜚聲當(dāng)世后世,影響深遠。清中期“揚州八怪”,晚清“海派”,現(xiàn)當(dāng)代張大千、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等名家均受他熏陶與滋養(yǎng)。朱耷與同為明朝遺民,皈依佛教的畫家石濤、弘仁、髡殘合稱“清初四僧”。
朱耷書畫落款“八大山人”,觀者會隨自身感受而動,時而“哭之”,時而“笑之”。這世上最孤傲的靈魂,散發(fā)著最奇異燦爛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