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進式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其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本文以初中化學“氧氣的性質和用途\"為例,深入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中遞進式教學的實施策略,旨在為同行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啟發(fā)性情境創(chuàng)設,奠定遞進基礎
在初中化學課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富有啟發(fā)性的教學情境是一種有效教學策略,這與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密切相關。它的核心目標在于,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那些與學生日常生活或興趣愛好密切相連的情境,充分喚起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和熱情,進而引領他們投入對問題的深人探究中。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和關鍵能力的提升,還與倡導學生本位、全面發(fā)展的當代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創(chuàng)設啟發(fā)性教學情境,不僅能促進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還在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動手實踐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例如,在講解“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一些與氧氣相關的生活現象或實驗創(chuàng)設一個富有啟發(fā)性的情境,為后續(xù)的遞進式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探索一種生活中無處不在卻又常常被忽視的氣體一氧氣。我想請大家思考幾個與氧氣相關的生活現象:我們都知道動植物需要呼吸,那么呼吸的過程中氧氣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當我們點燃一根火柴或者一塊木頭,為什么會發(fā)生燃燒?氧氣在其中又扮演著何種關鍵角色呢?
生:老師,我知道動植物呼吸是為了獲取氧氣,同時排出二氧化碳。氧氣對它們來說是生存的必要
條件。
師:非常好,你回答得很準確。那么關于燃燒呢?為什么在有氧氣的地方,東西更容易被點燃呢?
生:老師,我覺得是因為氧氣能助燃。就像我們有時候用扇子扇火,火會變得更旺,那是因為空氣流動帶來了更多的氧氣。
師:你理解得很到位,氧氣確實是一種很好的助燃劑。接下來,為了更直觀地感受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我將為大家演示幾個簡單的實驗。我們來看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
(教師演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得如此劇烈,說明了什么?
生:這說明氧氣能讓鐵絲燃燒得更旺!
師:沒錯。那么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個對比實驗一蠟燭在氧氣和空氣中的燃燒對比。
(教師分別演示蠟燭在氧氣和空氣中的燃燒情況)
師:通過這個對比實驗,你們得出了什么結論?
生:老師,我覺得氧氣能讓蠟燭燃燒得更充分、更旺??諝庵须m然也有氧氣但可能濃度不夠,所以蠟燭燃燒得慢一些。
師:非常棒!總結得很到位。那么現在我要提出幾個啟發(fā)性的問題,看看大家能不能深人思考一下:為什么鐵絲在氧氣中能夠燃燒?氧氣在燃燒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老師,我覺得是因為氧氣提供了燃燒所需的條件,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它是助燃劑。
生:我也同意。氧氣讓鐵絲和蠟燭這些可燃物更容易達到燃燒點,從而引發(fā)燃燒
師:很好,同學們都已經有了很深入的理解。氧氣確實是燃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它提供了燃燒所需的氧氣分子,與可燃物發(fā)生化學反應,釋放出能量和光。今天的課就到這里,希望大家能夠繼續(xù)在生活中發(fā)現氧氣的奧秘!
二、遞進式模塊設計,構建知識體系
在化學學習中,化學知識點之間往往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和遞進關系。通過遞進式模塊設計,教師可以將復雜的知識點分解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模塊,每個模塊都包含特定的知識點和技能。這些模塊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和遞進關系進行排列,所有的模塊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設計模塊時,教師需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模塊之間要具有遞進性,即前一個模塊是后一個模塊的基礎。二是模塊內容要具有系統(tǒng)性,能夠全面覆蓋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三是模塊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
在“氧氣的性質和用途\"這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為以下四個模塊: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氧氣的制備、氧氣的用途。每個模塊都具有一定的遞進關系,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聊聊氧氣。首先從氧氣的物理性質開始。請大家觀察我手中的這瓶氧氣,誰能告訴我,氧氣的顏色和氣味是怎樣的?
生1:氧氣是無色無味的。
師:沒錯。除了顏色和氣味,氧氣的密度也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一個重點。與空氣相比,氧氣的密度大還是小?
生1: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師:很好,這就是氧氣的一個基本物理性質。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有誰知道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情況是怎樣的?
生2: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但隨著溫度的升高會降低,隨著壓強的增大而增大。
師:非常棒,你回答得很全面。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氧氣的物理性質,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是它的化學性質。氧氣是一種非常活潑的氣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誰能舉個例子說明氧氣的助燃性?
生1:如當我們點燃一根火柴時,火柴能在空氣中燃燒,這是因為空氣中的氧氣助燃了火柴。
師:對,這就是氧氣的助燃性。那么氧化性呢?誰能解釋一下?
生2:氧化性是指氧氣能與許多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使它們氧化。比如,鐵在空氣中會生銹,這就是鐵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的結果。
師:很好,你解釋得很到位。接下來我們來聊聊氧氣的制備方法。在實驗室里,我們通常通過加熱高錳酸鉀或分解過氧化氫來制備氧氣。那么在工業(yè)上,氧氣又是怎么制備出來的呢?
生1:工業(yè)上常用空氣分離法制備氧氣。通過分離空氣中的氮氣和其他雜質,我們可以得到純度較高的氧氣。
師:沒錯,這就是工業(yè)上制備氧氣的主要方法。最后,我們來談談氧氣的用途。氧氣在醫(yī)療、工業(yè)、食品加工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在醫(yī)療上,氧氣被用于治療各種呼吸系統(tǒng)疾??;在工業(yè)上,氧氣被用于金屬切割和焊接;在食品加工中,氧氣被用于保鮮和包裝。
三、遞進式問題引導,深化知識理解
在遞進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問題引導是一種極為有效的策略,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還能幫助其逐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具有遞進性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探索化學知識,從而構建起完整且深人的知識體系。遞進式問題引導的策略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對“氧氣\"這一知識點從基礎性質到化學性質與反應機制,再到制備方法與工業(yè)用途的遞進式設計,能夠使學生逐步構建完整且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這一過程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活動,促使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還強化了其記憶,鞏固了其學習成果。
在課堂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氧氣的基礎性質展開探討,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幫助學生建立對氧氣的基本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
問題1:氧氣在常溫常壓下是什么狀態(tài)?它的顏色和氣味如何?
問題2:與空氣相比,氧氣的密度更大還是更???這一性質對氧氣的應用有何影響?
問題3: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這一性質對水生生物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有何重要意義?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了氧氣的一些基礎性質,現在讓我們深人探討一下它的化學性質。首先誰能告訴我氧氣的助燃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
生1:老師,我知道火柴的燃燒需要氧氣的助燃當我們劃燃火柴時,火柴棒上的化學物質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產生熱量和光,從而使火柴燃燒起來。
師:很好,你舉的火柴燃燒這個例子非常貼切。那么氧化性又是指什么呢?氧氣作為氧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生2:老師,氧化性是指物質與氧發(fā)生反應的能力。氧氣作為氧化劑,在化學反應中通常提供氧原子與其他物質結合,形成新的化合物。比如,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這就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發(fā)生氧化反應的結果。
師:非常棒!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實驗現象。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為什么會發(fā)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黑色固體呢?這一過程中發(fā)生了哪些化學反應呢?
生1:老師,我覺得這是因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鐵與氧氣發(fā)生了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了四氧化三鐵這種黑色固體。同時,反應過程中釋放了大量的能量,所以發(fā)出了耀眼的白光。
師:很好,同學們的理解都很到位。
在學生初步認識“氧氣”的概念之后,教師可以將問題的設計進一步轉向氧氣的化學性質,特別是氧氣的助燃性和氧化性這部分的內容,并且可以結合這些性質幫助學生認識它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例如,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問題1:請舉例說明氧氣的助燃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解釋其原理。
問題2:氧化性是指什么?氧氣作為氧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起什么作用?
問題3: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為什么會發(fā)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黑色固體?這一過程中發(fā)生了哪些化學反應?
問題4:蠟燭在氧氣和空氣中的燃燒現象有何不同?這一差異與氧氣的濃度有何關系?
四、遞進式自標設定,促進自主學習
在傳統(tǒng)的初中化學教學生態(tài)中,許多教師習慣于采用“一刀切\(zhòng)"與“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種模式嚴格依照教學綱要以達到既定的統(tǒng)一目標,但常常忽視對學生個體差異和需求的認識,這無疑打擊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面對這一情況,在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思路,依據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特性與要求,巧妙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并設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教師采取這樣的策略,可以激勵各層次的學生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投人化學學習中,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在“氧氣的性質和用途\"這一節(jié)課中,教師應考慮設定分級的漸進式教學目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不妨確定更高的學習自標,使其不僅牢牢掌握氧氣的基礎特性和用途,更能對氧氣的化學屬性及其在各類化學反應中的角色有深刻領悟。例如,這些學生可以探究氧氣在不同條件下的燃燒反應,分析反應機理,甚至嘗試設計一些與氧氣相關的化學實驗。
針對那些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應當設定更為基礎的學習自標,助力他們循序漸進地理解氧氣。以氧氣的學習為例,初始階段學生可從探究其物理特性出發(fā),掌握氧氣的顏色、氣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基礎特征;繼而,逐步深人至氧氣的化學性質,并通過實施一系列簡易的實驗操作,進一步深化對這些化學特性的認知。
在達成遞進式目標的實踐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進程,適時地提供必要的輔導與支持。面對那些達成學習目標的學生,教師應適時予以正面肯定和激勵,以此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相應地,對于那些尚未觸及目標的學生,教師應細致探究其成因,實施針對性的輔導和支持,助力他們破解學習中的困難,最終達成預定的學習成果。
教師將遞進式目標融人小組協(xié)作的學習模式,不僅能促進學生間的互助與合作,還能助力他們共同的成長與發(fā)展。在小組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并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和經驗。借助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互相激勵、互補不足,進而構筑起更加全面且深刻的認知結構。
師:經過這段時間的小組合作學習,我相信大家都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F在,我想請各個小組分享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和經驗。
生1:我們小組探究了氧氣的助燃性,通過一系列實驗,我們深刻理解了氧氣在燃燒過程中的作用。我們還發(fā)現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的燃燒現象各不相同。
生2:我們小組探究了氧氣的氧化性。通過查閱資料和討論,我們了解到氧化性不僅與氧氣的性質有關,還與被氧化物質的性質密切相關。我們還嘗試用\"氧氣的氧化性\"來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感覺非常有趣。
師:很不錯!你們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這是非常寶貴的。希望你們能夠繼續(xù)保持這種學習熱情,不斷探索化學的奧秘。
五、遞進式評價反饋,促進持續(xù)發(fā)展
遞進式評價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和班級整體學習水平具有關鍵作用。故而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首先深刻認識到教學評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價值,并積極尋求對傳統(tǒng)、單一成績評價體系的突破。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模式,教師應圍繞學生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求,采取多元化多維度的評價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個人發(fā)展情況。此舉旨在使課堂評價更加立體、全面,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在教師科學而細致的指導和反饋下不斷提升化學學習效率。
遞進式評價反饋著重于評價的層次性及其發(fā)展性。教師通過不同階段的評價,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適時地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求。在“氧氣的性質和用途”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將評價反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基礎性評價反饋:在教學初期,教師通過課堂小測驗和口頭提問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及時給予反饋鼓勵。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耐心指導和鼓勵,使其樹立學習信心。
2.過程性評價反饋:在教學中期,教師通過實驗操作、小組討論等方式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操作過程并及時指導和糾正,鼓勵操作能力強的學生深入探究,幫助操作能力弱的學生逐步掌握技能。實驗后小組討論分享心得,教師積極參與點評和補充。
3.總結性評價反饋:在教學后期,通過單元測驗、項目報告等方式總結性評價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教師根據成績進行針對性輔導,鼓勵成績好的學生深入學習,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克服困難。同時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通過項目報告等方式了解變化,進行引導和糾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
六、總結
在當前課程改革的浪潮中,針對初中化學教育,教師必須尋求新的教學途徑,以此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鍛煉他們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技能。本文以“氧氣的性質與用途\"為例,深入剖析了遞進式教學法在實際操作中的運用策略,通過啟發(fā)性情境的引人喚起學生的興趣與探索欲望。遞進式模塊設計則將煩瑣的知識點拆分為獨立模塊,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和遞進關系排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運用遞進式的問題引導策略,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鏈幫助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同時,遞進式的目標設定與評價反饋機制,亦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關鍵。這包括分層設定學習目標,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推動其自主學習。評價反饋方面,則注重層次性與發(fā)展性,通過階段評估來精準掌握學習動態(tài),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助力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磐安鎮(zhèn)磐安九年制學校)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