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黃石市的街巷阡陌間,“好家風宣講團”化作一縷縷溫柔而堅定的風,攜著美德的種子,吹進每扇家門,讓幸福和諧之花在萬千家庭悄然綻放。
2025年5月10日,在湖北省黃石市老虎頭社區(qū)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一場以“陶母退魚”為主題的家風宣講活動悄然拉開了帷幕。當經典故事被宣講員用聲情并茂的語言講述出來時,居民們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陶母退回腌魚時那堅定的身影。到了互動環(huán)節(jié)有人分享母親嚴格卻充滿愛意的教導,有人講述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樣溫暖而有意義的場景,正是黃石“好家風宣講團”日?;顒拥目s影。
2022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目標任務,湖北省黃石市婦聯(lián)精心組建了“好家風宣講團”。這支隊伍會聚了多個領域的優(yōu)秀代表,既有全國文明家庭、全國五好家庭代表徐秋蓮這樣的榜樣人物,也有“黨史爺爺”王明林的孫女王昕等傳承家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新生力量。他們如同春日里的播種者,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鄉(xiāng)村的田間地頭,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優(yōu)良家風的種子播撒在人們心間,成為黃石市精神文明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深挖故事,家風文化活起來
鮮活感人的故事是傳播家風文化的最佳載體。為此,“好家風宣講團”千方百計在宣講內容的編寫上下功夫。而且,黃石市婦聯(lián)會定期邀請專家,指導宣講員如何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主動挖掘、提煉和加工本地的家風家教元素。雙管齊下,一個動態(tài)更新的家風故事資源庫誕生了。
黃石市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宣講員帶著對革命先輩的敬仰,反復打磨出一個個紅色家風故事。例如,他們以隱蔽戰(zhàn)線上的“無名英雄”陽新籍少將賀俊偵的事跡為藍本創(chuàng)作了《追尋》,讓聽眾從賀俊偵將軍始終堅守廉潔自律、心系家國的故事中深刻感受紅色家風。
宣講員紛紛化身為敏銳的“故事捕手”,無論是社區(qū)里和睦友愛的鄰里故事,還是家庭中尊老愛幼的溫暖日常,都被他們一一記錄,轉化為宣講素材。
宣講員還善于將自身經歷融入家風故事創(chuàng)作中。胡月紅律師作為婦女兒童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巧妙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法律精神與身邊的真實案例相結合。她分享了如何幫助遭遇家庭糾紛的婦女維護合法權益、如何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法治觀念的故事,既傳播了法治精神,也展現(xiàn)了“以法護家”的獨特家風。
全國文明家庭代表、“中國好人”呂東的創(chuàng)作熱情更是高漲。他將自己與母親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寫成深情篇章,宣揚母慈子孝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還將與妻子的婚姻故事寫成《521的真情告白》,分享夫妻相互理解、攜手同行的幸福秘訣。更令人感動的是,在他的影響下,妹妹也積極投身志愿服務,長期幫扶罹患癌癥的病人。于是,妹妹的善舉也被他寫成故事,展現(xiàn)了家風傳承的強大力量。
創(chuàng)新形式,家風傳播潮起來
為了讓好家風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宣講團在宣講形式上大膽創(chuàng)新,采取分層分類分眾的方式開展宣講活動。
針對現(xiàn)代群眾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宣講團推出“1000字的文字 + 5 分鐘的短視頻”模式,用簡潔生動的語言講述家風故事或實用性法條。這些短視頻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廣泛傳播,以短、平、快的特點,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
對于有系統(tǒng)學習需求的群眾,宣講團則開展“45分鐘一堂課”的家教課程,并根據不同的聽眾、不同的需求,派遣不同的宣講員。例如,在黃石市人民檢察院,全國文明家庭、全國五好家庭代表徐秋蓮結合檢察官的職業(yè)特點,分享建設和睦家庭對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在大冶市金牛社區(qū),心理咨詢師劉惠群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教育孩子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為了收獲理想的宣講效果,宣講員在宣講時努力做到“生動+互動”。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藝特長,將好家風融入詩歌朗誦、快板、三句半、情景劇等藝術形式,每次都會贏得陣陣喝彩。
宣講的地點也相當靈活。例如,黃石本土的刺繡大師劉小紅就在自己的刺繡館里開設家風課。聽眾在了解劉小紅與子女傳承非遺的家風故事之余,不僅能學習我國的刺繡文化、欣賞精美的繡品,還可以親自體驗刺繡。好家風由此“活”了起來,“熱”了起來。
知行合一,家風引領實起來
“好家風宣講團”的成員們深知,傳播好家風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更要付諸實踐。全國最美家庭代表喬杰一邊四處做宣講,一邊積極投身社區(qū)組織活動。自從在家中建起“全國最美家庭姐妹微家”后,她便專門將家中一樓免費提供給社區(qū)作為開展活動和服務群眾的場所。在這里,左鄰右舍不僅可以學習、交流,還可以參與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書法、花藝、烘焙等。每逢節(jié)日,喬杰都會帶領大家制作精美的點心,與社區(qū)的老人、困難家庭共度佳節(jié)。她的丈夫郭衛(wèi)如被譽為“郭全能”,總是免費為其他家庭打造美麗庭院,為公共區(qū)域打造微景觀,帶社區(qū)形成了家家種綠植、家家有庭院的美麗環(huán)境。在夫妻倆的感染下,社區(qū)凝聚了一批熟悉轄區(qū)情況、熱心志愿服務的“婆婆嘴”,發(fā)揮她們“最小、最近、最深”的優(yōu)勢,共同打造了共享影院、黨員驛站、農家樂、民俗館、家風長廊等一批工作陣地,創(chuàng)新推出“四茶四步”工作法,將文明新風吹進居民心田,將基層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
還有荊楚最美家庭代表劉在芹,她以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中心為主陣地,組織巾幗志愿服務隊常態(tài)化開展敬老愛老服務活動;黃石巾幗建功標兵占芳孜孜不倦地探索社區(qū)托育服務和兒童友好社區(qū)建設的新模式,為婦女兒童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論是從挖掘故事到創(chuàng)新形式,還是從理論宣講到實踐引領,“好家風宣講團”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讓好家風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黃石的每一個角落。未來,他們將繼續(xù)砥礪前行,匯聚更多家庭的“小美”,繪就社會和諧美好的“大美”畫卷。
(感謝湖北省黃石市婦聯(lián)對本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