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老化收納不僅讓老人不再為找東西犯難,也讓照護者擺脫整理雜物的瑣碎,重拾陪伴的本質(zhì)。當物品各有其位,時光便騰出了空隙,只在相視一笑間流淌。
清晨,68歲的陳阿婆緩緩起身,想拿床頭柜上的降壓藥,摸索了好幾瓶都不對,還不小心碰倒了水杯。
發(fā)生這樣的狀況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自從兩年前做了膝蓋置換手術(shù)后,她行動愈發(fā)遲緩,家里物件需要時總找不著,常常亂作一團。
陳阿婆的女兒聽說“適老化改造”后,決定給這套 30 年未裝修的老房子來場大改造。
陳阿婆滿懷期待:這個住了一輩子的家,該重拾年輕時的井井有條了。
在設計這個案例時,我著重遵循五大原則:安全性(減少老人彎腰、踮腳、攀爬等動作,避免跌倒風險)、便利性(收納位置契合老年人行動習慣,便于取放)、可視性(重要物品一目了然,減少翻找時間)、靈活性(可按需調(diào)整收納方式,適應身體狀況變化)、分類清晰(避免雜亂堆放,便于快速定位物品)。
基于此,我構(gòu)建了 “大型收納柜 + 小型移動收納 + 局部開敞收納”的組合方案。
大型收納柜:省空間、保安全
大型收納柜是適老化收納的核心,主要用于存放衣物、被褥等物品。理想設計可聚焦兩大亮點:
折疊門設計:相較于推拉門、平開門,折疊門閉合時僅占用極少的邊緣空間,尤其適合小戶型,避免傳統(tǒng)平開門開啟時“撞墻”或“占地”的問題;完全打開時可將門扇折疊至側(cè)邊,形成無遮擋的通透空間,即便輪椅、助行器通過也毫無阻礙。此外,折疊門的開合軌跡平順柔和,無需大幅推拉或旋轉(zhuǎn)門扇,能有效降低老人因用力不穩(wěn)導致的磕碰風險。
可拆卸金屬掛架:考慮到老人身高存在差異,傳統(tǒng)固定高度的掛衣桿容易讓老人在取放衣物時頻繁踮腳或彎腰,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金屬掛架則完美解決這一問題。老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輕松地調(diào)整掛衣桿的位置。
模塊化設計也是一大亮點,所有金屬掛架均可拆卸重組,老人可以根據(jù)不同階段的收納需求自由變換組合形式。如果需要掛放衣物,可以將其組裝成多層掛衣結(jié)構(gòu);如果需要收納小件雜物,可以安裝置物籃;如果需要存放重要物品或零碎物件,還可以搭配抽屜組合使用。此外,金屬框架相較于木質(zhì)框架,具有更強的承重能力和耐用性,即使長期使用也不易變形損壞。
小型移動收納:小空間、大靈活
考慮到老年人行動不便,在其活動范圍內(nèi)設置小型收納柜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在床頭安裝小隔板。早上起床,老人可隨手從隔板上拿起眼鏡,看清周圍環(huán)境,再取用藥品;想看電視時,一伸手就能拿到遙控器切換頻道;口渴時,伸手就能拿到水杯喝水。隔板邊緣略高的防滑設計,能夠有效防止物品滑落,即使老人動作幅度稍大,也不用擔心眼鏡、藥品等掉落。
此外,由于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特性,無論是高床還是矮床,都能定制合適的尺寸,老人可以在臥床時輕松觸及隔板上的物品。
除了床頭小隔板,移動小推車也是方便老人的實用收納好物。
當老人坐在沙發(fā)上想看一本書打發(fā)時光、嘴饞想吃點兒零食,突然想服用藥品,無需去另外的房間,只需伸手從身旁的移動小推車上就能拿到相應物品。它配備剎車輪,在停放時只需輕輕一踩,就能防止滑動;而當老人想要更換位置,比如從客廳移動到陽臺曬太陽,輕便的車身和順滑的輪子,讓其能輕松自行推動,減少了搬運負擔。
局部開敞收納:大視野、易查找
對于老人來說,收納并不意味著把東西藏起來。考慮到老人記憶力減退,容易遺忘物品存放位置或出現(xiàn)重復購買的情況,在關(guān)鍵區(qū)域采用開敞式收納設計尤為重要。
在廚房,我們可以設置薄型柜。安裝透明或網(wǎng)格柜門的薄柜,老人站在櫥柜前,不用反復翻找,就能清楚知道庫存,防止食材被遺忘在角落過期浪費。柜子采用15cm~20cm的淺層設計,徹底告別物品堆疊過深難以取用的難題,使老人伸手就能拿到所需食材。同時,配合醒目的大字分類標簽,將大米、紅豆、木耳等食材分區(qū)標記,哪怕老人記性不好,也能憑借標簽快速識別。
藥品放置作為老人常用的東西,更要采取開放的設計。可以在臥室、餐廳墻上安裝展示架,將常用藥品分類擺放,每類藥品收納進透明小盒,盒上標注名稱與保質(zhì)期,老人一眼就能看清藥品有效期,有效避免誤服過期藥物。桌面收納藥品可以使用旋轉(zhuǎn)藥盤,360°自由旋轉(zhuǎn)的特性,讓擺放在各個角度的藥品都能輕松轉(zhuǎn)到老人手邊。
如今,在陳阿婆新改造的家里,床頭小隔板上的降壓藥瓶貼著醒目的黃色標簽,旁邊的玻璃杯穩(wěn)穩(wěn)卡在防滑凹槽里,像被一只看不見的手輕輕托??;廚房的透明薄柜里,雜糧罐排著整齊的隊列,每個罐子上都貼著女兒用馬克筆寫的大字標簽。那些曾經(jīng)散落在家中各個角落的零碎物件,現(xiàn)在都各歸其位。女兒也不再需要每天花費兩小時整理雜物,而是能騰出更多時間陪伴媽媽。
對于適老化房間來說,高效的收納系統(tǒng)接住了老人顫抖的手掌,托住了照護者疲憊的嘆息。當收納不再是生活的負累,照護也回歸了最本真的模樣。愿每位老人都有這樣的家:物件各安其位,時光井然有序,愛永遠不必在雜亂中慌張穿行。