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記憶的深處,尚是懵懂幼童之時,爺爺家的小院便已是牛們溫馨的家園。那些牛,宛如小院里靈動的音符,點綴著我童年的每一寸時光。牛的數(shù)量仿若天邊變幻莫測的云朵,時而增多,如同云朵匯聚;時而減少,恰似云朵飄散。曾經熟悉的牛,會在不經意間悄然離去,好似一陣微風,不留痕跡;而新的牛又會毫無預兆地闖入小院,帶來別樣的生機與活力。就這樣,這座小小的院子,始終被牛兒們的身影填滿,從未有過片刻的空曠寂寥。牛們在小院里姿態(tài)各異,它們有時靜靜地站立在草料槽邊,慢悠悠地嚼著鮮嫩的青草,神情專注而滿足,仿佛世間的喧囂都與它們無關;有時側臥在灑滿陽光的角落,舒展著龐大的身軀,微微閉著眼睛,享受著午后的愜意時光;還有時,它們會突然興致勃勃地“哞哞”叫著,聲音在小院里回蕩,打破了那份寧靜,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告它們的存在。這些聲音,或長或短,或高或低,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獨特的田園樂章,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成為童年最難忘的旋律。牛們這般在小院里以豐富多樣的姿態(tài),為我的童年繪就了充滿生機的圖景,而大牛與小牛又各自以鮮明獨特的性情,在這方天地里演繹著屬于它們的精彩。
大牛是沉穩(wěn)的,眸中像有一潭水,一眼望不到頭,即使院門打開,它們也不會隨意跑出;大牛是溫順的,彎曲的牛角看上去攻擊性很強,在看到主人經過時,卻只會輕輕蹭著;大牛是守時的,它們的一日三餐早就有了固定的時段,到了時間,牛就會叫,叫聲綿長而深沉。它們有著蓬勃的生命力,仿佛是在提醒著人們,生活需要規(guī)律,勞作與收獲都應遵循自然的節(jié)奏。與大牛截然相反,小牛是活潑的,剛剛出生不到兩個小時,就開始努力地站起來,三天之后,能夠熟練地走,一星期后,就能自在地撒歡奔跑;小牛是自由的,即使院門緊緊鎖住,也要想方設法頂開門閂,頭也不回地跑出去;小牛是貪吃的,無論是白菜還是豆腐渣,它們都愛,無論吃的藏在菜園里還是柵欄后,它們都能找到,被發(fā)現(xiàn)后受到驅趕,它們也只會象征性地挪動兩步,不會離開??傊?,無論是大牛還是小牛,都能在農戶家中自在地生活。
對于爺爺所生活的那個村莊而言,牛,不僅僅是一種家畜,更是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員,每戶人家都細心地照顧著自己的牛,但是牛的一生卻不是一帆風順的。小牛的出生時刻往往十分危險,對于這件事兒,我經歷過一次。那是一個夏季的夜晚,微風習習,平靜祥和,母牛突然生產,小牛難以降生。村子里雖沒有獸醫(yī),但是每個人都有關于這方面的經驗,于是小小的牛棚里擠滿了人。暮色沉沉,如一塊兒巨大的鉛板,沉甸甸地壓在牛棚上空。牛棚里彌漫著一股緊張得近乎凝固的氣息,母牛在干草堆上,身體劇烈地顫抖著,像是在與命運進行一場殊死搏斗。當時還是個孩子的我沒有被允許靠近,只能遠遠地看著被眾人圍起來的母牛,心中默默祈禱,希望母牛渡過難關,小牛順利降生。不知道誰突然喊了一聲,“拽住小牛的腿!”眾人齊齊上前,有人按住母牛的腿,有人抱住母牛的頭,在小牛出生的那一刻,僵硬的氣氛被打破了,絲絲縷縷的涼風吹來,我也終于松了一口氣。母牛愛憐地看著小牛,親昵地蹭著它,鼓勵小牛站起來。但不是每一頭小牛都這樣幸運,牛的出生是自然的恩賜,也需要人類的幫助,生命的贊歌需共同譜寫。
那次小牛艱難誕生的經歷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聯(lián)想起最近在網(wǎng)上流行的一句話:拋開體型不談,牛是最適合做寵物的動物。我很認同這句話,原因無他,我喜歡小牛——它們身上干干凈凈的,身材較大牛要小巧得多,讓我有勇氣去近距離觀察它們;小牛剛剛長出來的角嫩嫩的,顏色像玉石,形狀像竹筍;小牛的眼睛上,長長的白色睫毛忽閃忽閃的,眸子清澈見底;小牛的鼻子,粉嫩嫩的,濕乎乎的;小牛茸茸的毛發(fā)和胖乎乎的身體也十分吸引我;我還喜歡它們活潑地跳來跳去,哪怕它對著我橫沖直撞,嚇得我和伙伴兒們四散而逃,哪怕它們在院子里奮力奔跑,讓我擔心它們踩到院子里其他小動物,我也能原諒它們,我真心地為每一只小牛的平安降生感到開心。
日子在牛的“哞哞”叫聲中悄然流逝,我早已習慣爺爺家有牛,所以這次去爺爺家,開始我并沒有發(fā)現(xiàn)牛棚空蕩蕩的,在第二天吃午飯時,我才驚覺小院里沒有了牛叫聲。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早就將養(yǎng)牛看作爺爺精力旺盛的象征,我看著爺爺二十年前拿著小桶給牛喂食喂水,與二十年后的畫面重疊在一起,就好像爺爺從未老去。但是我無法欺騙自己,爺爺佝僂的背,花白的頭發(fā),臉上的皺紋,都是歲月的痕跡,被喂養(yǎng)的牛就像一層濾鏡,模糊了這一切,卻無法讓這一切消失。
我的爺爺屬虎,但是在我眼中,他更像牛。爺爺一直有著能擔起家庭責任的能力,他的話不多,從來都不會宣揚自己做了什么,只是一直勤勤懇懇地勞作。爺爺不愛笑,繃著臉,看上去不好接近,但是他很喜歡小孩子,即使過去生活不太富裕也愿意給小輩們買零食吃,看著小孩子們瘋跑摔跤弄臟衣服也不會打罵。在這個紛繁復雜、新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爺爺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原則與信念,遇見路人,他還是會真誠地喊一句“同志”,這簡單的兩個字,承載著爺爺?shù)膱猿?,那是一種像牛一樣的固執(zhí),是對過去歲月的懷念,是對真誠與善良的堅守。
無論是爺爺,是牛,還是我們,都與這片黑土地的距離很近——爺爺將種子撒在田野上,用汗水灌溉它們;牛在地里翻土,將成熟的作物運送回家;而我們吃著這片土地孕育出的糧食,每一口都飽含著土地的深情厚誼,行走在這片土地上,踏在祖輩們辛勤耕耘的希望之上,處處彰顯著土地的恩澤。這片土地供養(yǎng)了我的祖輩,我的父輩,還有我,我有什么理由不去愛這片土地?這片土地滋養(yǎng)出的牛是結實溫和的,人是強壯穩(wěn)重的,莊稼是粒大飽滿的。大片大片的黑土地悄無聲息地將自己的顏色暈染在我們的眸子上,卻從來不阻止我們去追求光明,哪怕是離開故鄉(xiāng)。即使我不在那里,也能聽見來自家的呼喚——
牛聲悠悠,鄉(xiāng)音綿綿,鄉(xiāng)土的魅力就在其中。
(作者系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2022級漢語言文學3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